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還是先聲明一下好了。我沒有任何企圖要打敗博客來,我也不認為我有任何可能或有必要做這種事。這篇文章談的不是任何單一公司,而是整個產業。
※ ※ ※
書太多了,每個人都在抱怨這件事。
可是很奇怪的是,並沒有人逼迫你非得把全台灣一年出版的四萬二千種書都看完嘛,你挑你愛看、想看的買回家就好,別人一年出版多少書跟你沒關嘛。就算出版社都是不懂賺錢的笨蛋,一直賠錢還一直出書,賠的也不是你的錢呀。
也許有人會這樣反駁:書太多,過濾起來工作量太大,怕掛一漏萬錯過那些好看的,也怕龍蛇混雜,不小心買到沒營養的。但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造成大家的困擾,這個產業和社會其實做了很多事。譬如每一家書店都會把最新的、最可能吸引你關注的書,放在你最容易看見的地方。
不只這樣,店家常常會挑出最有魅力的書,給予刺激的折扣,讓你想不掏腰包付帳都不行。而這不是實體書店才這樣,所有虛擬書店更是如此。你上各家網路書店一看,各種主題、選書、推薦、得獎和排行榜,占據了最大的螢幕版面。每個人都竭盡所能篩選書、推薦書給你。
也許有人會說,我對這種「主流」書沒興趣。那也沒問題。你需要的那些非主流、特殊領域、特殊興趣、特殊專長的書,還有另一種甚至更高效的群體,幫你過濾篩選。
在你加入的各式各樣的社群網站,追蹤各式各樣的愛書人或訊息源之後,他們會幫你濾出更多非主流、非暢銷的書單,而且加上發自內心的心得。以上說的正是這幾年來我選書追書的寫照,我的書單,來自社群好友的推薦,比例已經大幅超越傳統媒體或代理商書訊等來源。
這個社會早就發展出獨特的機制,解決我們每個人的困擾。如果現在你還覺得不知道有什麼書可讀,不要怪這個社會出書太多讓你眼花撩亂,該怪的是你在社群網路裡面追蹤的愛書人太少了。
但社群裡的書訊並不那麼穩定,你得追蹤夠多的愛書人,才能從不經意的讀書心得裡獲得推薦。有沒有更穩定的方法呢?以下是我的構想:
※ ※ ※
線上如果有哪一家網路書店,把它的書籍資料(每本書的metadata)做成#opendata,開放出來,供其他網路服務自由使用。許多缺乏網書能力的獨立書店、打算做職業書評人的人,就有機會透過這些資料,直接建立自己的線上書店,提供自己獨家品味的選書、推薦或策展。
這跟大部分網書已經存在的會員紅利分享計畫有什麼不同嗎?當然不同,其中最重大的差別是,你可以協助任何人在「瞬間」建立一個完整的線上書店(當然中間還需要程式人員做一些工作)。
哪個網路書店會這麼笨,協助別人建立網路書店,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不然。你協助建立的只是一個「前端」,你可以透過代為處理「後端」,而變成產業的骨架營運平台。任何網路書店需要的都不只是書目,它們同時需要處理庫存、物流、金流與數據採礦(以便形成更多推薦)。
後面這四者是原本的網路書店既有的能力(但願最後一項也是),你釋出前端,而代為營運後端,這樣你等於把自己平台化,成為所有網路書店的營運平台。網路書店不再是你的競爭者,而變成你的客戶。客戶越興旺,你的生意就越好。
※ ※ ※
我一直以為這是出版產業最完美的模式。書的推薦篩選應該要有更多元、更非主流、更個性化的發展,而不是總是照顧這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而零星的個人書評只能仰賴有心人的業餘時間,他們無法靠書評而存活,因此數量就會變得稀少。如果有一個機制可以讓書評人能夠專心看書,順便產生收益,那將會是莫大的鼓舞。
網路書店營運平台可以提供個人書評者無法解決的物流、金流等問題,而鼓舞書評人盡情評書。兩邊把各自的專長發揮盡致,這種結合將會產生無法想像的效益。
同時,獨立書店在這個日趨艱困的經營環境裡,應該有個機會解放實體經營的困局。一個統籌後端的營運平台,可以讓獨立書店專注自己擅長的選書或策展,他們只需要在店中準備一本樣本,現場顧客仍然可以當場買書,但轉由營運平台宅配代送到府(也許他們逛街回到家,宅配已經送到了)。
獨立書店可以因此降低營運成本,也不用擔心缺書、缺庫存,中盤不送書,生意做不成。讓獨立書店專注現場的活動,並把選書和策展擴大到虛擬空間,這樣有機會為獨立書店帶來新的生機。
整個出版產業都可以因為這樣的變化,而產生激勵,有更多愛書人能夠以讀書為業(這是真正的以讀書為業),讀者會受益,產業產生正向循環,大家都得到好處。
(怎麼搞的你寫了一千多字還沒講到博客來?來了,來了,這就來了。)
如果博客來這麼做,它會成為出版業最大的營運商;如果不是它而是被別人做去了,這恐怕將是打敗博客來唯一的機會。因為書需要引介,最有威力的引介就是從你信任的人或組織而來的引介。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