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上吐下瀉,甚至嚴重致死。
每一年,美國大約有900萬人因為病菌感染而食物中毒。MensHealth.com網頁提到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疾病預防中心以及美國農業部合作,研究過去五年來食物中毒病例後,對以下九項「可能致命的因素」提出警告:
1. 硬皮蔬果
很多人以為水果只要去皮,就不會吃到有害物質,事實不然。即使你不吃水果的外皮也要注意,細菌很容易躲在果皮的角落或縫隙,然後粘在你的餐刀或砧板上,然後再粘附在正在切的水果果肉上。
報告指出,美國2011年曾發生哈蜜瓜李斯特菌(Listeria)感染大爆發,造成輕微到嚴重不等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發熱和腹瀉。李斯特菌每年在美國約有2,500個病例,其中有500人死亡,致命率高達二至三成,比沙門氏菌(salmonella)還厲害。
2. 軟皮蔬果
研究發現,軟皮的蔬果如蕃茄,有將近五分之一含有沙門氏菌(salmonella),莓果類同樣容易隱藏細菌。
專家建議,盡量用水及鹽搓洗蔬果,切果肉前要先清洗刀子並把砧板拍一拍。此外,也要先檢查包裝,並將之全部丟棄。因為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體會隱藏其中滋生。通過測試的蔬果比較沒有危險,但仍然要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它們,以清除任何殘留的細菌。
3. 蛋
讓人驚訝的是,有高達12%的蛋含有沙門氏菌。伊利諾理工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學院主任布瑞克林(Robert Brackett)建議,沒有煮過的蛋黃一定要確定是否乾淨。如果你喜歡吃液狀的蛋黃,最好要買經過熱處理殺菌的蛋。
4. 多葉蔬菜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半世紀以來,綠葉蔬菜造成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腸桿菌感染病例。因此,製作沙拉時一定要將菠菜、萵苣或其他綠色蔬菜仔細清洗,然後完全弄乾。製作沙拉的器皿也要處理好,避免滋生細菌。
5. 海鮮
除了沙門氏菌和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會影響一般肉類外,牡蠣及蛤蜊也有弧菌(Vibrios)感染的危險。弧菌主要棲息在海水中,如果食用了遭其汙染的海鮮會引發食物中毒。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的病患因食用遭弧菌汙染的海鮮導致食物中毒。
專家建議,烹飪海鮮至少要達到攝氏63度以排除病菌。如果要吃半熟鮪魚或自己做的壽司,到有聲譽的魚販去購買新鮮魚,比大型連鎖店或折扣店更好。
6. 牛肉
在美國,感染大腸桿菌的病例,牛肉占一半以上。輕則腹瀉、嘔吐,重則甚至造成腎臟疾病和死亡。
避免吃牛肉時吃到病菌,可以在牛排最厚的部分插入用酒精墊片擦拭過的溫度計,確認至少有加熱至攝氏74度以策安全。絞碎的牛肉也要額外注意,把很多動物肉混合放在一個包裝內,這意味受感染的牛也會汙染到其他肉品。
7. 雞肉
美國有十分之一的人生病是因為感染了沙門氏菌,而其來源是家禽。沙門氏菌會導致發熱、腹瀉、腹部絞痛和頭痛。而一般人往往誤認為雞肉沙拉中的美奶滋導致細菌滋生,其實真正的禍首是雞肉。
由於細菌容易在室溫內滋生,因此正確處理家禽肉時,盡量不要放在溫水或料理台上解凍,而應在冰箱冷藏室內解凍。同樣的,在加熱雞腿或雞胸最厚地方插溫度計測溫,需達到攝氏74度才較安全。
8. 豬肉
報告提到,有8%的豬產品含有沙門氏菌。買生豬肉時,最好要求店員將豬肉用兩個袋子包裝,然後才把所有袋裝肉放入購物袋。回家後也要直接將其放進冷凍庫,這樣豬肉汁就不會滲透到其他食物上。
9. 乳製品
報告指出,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牛奶和乳製品,會造成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感染病例,造成長達一週的腹部絞痛、腹瀉和發熱。同時,有31%的牛奶和乳製品會導致李斯特菌感染病例。
雖然這二類細菌在加熱殺菌中會被消滅,但它們還是會停留在生奶和一些軟式起司上。由於李斯特菌有相當的致病性,因此不建議常食用未經低溫殺菌的軟質乳酪,而且要儘量把奶製品放進冰箱,減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