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危機「第一季」謝幕

4月15日北韓「太陽節」閱兵。北韓原本聲稱當天要進行核爆,令東北亞局勢緊張。
Getty Images
第178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4月15日是北韓的「太陽節」(即金正恩祖父金日成的生日)。先前幾週,北韓一直宣稱要在當天核爆,這傳言將朝核危機與東北亞地區危機一度推到了最高點。美軍也同時對北韓施加了壓力,宣稱將航母戰鬥群開往北韓。全世界各國媒體近二百位記者奔赴平壤,希望作一次「戰地報導」;外界普遍猜測:北韓會在這一天實施早已準備好的核子試驗,如果美國隨即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北韓可能報復性地「萬炮齊發」,把首爾變成「一片火海」,一時間北韓半島「戰雲密布」。

4月15日過去一週了,除了北韓實施了一次失敗的導彈發射試驗外,實際上甚麼也沒發生,一切重歸平靜。那麼,北韓半島的軍事衝突究竟是虛驚一場,還是兵不厭詐的一次虛聲恫嚇?無論如何,朝核危機這場不輕鬆的「連續劇」之「第一季」暫告一段落,而「第二季」已經開場。

 

川習會就朝核危機達成有限共識

 

朝核危機「連續劇」之「第二季」,看上去好像是以和平解決為目標,而主角則從美國與北韓彼此「拔刀」威脅,變成了中國與北韓和平談判。中國其實一向是北韓的盟友與主要支持者,不但北韓的石油和糧食供應嚴重依賴中國,而且北韓的核武器和導彈的研發技術、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和部件、甚至專用軟體都取自中國。一個最新的證據是,4月15日北韓閱兵時展示的遠端導彈發射車被外界發現是中國製造的,而中國也不得不承認是軍方公司提供給北韓的。可以說,沒有中國的支援,朝核危機就不會出現。那麼,現在中國為甚麼突然拋棄北韓?

一切要從川普和習近平4月上旬的佛羅里達會談說起。台灣的讀者多關注川習會是否涉及台灣話題,但實際上這次會談的重心是朝核危機問題;正是從這次會談開始,美國和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取得了相當共識,會談之後雙方都表示,願意再嘗試一次,看朝核危機是否無法和平解決;也就是說,中國不僅同意加強對北韓的禁運和經濟制裁,而且願意出面與北韓談判,謀求北韓棄核而改求經濟發展。然而,北韓並不給中國面子,近日中國派往北韓解釋中方政策的特使被北韓拒於國門之外。

 

形勢有變,中國對朝核危機的考量也在變化

 

中國出面嘗試解決朝核危機,當然首先有國家安全方面的考量,北韓核武器的研發和投射準備,確實讓中國感到不安;此舉也是賣美國新總統一個面子,因為中國經濟的不景氣日益明顯,對美出口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唯有改善中美雙邊關係,才能保住中國的巨額對美貿易順差。
不過,中國其實也還有一個難言之隱,那就是,中國長期以來對北韓的扶助政策有一個致命弱點,即北韓是條「喂不熟」的「野狼」。其根源在於,北韓獨裁統治者的保命之道令其視中共為敵。北韓的世襲政權無法承受經濟改革造成的政治衝擊:不改革,經濟就死路一條;一改革,便證明金家三代的「偉大領袖」們蠢笨之極;而金家第三代更害怕中國暗中推動「換馬」,他玩弄核威脅,無非是表明,誰要動我,我就拿核武器回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中朝關係不僅是陷入死局,而且中國終將扶助出一個隨時準備把自己往死裡咬的帶「狂犬病毒」的「瘋狗」。

中國與北韓金三代之間根本談不上任何信任,若中國試圖勸說北韓放棄核武器,恐怕很難如願。由此看來,朝核危機「連續劇」之「第二季」裡,中國這個主角不但「上了場」就退不下來,而且可能不斷碰壁,一事無成。美國擺出了軍事威脅的姿態,現在則坐下來看中國「唱」這場注定不會成功的「文戲」,川普的心情其實倒可能蠻輕鬆的,難堪的則是中國這個「北韓人民的老朋友」。

 


▲韓國部分民眾反對薩德反導彈系統,原因出自對北韓同情的民族主義,也出自於「未必希望真與貧困的北韓立刻統一」。Getty Images

 


韓國態度是解決朝核危機的關鍵

 

在朝核危機的各方較量中,有一個關鍵方似乎一直態度含糊,那便是韓國。據韓國《民族日報》和民族經濟社會研究院4月1日對1,512名成人所做民調,當問到美、中、日三國中誰最值得合作這一問題時,51.5%的應答者選了美國,36.2%選擇了中國,前一個比例比2014年12月的調查增加了17個百分點,而後一個比例則下降了22個百分點。顯然,由於韓國為了國防安全而接受美國的薩德反導彈系統,而中國卻強烈反對,甚至發動對韓國企業的抵制,導致不少韓國民眾非常不滿。

但是,在韓國這個靠美軍維持國防安全的國家,贊成與美國合作的受訪者只有51%,這說明,韓國民眾當中仍有相當多的人不信任美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民族主義情緒強烈,這樣的民族主義情緒本身便暗含著對北韓的同情。另一方面,韓國的年輕人對現狀比較滿足,未必希望真與貧困的北韓立刻統一,導致韓國背上沉重的援助包袱,令韓國國民的生活水準明顯下降。如果韓國的年輕人不想從軍打仗、去進攻同族的北韓同胞,那麼,韓國政府就很難實行針對北方的戰爭動員。

5月9日將舉行韓國總統大選,5組主要候選人透過電視辯論會連續交鋒。其中,圍繞薩德與因應北韓等安保問題,成為他們疲於回應的問題,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援布置薩德系統,都拒絕明確表示以北韓為敵。尤其是5月韓國的當選總統是誰、會採取甚麼立場,仍在未定之天。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如果單方面地主動打擊北韓,有兩大風險。第一,不能確保完全消滅北韓的「二次還擊」能力,北韓可能使用在美國的「第一次打擊」中漏網的攻擊能力,襲擊韓國、日本,導致平民和美軍的重大傷亡。第二,如果韓軍缺乏參戰意願,美軍就不能單槍匹馬對北韓發動地面進攻、去全面占領其軍事要地,美國政府並不打算在北韓涉入一場需要大量地面部隊、耗時甚久的戰爭。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Getty Images

 

 

朝核危機第二季仍將繼續

 

目前,北韓只是進行了不成功的導彈試驗,並宣稱這種試驗將無限制地繼續下去;國防部官員馬蒂斯宣稱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將會於4月底抵達北韓半島」,被證明只是誤傳,美國實際上是要將「卡爾.文森」號開往澳洲進行「西太平洋」聯合軍演(軍演現在宣布撤銷),中國的經濟制裁就是限令中國公司退回北韓的煤炭。由此看來,在朝核危機「連續劇」之「第二季」裡,美韓聯手主動攻擊北韓的「武戲」大概不會「上演」,而中國與北韓之間的「文戲」難有結果。

今後,如果韓國先受到北方的攻擊,則美韓合作實施反擊,就比較容易動員韓國的軍隊和社會;至於開戰後如何解決北韓政局,只能靠韓國,但韓國似乎對此並無充分準備。朝核危機「第一季」的謝幕,留下了一系列危險的懸念,東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依然無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輔導「真假仙」
我準備瞭解一下事情的始末,才詢問家瑋老師班上的小女生第一句話,卻馬上被她嚴肅地堵了回來。她指出我用詞不當,我試著解釋,但是,…
遲來一百多年的道歉
就「被偷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向澳洲原住民道歉。什麼叫「被偷盜的一代」?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為此道歉?…
回顧世界三年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2022年12月,…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這堂課,康維光教你──「就算沒頭路,永保信念就能找對路。」 走進位於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內的台灣玻璃館,館內玻璃工藝作品琳瑯滿目,…
中國人海外消費正悄然轉型
近年來,中國人在海外瘋狂購物,「暴買」、「狂掃」等諸多報導不時見諸報端、網路,刺激著國外商家以及民眾的神經。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連續下滑、…
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尤瑪‧達陸談連結國際的貝珠文化
你知道生活在高山的台灣泰雅族人竟有與索羅門群島互通的「語言」嗎?不是真的語言,而是「貝珠文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之「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