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觀賞完後心得

曾慶煌
第一次從空中看見台灣,記憶中約在幼稚園時跟隨父母搭飛機去澎湖的模糊記憶,印象中只是覺得房子像火盒般大小,再者就是湛藍的海水。當兵抽中傘兵,第一次從飛機被抛出去的感覺至今無法形容,待被主傘打開的拉力震醒才慢慢恢復意識。搭飛機從屏東機場飛到潮洲的九塊厝途中,明知腳底下是美麗的故鄉(我是屏東東港人),很想從C130老母機的窗戶看看的己的故鄉從空中看是長什麼樣子,卻敵不過內心的恐懼而緊閉著,心裡想的盡是東港王爺公保佑平安無代誌,著陸的瞬間有種活著感覺好,接著聞到撲鼻而來的是剛收割完後迷漫的牧草香,這時真的體會到什麼是“腳路實地”的感受。
 
再次有從空中鳥瞰台灣的機會,便是籌備婚禮那段時間,約2個月的時間每週成為空中飛人往返台北-高雄之間,從高雄港起飛,越過嘉南平原到中部台地在桃園來個大轉彎看見台北的地標圓山飯店,在約40分鐘的航程中,往往因忙於婚事的勞累而錯失窗外美麗的景色。此後就只有出出國才有機會從空中看見台灣,不過往往在夜間或因旅途勞累而錯過。有個從導遊聽來的笑話,如果看見電線桿很多表示台灣到了,現在可能更諷刺的是如果看到七彩河川或光秃的山頂就表示台灣到了。
 
現在已更少有機會從空中看台灣,逢年過節往往是開車奔馳於高速公路或搭高鐵,只能從飛逝的餘光看沿途的景色。最喜歡載著家人在花東縱谷及台11綫花東海岸,享受另一種慢步調的悠閒,但不管扮演兒子、父親、老公的角色,出遊永遠的神聖任務就是担任Driver的工作,為了全家人安全起見,卻也錯過許多欣賞美景的機會。
 
此次承蒙公司包場招待全體員工及親朋好友欣賞這部齊導演歷時5年拍攝的紀錄片,90分鐘的影片中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這塊我生長將近50年的地方,如果不是進電影院而是從Discovery或或國家地理頻道,真會以為這是那個國家,殊不知這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原來有嘉明湖,萬里湖這麼漂亮的高山湖泊,西部沿海的魚塭夕照,巍峨高聳的中央山脈,險峻的花東縱谷,綠油油的嘉南平原,當我們細數各國的美景或有人驕傲吹噓環遊世界各國,可曾注意到這就在你我近之呮呎的地方也同樣的美麗。外國景色再美畢竟是別人的,對這塊屬於我們,而我們也屬於它的土地才是真正永遠烙印在我們內心而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
 
但曾幾何時,這塊美麗的土地被自以為是,自以為可以人定勝天的野蠻現代人無情的摧殘,中部歷經921大地震,南部88風災,正應驗了大地的反撲,及先人與大地共存在之智慧。政客為一己之私的商人,造成如影片看到的原來林木蒼蒼的高山被水泥森林取代,到處民宿林立。美麗的海岸線被消波塊取而代之,蔚藍的海水有成陰陽海,潺潺的河水竟有各種顏色,短視近利的人們,總有遭受反撲的一天。
 
在觀賞完影片又聆聽齊導演現場說明拍攝過程之種種,心中真是感慨萬千,當教育局以升學考試為名,強迫著我們去背大陸的鐵路,背世界各國的地名、首都。可知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竟無法完整回答台灣從北到南的各縣市,更遑問全國百姓知道台灣總共有319個鄉鎮,知道答案的比例絕對慘不忍睹,近日竟有教育部官員說我們國家首都在南京,令人錯愕的言辭,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嗎?
 
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最後南投信義國小的小學生在玉山頂峰持國旗的畫面。對照之前在台灣舉辦高爾夫球賽竟不能懸掛自己的國旗,這些政客應該是慚愧的無地自容吧!我想流淚的不只齊導演一個人,而是只要對這塊土地還有一絲絲的認同的國人,應該都會深受感動。看完了影片也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美麗的寶島如何讓它重現原來漂亮的風貌,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否能做到,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如果不認識這塊土地又怎會愛護、保護它呢?
 
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國人覺醒,早日讓它成為名符其實的Formosa!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藥王」當歸 可補一切虛勞
 當歸小傳三國時期,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進攻蜀國,蜀國君主劉禪竟嚇得開城投降,使苦苦堅守在劍閣的姜維,欲降不願,欲戰不能。…
關稅戰爭開打 長期投資人該如何面對?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對等待遇為由,對世界各國祭出關稅戰,連傳統盟友加拿大和歐盟也不例外。接著,各國紛紛宣稱若川普執意提高關稅,…
「動態清零」 香港爆史上最大規模國際人才撤離
香港爆發COVID-19變種Omicron疫情,香港政府執行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嚴格的防疫措施引起外資恐慌,大量國際企業高層和員工出走。…
中國高房價與官員的房產
儘管對中國大陸過去數十年持續高漲的GDP究竟有多少的水分,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也是難明就裡,…
林毅夫是台灣孩子還是算命師?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是個爭議不少的人物。一個長久存在的爭議是他算不算台灣人,…
活絡地方經濟 小校也有春天
搬離至他鄉的家長會長余俊穎表示,他認為雙春國小才是孩子快樂成長、快樂學習的地方,因此老遠從鎮內將孩子送來這裡唸書。…
音樂頑童的歌唱人生
我從小功課就不是頂好,國中唸得挺辛苦。思量與人擠大學窄門,勝算不大,不如學得一技之長,於是,選擇高職機械工程科就讀,…
無私的心 勇往直前
在和興村土生土長的張至沅是個聰明、自信,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年輕人。因家境清寒而就讀軍校,軍職期間一直擔任輔導長的職務,對人性自有一番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