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裁軍」 江澤民「心驚」

北京9月3日閱兵式上,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人。
Getty Images
第160期
李翔宇

70年前的9月2日,日軍正式投降,標誌二戰太平洋戰爭的結束。70年後的9月3日,北京以重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世界各國無論戰勝國——英、美、法、俄,還是戰敗國——德、日、義,都對各自在二戰中角色有清晰的定位。唯獨中國大陸,極盡模糊。

中共官方宣傳一直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抗日中流砥柱」。台灣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以及親民黨祕書長秦金生此時獲邀前往參觀閱兵,在台灣選舉氣氛下,引起軒然大波。然而,真正值得關心的是,中國國內與國際如何看待這場「盛大的宣示」?

 

裁軍才是重頭戲

9月3日北京閱兵式上,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人,被視為是江派軍中代表人物、同為原軍委副主席的徐才厚、郭伯雄倒台後,進一步收攏軍權的宣示。習在閱兵式講話最後振臂高呼「人民必勝」則被解讀為是向阻礙其改革、反貪的勢力宣戰。

手下親信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相繼落馬後,屢被唱衰的江澤民,在中共軍委主席任內曾兩次裁軍。其中2003年9月的第二次裁軍最為外界詬病。當時有評論認為若江失去槍桿子,江系集團必將土崩瓦解。

習近平宣布裁軍的當日,背景神祕的大陸微信公眾號「時局眼」發文稱,某種程度上,此次閱兵是對本輪軍隊改革的總動員。文章以英文代號稱,XCH和GBX兩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先後被查處,改革的最大障礙已經掃清。顯然,文章裡的XCH和GBX分別代指徐才厚和郭伯雄。

日本《產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稱,除胡錦濤外,習近平的前任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曾以裁軍為名,進行軍隊組織改造,將心腹安插到要職,以掌握軍隊。美國蘭德公司研究中國軍隊的政治學者施道安在《紐約時報》9月7日的一篇報導中稱,習近平的軍隊改革計畫將重塑軍隊的指揮系統,收回長期被各軍區掌握的軍事指揮權力。

知名的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在9月7日的香港《蘋果日報》撰文認為,習近平的軍中嫡系,包括出身於南京軍區的將領將受重用,如南京軍區司令蔡英挺便是將成立的陸軍司令部部長熱門人選。文章稱,習近平雖然幹掉了郭伯雄、徐才厚兩隻大老虎,但兩人曾分別統領所謂「西北軍」與「東北軍」,當中不少人馬還占軍中高位,雖然這些人已向習「交心」,但很可能會在軍隊大整頓後提早退休。

 

江澤民為何死攬軍權

江澤民在中共軍委主席任內(1989年11月至2004年9月)曾兩次裁軍。第一次是1997年9月,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宣布將在三年內裁軍50萬。此前的1997年2月19日,中共第二代「核心」鄧小平在北京病逝。

第二次是2003年9月,江澤民在中共國防科技大學校慶活動的講話中宣布裁軍20萬,被指「以槍凌黨」、刻意貶低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此前的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卸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在張萬年、郭伯雄、曹剛川等親信軍頭的支持下「逼宮」胡錦濤,得以留任中共軍委主席。二次裁軍後的第二年9月,在中共黨內外強大壓力下,江辭去軍委主席一職。胡錦濤雖接任軍委主席,但江澤民卻通過時任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兩人將胡軍權架空。

2003年9月的香港《動向》雜誌評論稱,江澤民抓權不放充當太上皇,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保住他自己、家族和江系集團的利益。若沒有江澤民抓住槍桿子,他苦心經營的權力班底即江系集團必將土崩瓦解。

 

習近平宣戰

北京閱兵式上,習近平講話以振臂高呼「人民必勝」收尾。9月8日的香港《明報》評論稱,習近平此舉貌似要向某些勢力宣戰。文章認為,習近平可能在改革、反貪和官僚體系的運作上遇到不少阻力,所以要藉閱兵樹立個人威望,以推動他的改革大計。習近平揮拳高喊「人民必勝」,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向阻礙他發展前路的人宣戰,正如1984年鄧小平閱兵要掃除保守派為改革開放設置的障礙一樣。

此前的8月19日,名為「國平」的中共官方評論團隊撰文稱,目前改革的推進必將觸及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多個領域的種種深層次問題,困難之大,阻力之多,不適應改革乃至反對改革的力量之頑固、凶猛、複雜、詭異,可能超出人們的想像。

8月21日的香港《東方日報》評論認為,「國平」文章顯示中共第五代與這股反改革勢力已進入攤牌階段。文章暗指江澤民為「老老虎」。文章最後表示,諸如此類的現象,折射出中共內部正醞釀著一場超級政治風暴,隨時會爆發驚天動地的消息。

對於中共當局來說,這才是9月3日閱兵的「陽謀」,也是台灣讀者關心國內本地選舉議題之餘,同樣需要了解關注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看股市:一個市場兩種遊戲
最近二家出版社分別來找我,想要再版我七、八年前所寫的兩本有關股票投資的書。歡喜之餘,也令我驚訝,因為當時所寫的內容,一般說來是非主流,…
美軍核子潛艇 百慕達三角驚魂奇航
滿載核子武器的美國「聖胡安」號核子攻擊潛艇2007年3月13日晚7時至14日凌晨5時,在著名的百慕達鄰近水域突然神秘失蹤。…
不斷轉型升級 柯耀宗整合出自我價值
  旅行世界各地、自由安排上工時間、客戶得事先預約時間進行企業輔導與個人諮商、授課時只需動口不動手……這樣的工作內容,聽來是否吸引人?…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政府主導的「資料戰爭」(二)
前期我介紹了北歐國家行政資料的開放與運用,導致北歐國家對全世界研究人才的「磁吸」作用,本文接續介紹北歐目前的「戰略」…
蘋果樹 讓廚房成為媽咪的伸展台
台灣人超愛買鍋的!電視購物三天兩頭就來一檔,百貨公司週年慶也少不了拿鍋鍋當主角,讓人不看不買都心癢癢。但是,台灣媽媽真愛買鍋嗎?其實,…
老友伯的傳奇故事
我父親在老家有一個經歷頗為傳奇的朋友,這裡姑且稱他為老友伯吧。 大約是三十年前吧,老友伯還很年輕。初冬的時候,他步行去一個很偏遠的山區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