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七世紀,在伊斯蘭教也就是回教創教的初期,開教始祖先知穆罕默德並沒有留下什麼繼承人,於是針對著「穆罕默德的後繼者」問題,究竟要由誰來繼承教主---哈里發的地位?而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那些從一開始就追隨穆罕默德的家人、親族,主張穆罕默德的地位與權力應該由具備穆罕默德一族血統的人物世襲。
但與此相對的,伊斯蘭教中大多數後來才信奉的信眾則認為教義主張眾生平等,不須具備穆罕默德一族的血統,只要才幹足夠也應當能成為伊斯蘭教的領導人。
支持由穆罕默德一族世襲的教派自稱正統,也就是所謂什葉派。
不堅持由穆罕默德一族世襲,而主張應當遵守穆罕默德聖訓,選賢為哈里發的一派則為遜尼派。
由於遜尼派的人數佔有絕對優勢,因此到最後是遜尼派的主張成為了現實,於西元632年由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成為了哈里發。儘管什葉派心目中最佳的頭號人選是穆罕默德的堂弟與女婿阿里,但阿布伯克也參與過前往麥地那的聖遷,是穆罕默德的老戰友,因此即使沒有穆罕默德一族的血統也獲得了兩派認同,教派之爭得以暫時化解。
然而阿布伯克也已經高齡六十歲,因此他擔任哈里發三年後便衰老死去。隨後於634年繼位的第二位哈里發奧馬爾則是與穆罕默德完全沒有血緣的弟子,因而受到什葉派的反對,甚至懷疑阿布伯克的死亡是受到奧馬爾毒殺竄奪的陰謀論。他是一位尚武且暴力的征服者,以武力攻陷了聖地耶路撒冷贏得了內外威望,並且逐漸將伊斯蘭教從一個鬆散的教團,透過成文法典重整為有秩序的阿拉伯國家雛形。
然而這樣一位堪稱阿拉伯名君的統治也僅持續了十年,就死於一名奴隸的刺殺,儘管這名奴隸是個波斯人基督徒,但遜尼派強烈地懷疑奧馬爾的遇刺是反對他掌權的什葉派陰謀。
奧馬爾遭行刺傷重之際仍然勉強保持意識,在死前宣布後繼者由伊馬目們組成的長老會議選出才斷氣,因此選出了倭馬亞一族的奧斯曼成為第三任哈里發。
奧斯曼就像他前任的奧馬爾一樣是強悍的征服者,他接連擊潰了東方的薩珊波斯與西方的拜占庭帝國,持續擴張伊斯蘭教的統治疆域實施武力布教。
然而奧斯曼用人唯親,逐漸排除穆罕默德一族而使用自己的倭馬亞一族擔任要職,頗有建立一個倭馬亞王朝的徵兆,而招致了各方在野勢力的強烈反對,最後遭到被成百上千的暴民破門衝進宅邸殺害的悲慘下場。
奧斯曼的遇害使伊斯蘭教陷入群龍無首的內戰狀態,各派有意角逐哈里發地位的亂軍彼此攻伐,於是原先不願意出任哈里發候選人的阿里終於被部眾說服,決心出面收拾混亂局勢擔任第四任哈里發。
阿里是最受什葉派支持的哈里發候選人,同時他的為人慷慨親切亦相當受大眾們歡迎,因此伊斯蘭教各方有力者陸續宣布向阿里效忠,承認他的地位。
然而,倭馬亞一族的當家穆阿維葉卻主張前任哈里發奧斯曼之慘死是遭阿里所算計,於是拒絕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並且舉兵與之對抗。
穆阿維葉成功,甚至逼迫阿里與他進行真主的裁決,讓阿里喪失了政治威信並且使他的部眾陸續分裂出走。 的運用外交與政治手段使阿里的支持者動搖
最後,阿里遭到了背叛的門客刺殺而死於非命,穆阿維葉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第五位哈里發---也從他開始,哈里發的選舉制被破壞,成為倭馬亞家族世襲的君主制頭銜,建立本格的倭馬亞王朝,開創阿拉伯帝國的歷史。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仇恨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徹底決裂。為何伊斯蘭教不同於新舊基督教,能在三十年戰爭的宗教大戰後,以西發利亞條約的形式和解,我想這理由也是很簡單的...畢竟宗教戰爭打的再激烈,也並沒有發生連續好幾個教皇被新教徒刺殺這樣的大慘事,教派間的岐見相對的只是某些部份的觀點不同所致。
簡單的總結一下好了。如果你是連懶人包都懶的看的人,請看以下秒懂。
穆罕默德之後,四任哈里發中有三位死於非命,一位死因相當可疑。
真不愧是阿薩辛這一詞的發源地,阿拉伯真的是刺客天堂。
什葉派只承認以上諸位哈里發中的阿里,其他人通通都是叛教者、竄奪者,而現有的可蘭經是遭到遜尼派竄改的偽經。但是什葉派主張只有穆罕默德一族血統才能成為哈里發、乃至於伊馬目的主張當然是很不切實際的,這阻礙了什葉派伊斯蘭教的傳播,因此信眾也較
少,大多數的什葉派教徒主要集中於伊拉克、伊朗一帶,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則為普世宗教的遜尼派居多。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PTT歷史版(historia),2014年7月30日,作者kau7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