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協議爭議不斷的四大原因

賴宛琳

從2013年6月開始,台灣與中國之間對於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各界討論。即使協議已經於6月21日簽署,但反對聲浪持續加大,也尚未在立法院進行實質審核,馬英九總統更在日前堅稱服貿協議不可能重新談判,中國也不會接受。

爭議不斷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究竟在談些甚麼?又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以下做簡單說明。

甚麼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簡單來說,就是兩岸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清單。是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四條,於2011年3月由雙方經貿業務主管部門展開服務貿易磋商並達成共識。2012年8月9日兩岸兩會第八次高層會談上,雙方皆同意《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為該次會後優先簽署的議題,隨後馬英九總統指示談判小組進行協議簽署之溝通協調事務。

該協議內容涵蓋兩岸服務貿易的基本原則、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還有相關工作機制等。協議中,中國大陸對台灣開放共80條,台灣對中國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服務業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根據經濟部統計,牽涉了將近407萬就業人口。

服貿目前最具爭議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 政府團隊全程黑箱作業

服貿協議內容牽涉兩岸眾多產業,影響台灣許多人的生計,亦會牽涉到產業出走、外資進入問題,但馬政府團隊卻幾乎是以「行政權說了算」,事前對立委、媒體保密低調,更未與相關產業工會團體做過明確溝通。行政單位也有如多頭馬車,對於協議內容缺乏通盤考量,只做出草率的評估報告,想要強行通過法案,讓民眾、立委、學者、業者皆相當錯愕、憤怒。

 

二、兩岸經濟政策戰略不明

從ECFA簽約至今,馬政府一直沒有提出對於台灣未來明確完整的發展戰略,針對國際市場,到底要開放哪些產業,政府完全沒有論述。在沒有戰略之下,貿然和對台戰略一直都相當清楚的中國談判,對台灣利益恐怕不會有太大的幫助,甚至形成傷害。

 

三、經濟規模不平等

兩岸市場規模差距極大,且政治體制有別,此協議可能嚴重衝擊,甚至引入帶有政治企圖的中國大陸企業攻佔台灣服務業。特別是資本額較小的美容美髮業、倉儲、汽車租賃與汽車維修、印刷出版、餐飲、洗衣、旅行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但政府從協議溝通、談判到簽署,始終未適當公開訊息,也未參考民間及產業界的討論意見。

 

四、自然人呈現有疑慮

協議內容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自然人呈現無限制條款」,此條款可能造成中國大陸管理人員藉此協議合法來台工作與居留,時間可超過世界貿易組織待遇(無限期展延)。合法來台居留的中國大陸管理人員無需負擔公民義務即可享有各項公共服務與基礎建設,特別是不經六個月等待期即可加保的超國民全民健保,並且他們為移居台灣所做的投資,於台灣累積經濟資本、提昇服務業技術方面,貢獻不大,卻可能為台灣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以及政治、主權方面的衝擊。

事實上,在TPP、RCEP等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熱絡的情況下,台灣不可能不開放市場。目前中國也正積極與其他國家如日、韓協商FTA等經貿協議,台灣若要維持國際競爭力,也不可能完全拒絕中國進行經貿協商。綜觀來看,台灣意圖像2008年以前單純封閉市場已不可能,但問題是,在市場開放的情形下,有沒有妥善、小心地作評估,並且讓可能受衝擊的產業事前就了解、做準備,同時政府單位也應對受衝擊產業量身訂做因應與補貼的措施。此次服貿協議的所有爭議,應該也是給馬政府團隊一個相當大的教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四):自我評估(中)
在上一期專欄當中,我們開始介紹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職涯規劃手冊中提供的自我評估方法,其中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寫下「…
老爸傳絕藝 兒子承衣缽
清晨4點鐘不到,邱益華就與兒子邱國彰一起巡視魚塭、整理漁獲出貨。邱益華很高興兒子邱國彰可以繼承衣缽:「我們父子像兄弟,第二代有決心要接班,…
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悄然試航
8月10日凌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Varyag)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由拖船悄悄拖出大連港灣,再自行首航。由於有濃霧,…
ISIS囊中羞澀 籌資手法讓人瞠目
由於美國所領導的聯軍接連不斷的空襲,伊斯蘭國(ISIS)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金緊張。ISIS控制的石油精煉廠、油輪、…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泰國素輦象節 看大象顯絕活
泰國曼谷東北部的素輦(Surin)古以「大象之城」聞名,許多人家都養象。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是當地的素輦象節,…
荷蘭村生態園區 盡攬北歐浪漫景緻
荷蘭村生態休閒園區以荷蘭風車為地標,在台南柳營德元埤的荒蕪之地,精心打造梵谷吊橋、渡船碼頭、建物等設施,並架起白色圍籬圈養乳牛,…
攻入精品咖啡市場 「咖啡杯杯」打造綠能商用餐車
咖啡,是人文的表徵,也是溫馨的意象。台灣近二十年來的咖啡市場,從平價咖啡戰到精品咖啡,經營模式從店面拓展到行動咖啡館,「雨後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