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三)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三)
Getty Images
第126期
劉惠宜

我們在前兩篇文章探討了《奇風歲月》(Boy’s Life)栩栩如生的敘述風格,與不同情境之下的描寫技巧。現在,我想談談這本書裡的三個面向:奔放的想像力、家庭衝突以及寫作。

此書中文版的封面是一個長了翅膀的人在天空騎腳踏車。主角柯力(Cory)與好友以及各自的小狗一齊在天空飛翔的這一段想像,在我第一次閱讀時,逼真精采到讓我以為是真的,這也是很多讀者津津樂道的一段。另外還有一段,我覺得文字也天馬行空的美。

大家應該看過小孩玩扮家家酒,大人看覺得他們在玩一場遊戲罷了,不過在小孩眼中,這可是件再正經不過的事。柯力為他重傷的好友Davy Ray講故事時的情景,大約就是這種味道。一個講得認真,一個聽得信以為真。他講了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位小男孩可不是等閒之輩,只要用想的,他就到得了他想去的星球。因此人家布鞋上的沙子是來自火星的紅沙,在冥王星上溜冰,或者在土星環上騎騎腳踏車,對他都不是甚麼難事。甚至,他也可能跑到金星上與恐龍大戰一場。

聽柯力講得煞有其事,Davy Ray問:「那他到得了太陽嗎?」柯力繼續掰下去,當然可以,想做日光浴時就去,不過帶把扇子就是了。更不得了的是,男孩的朋友都是國王、皇后呢,因此他們的城堡他都去過。

“He visited the red sand castle of King Ludwig of Mars, and the cloud castle of King Nicholas of Jupiter. He helped stop King Zanthas of Saturn and King Damon of Neptune from fightin’, when they got into a war over who owned a comet. He went to the fire castle of King Burl of Mercury, and on Venus he helped King Swane build a castle in the tall blue trees.”

飛出天外、遨遊星際,沒有人不嚮往這種自由吧!

柯力的家庭雖不富裕,可是父母感情融洽,稱得上是和睦的家庭。相較於柯力親子間和諧的相處,剛搬到奇風鎮、一直過著搬遷生活、外表蒼白瘦弱、戴著一副過大的眼鏡、講話大舌頭的Nemo Curliss,家庭之於他有若黑暗的牢籠。家,原本應是充滿關愛與諒解的養育之所,對Nemo而言,家帶來的創傷卻不下於其他小孩對他的凌辱。

Nemo瘦長的手臂有著驚人的力量與令人瞠目結舌的準確性:

“A boy with a perfect arm, no matter how frail that arm might look, surely had been touched by God.”

可是Nemo的母親並不這麼認為。由於家庭經濟的不穩定、照顧小孩的焦慮,過度的擔憂與保護使她強制兒子待在家裡,不願讓這位十歲左右的男孩參加任何可能帶來受傷的活動,包括他最拿手的棒球。

“I didn’t fall down,” Nemo said.

“But you could’ve!” his mother snapped. “You know how fragile you are! If you broke a bone, what would we do? How would we pay for it? I swear, you’re not right in the head!”

“Don’t you know you’re sickly?” she demanded. “Don’t you know your wrists could snap in a hard breeze?”

柯力對Nemo神奇的球技崇拜得五體投地,可是Nemo的母親完全不瞭解自己小孩的能耐。當他們一家在短暫居住後要搬離奇風鎮時,Nemo小小心靈裡無力承載的巨大痛苦化作尖叫號哭與手中棒球的奮力一擲,衝向天際,飛向廣漠,只是此時此刻,他究竟無法掙脫這個家給他銬上的沉重枷鎖。作者的感慨裡有著對Nemo深刻的同情:

“...forbidden to play the game he was so naturally gifted at, shuttered away in a series of houses in a parade of towns, staying in one place only long enough to get picked on and beaten up but never long enough for guys to get to know who and what he was behind the pale skin, the lisp, and the thick glasses.

真正去認識一個生命是很難的,外在的遮蔽、固有的成見,都使我們像從哈哈鏡看別人,而別人或許也是這樣看我們,也因此沒有人不渴望被瞭解與接受。

不是只有經濟困窘的家庭才諸事不順,富貴人家也有富貴人家的苦。教育良好的Vernon在小鎮裡走動從不穿衣服是有原因的。他那家財萬貫的父親給他的打擊程度約莫如Nemo的母親之於Nemo那窒息的愛與掌控。Vernon的父親寄望他從商,繼承家業,可是Vernon想當作家。Vernon邀請柯力到家裡作客時,跟柯力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吐露了他糾結的心事與傷痛的過往。這一段故事很明顯有作者的影子,自傳意味濃厚。Vernon訴說自己花了四年的時間寫一部小說,他父親的反應是:

“His daddy told him he was nothing but a fool. His daddy said it night and day. You fool, you crazy fool. Spending your time writing a book, when you ought to know business. That’s what I raised you for. Business.”

當Vernon得到出版這本書的機會將前往紐約之際,他的父親相信這個蠢蛋終將爬著回來。到了紐約,出版商引用各種圖表說明讀者的口味,要他將書裡原本充滿情感與生命的小鎮風情,改為謀殺懸疑,才能吸引讀者,跟電視劇競爭。眼看出書的機會就在眼前,距離夢想的實現就差那一步,Vernon接受了出版商的更改要求。當新書問世,Vernon看到那血淋淋的封面,痛悔得心如刀割:

“…and he saw that cover and knew he had taken his child and he had dressed that beautiful child up like a prostitute and now only people who craved ugliness wanted her.”

唉,我想幾乎寫作者都經歷過這種掙扎,到底是該迎合大眾口味,寫別人愛看的,還是寫自己真正想寫的?為何而寫?書店、圖書館裡汗牛充棟,哪一本書的作者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最值得閱讀?而我的作品的價值在哪裡?當市場反應冷淡時,你還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嗎?你是為誰而寫呢?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吸引到的是甚麼樣的讀者?銷售量、點閱率或作品的產量能真實反映作品或作家的價值嗎?我想寫作者應該都曾這樣在心裡與自己爭辯、對話吧。

根據貝多芬的得意門生徹爾尼的記載,貝多芬的朋友向貝多芬提及他的聲名時,貝多芬回答:「無聊!我從未想到聲名和榮譽而作曲。我心坎裡的東西要出來,所以我才作曲!」

老老實實在創作的人都深知寫作或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為情緒帶來的穩定與那專注的深層樂趣、生命找到定位後的安然,以及作品完成,雖然腦汁絞盡,但能量充滿的感覺──莫忘寫作的初衷吧!

下面這一段是描寫柯力週末晚間在當地圖書館朗誦自己創作得獎的故事時,第一次嘗到寫作的美妙,他內心的感動。這一段寫得極為入心,文字優美而不造作。

“I had been charged with power and tasted life tonight. I had taken my own first step, however awkward, to wherever I was going. This feeling of sheer exhilaration might fade, might wane under the weight of days and diminish in the river of time; but on this night, this wonderful never-to-be-again night, it was alive.”

Boy’s Life裡我最難以忘懷的一段話是作者借夢境裡柯力的老師所言,點出寫作的根本之道:

“When you look at something, don’t just look. See it. Really, really see it. See it so when you write it down, somebody else can see it, too. It’s easy to walk through life deaf, dumb, and blind, Cory. Most everybody you know or ever meet will. They’ll walk through a parade of wonders, and they’ll never hear a peep of it.”

希望我們都能保有澄澈清明的眼,不失赤子旺盛的好奇與活潑的想像力,才不會辜負了生命的恩典,錯過了這場豐盛的饗宴。與讀者分享我喜愛的小說,希望這趟文學之旅大家充實而愉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鷹對香港五區總辭
由香港泛民中的「公社」(公民黨、社民連)請辭的5名議員,1月27日最後一次出席立法會大會,宣讀慷慨激昂的辭職宣言。保皇派則拉隊離場,…
敏感時刻 LINE中國無法「連我」
韓國手機通訊軟體LINE(中國版本稱「連我」)7月1日晚突然無法在中國大陸正常使用,用戶無法登陸、收發訊息。由於當機時間恰逢香港七一大遊行…
洪蘭教授擔憂台灣學生的未來
擔任國內醫學院評鑑委員的中央大學洪蘭教授,近日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寫下對於台灣頂尖學府──台大醫學院的課堂觀察。她質疑「上課好像菜市場」,…
滯銷漫畫《宇宙兄弟》如何變熱賣?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經指出,20世紀最偉大的兩個創新,分別是「分期付款」制度以及「貨櫃」的發明。分期付款制度,…
谷歌G+小試身手 挑戰臉書社交霸權
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自2004年成立以來,短短幾年已在全球擁有七億多使用者,成為流量第一的網站。其年輕的總裁祖克柏(Mark…
「鳳姐」逛紐約大觀園 引爆熱議
在中國擁有55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路紅人「鳳姐」羅玉鳳,日前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了她在美國和中國的生活體驗和對比思考。…
富士康第九跳折射出甚麼?
第九跳!台灣登陸中國之光──富士康公司的員工又發生墜樓死亡事件!新華網對於富士康的評語是「折射企業文化的冷漠」,…
2013年12月 數字看世界
地點:美國紐約 比0.064%更幸運 擁有導盲犬是非常幸運的。根據世界盲人與國際導盲犬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900萬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