把握產後食補 吃出產前青春活力

▲Fotolia
第199期
曾允盈
生產是女性生命裡的重大關卡,俗語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充滿期待的喜悅,卻又危機四伏的大事,從懷孕的第一天就開始。
產後不代表戰戰兢兢的日子結束了,因為生產之後多半「血不足,氣亦虛」,調養得好不好,直接影響未來的身體健康,中國傳統社會因此有「坐月子」文化。長達一個月的「坐月內」(閩南語),女性必須能放鬆身心,得到良好的休養,更重要的是補充所需的各種養分,讓身體逐漸恢復機能,才能滿足寶寶喝母乳的需求。
 
產後食補超關鍵,只要吃對食物,回復產前青春,不是難事!
 
▲Fotolia
 
 
1.哺乳養分多喝水
 
哺乳是產後大事,調整飲食讓妳想到哺乳不再緊皺眉頭。母乳主要由脂肪、蛋白質和水分構成,想讓分量增加,記得補充這三種營養素。多喝水是關鍵,一天最好可以喝3,000到3,500c.c.的水分,包括溫開水、湯品或泌乳茶,促進乳汁分泌。
 
如果覺得只喝水沒滋味,選擇用湯品來攝取水分,記得先將浮在湯上的油脂撈起來,避免一不注意喝下太多脂肪。如果脂肪攝取過量,乳汁會變得黏稠,造成寶寶吸吮不易。
 
油脂的攝取,重質不重量。選擇優質的好油,對補充母乳的養分至關重要,別忘了吃好的橄欖油、不易燥熱的苦茶油,適合滋補身體;胡麻油相較起來燥熱一些,傷口如果還未復原,記得先忌口。
 
▲Fotolia
 
 
2.少吃精緻加工品
 
坐月子期間要吃得小心翼翼,攝取太多高鹽的食物,不但容易口渴,納離子也會讓水分滯留在體內。如果不小心吃得過鹹,可以吃高鉀的蔬菜湯如莧菜、菠菜、空心菜幫助排水,水果如奇異果、小番茄、哈密瓜也能消除水腫。
 
現代人坐月子不至缺乏營養,卻容易營養過剩,或吃太多不該吃的食物。頭號大敵就是精緻糖類,甜甜圈、蛋糕、酥皮等,應盡量減少攝取。蜂蜜和黑糖也是精緻糖類,雖然無害,記得不要照三餐食用。精緻糖類除了易胖,還會影響母乳,寶寶長大容易躁動不安、情緒不穩,或養成未來嗜吃甜食的習慣。
 
▲Fotolia
 
 
3.膠原蛋白吃木耳
 
產後飲食也需要補充膠原蛋白,時光倒轉的錯覺,僅有坐月子這一次機會。食補得宜,才能抓住未來的青春。如果怕多吃豬腳、牛筋脂肪量過高,可以從黑木耳、白木耳下手,低脂又健康。
 
吃黑木耳好處多,黑木耳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能預防貧血,補血活血,最適合產後食用。另外,分娩時過於用力,加重靜脈回流障礙,可能會引發痔瘡,排便困難時常是生產後最大的敵人。黑木耳含有大量纖維素和植物膠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症狀。
 
▲Fotolia
 
 
4.麻油料理大進補
 
產後三到五天,傷口逐漸復原之後,就進入坐月子的吃大餐階段。
 
坐月子一定要補,進補首先想到的是麻油雞湯。雞肉補充蛋白質,麻油屬於甘溫,有潤腸、補血、黑髮、補奶的效果,適合產後體質比較虛寒的妳,暖暖吃,剛剛好。如果擔心太過滋補,或者妳屬於燥熱體質,煮麻油料理的時候,記得不爆薑、不用酒。麻油料理可以幫助腸胃吸收,把生產流失的氣血,補回來。
 
如果想要控制熱量,加速回到產前輕盈的狀態,可以改喝雞精、雞湯。長時間熬煮雞肉之後的精華──熬雞精,會釋放容易吸收的游離胺基酸,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養分,還能幫助泌乳。天然的保養食品,熱量較低,營養不減。
 
要補腎養氣,還可以多吃豬肝,建議常喝黑豆茶、紅棗茶,以食補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