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寮社區 傳承百年漁村傳統文化

南寮是保存古厝相對完整的社區。葉俊宏攝影
第183期
曾允盈
「2017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之二 -- 「友善環境」一直是澎湖南寮社區生活的重心,空間、居家、食物都友善,好像回到古老的從前。來到南寮,別忘了把腳步放慢,把心事擱下,在這個有南瓜、有牛、有藍天、有大灶的時空,學習傳統,真切感受恬靜的生活。

從澎湖202縣道開往東北角,「南寮社區」就在縣道的左手邊。映入眼簾的是以南寮最重要的農作物為造型的「南瓜公車亭」,形狀逗趣,為這座迷你的村莊增色不少。

南寮社區原本是湖西鄉最偏僻、人口流失最嚴重的村莊,壯年人口多往高雄市旅外落戶,留在社區以老人家居多。但是這幾年來,南寮越來越整潔、越來越找回古樸的風貌,成為其他社區的示範村,很多遊客慕名而來一窺究竟。

2016年南寮社區致力於保留傳統、舊物營造的特色,讓它從澎湖縣市中脫穎而出,獲得行政院「第16屆公共工程金質獎」。2017年更躍上國際,榮登「2017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


▲理事長陳有擇重視社區環境整潔,推動南寮社區發展。葉俊宏攝影


澎湖南寮社區旅遊推薦


一、社區體驗

1. 蒙面女郎教學
2. 漁灶炊煮
3. 菅芒箄(秋冬限定)
4. 牛屎餅製作
5. 堆小硓--石


二、導覽解說

南寮社區導覽一小時(包含三項體驗)

體驗須於五天前預約,體驗人數至少10人、至多50人。

報名專線:南寮村趙嘉協村長(0921-291647)或南寮社區發展協會陳有擇理事長(0935-250369)
 


▲村長趙嘉協耕種有機農業,推動社區產業發展。葉俊宏攝影

 

其實早在2010年,南寮已經種下改頭換面的契機。2010下半年陳有擇接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趙嘉協也在當年從警察身分退休,回鄉當村長。兩人針對社區環境改善整頓,陳有擇更親自帶領環境維護隊,整治髒亂、改善淹水、修復古厝,促使社區展開蛻變。陳有擇談道:「本來閒置的空間,因為居民有共同目標,改善起來特別快,大家也因為擁有文化資源而自豪。」

南寮和其他社區相比,也許在鄉村風貌上沒有太大不同,但最大的差異就是凝聚力驚人,「想要讓居民和老人家過得好」,是陳有擇和趙嘉協不約而同說出的話。兩人從各自擅長和關心的事務出發,持續累積南寮的能量。

因此,若想規劃澎湖三天兩夜的旅行,推薦您其中一日別忘了留給這個傳統的村落。來到南寮,它會開拓你的眼界、凝聚你對農村的熱情。


▲南寮社區化腐朽為神奇,用各式浮球點綴環境。葉俊宏攝影

 


▲浮球裝置藝術是南寮的社區特色。葉俊宏攝影

 


▲93歲趙有德爺爺喜歡用浮球創作,笑得好開朗。葉俊宏攝影

 

看點1:
徒步遊南寮》浮球藝術裝置迎客

循著入口的手繪地圖,徒步深入南寮社區,散步在小路上,會發現每個角落都是村民用心維護的成果。原來這座將近400年的村落,從1630年開始陸續有先民從閩南、泉州移民過來,以半漁半農為業。

南寮和北寮原來是同一個聚落,清代中期開始,務農的人集中住在南方旱地,業漁的人居於北方海濱,兩個聚落才區分開來。看著村落的歷史,好像回到先人開拓打拚的那個時候。

走進社區,兩旁的「浮球藝術裝置」十分搶眼,有的繪成貓咪的表情、有的呈現繽紛的塗鴉,襯托出小村落的活力。原本「漁網浮球」是漁民吃飯的傢伙,但廢棄後卻成為海灘的環境殺手。澎湖光是浮球製造的垃圾,每年就高達30噸。沒想到南寮社區化腐朽為神奇,用各式浮球點綴環境。

村裡有兩位浮球達人,84歲的趙長壽爺爺將海上漂來的大量浮球,妝點在自家門口,成為裝置藝術;93歲的趙有德爺爺三年來則用不同大小形狀的浮球,完成彩繪和創作。

93歲的趙爺爺拄著拐杖走出來,說著創作的過程,笑得好開朗,陽光下豆大的汗水抵擋不住他的熱情。原來這就是純樸小村莊的魅力,在資源有限的地方,居民無不就地取材,努力活出認真的樣貌。


▲「福記漁灶」的三口大灶就擺在露天的廣場。葉俊宏攝影

 


▲漁灶是澎湖傳統漁獲加工的方式。南寮社區提供


看點2:
福記漁灶》體驗傳統漁獲加工

南寮是澎湖古老文化的縮影,因為商業發展緩慢,保留許多無形文化資產。社區發展中心的對面就是「福記漁灶」的據點,三口大灶就擺在露天的廣場,吸引遊客注意。

「漁灶」是澎湖特殊的漁類加工方式。民國40~50年代,漁業非常興盛,每到黃昏時分,男人會出海捕撈臭肉魚(沙丁魚),日出靠港之後再運送到港口附近的漁灶,婦女負責加工煮熟,保留魚的鮮度。沙丁魚捕獲量雖多,但是經濟價值不高,不適合冷凍起來,透過漁灶直接加工最符合效益。接著再經由日晒風乾,裝箱外銷日本。

如今漁灶不再是家家戶戶的經濟來源,而是蛻變成為說老故事的地方。2012年社區把它重新修復,成為澎湖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漁灶,只要遊客事先預約,就有社區媽媽示範用漁灶烹煮食物,漁灶裡的狗蝦、小管,就是在地最新鮮的滋味。有趣的是,灶上的燃料除了木柴、花生殼,晒乾的牛屎餅,更是一大特色。只要有灶,就有人煙、有熱情,這口漁灶彷彿時光倒流一般,讓人感受到曾經的熱鬧風光。也因為幾乎未經雕琢,許多居民從來沒有離開過小島,傳統的生活樣貌,相對容易在南寮復刻。


▲硓--樹屋佇立百年,是澎湖特色建築。葉俊宏攝影

 


▲用硓--石疊砌而成的菜宅,是就地取材的建材和工法。葉俊宏攝影

 


▲疊砌硓--石匠師許自謀。葉俊宏攝影

 

看點3:
硓--老屋沒落》「菜宅」石牆保護農作物

體驗完古老的漁灶,轉個彎來到一間硓--樹屋。這座隱身在榕樹裡的老屋,已經有百年的歷史,2013年重新整理之後,成為不可錯過的歷史遺跡。大榕樹和老屋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不管南寮如何變遷,它們座落在此處不曾離開。

「硓--老屋」是澎湖的特色石屋,遊客看過無不印象深刻。硓--石是珊瑚礁石灰岩,早年先民就地取材,建築多用硓--石砌成,是在地的傳統建材。每一塊硓--石都是從海底挖掘上岸,經由數年的日晒,讓鹽分散去之後,才能拿來使用。

如今已禁止採摘珊瑚礁石,堆砌硓--石牆的技術也逐漸沒落了。技師許自謀從父親手裡承襲這門技術,許多新建的硓--石牆都出自他的手法。許自謀表示,疊砌這些有稜有角的珊瑚礁石,需要用「勾釘」的方式才能彼此咬合,蓋得好看不會倒,這是先民的智慧。

硓--石屋不會發燙,住起來冬暖夏涼,也因不會風化,因此可以保存萬年。在澎湖,硓--石除了拿來蓋房,由於東北季風強烈,家家戶戶還會利用它疊成「菜宅」,保護農作不受季風吹襲。從古至今,用菜宅種植無毒作物,居民得以自給自足,菜宅從小型的庭園式矮牆,到大型的農場式高牆都有,為了擋風一定會疊成北高南低的形狀,成為澎湖各地獨特的風景。


▲南寮社區環境非常整潔,歸功村民自動維護。葉俊宏攝影

 


▲「牛屎窟文化園區」展現出澎湖農村特色,更是遊客體驗農事所在。葉俊宏攝影

 


▲民眾正在體驗製作牛屎餅。南寮社區提供

 


▲深耕文化工作坊進駐南寮協助社區營造,圖為執行長王貞儒。葉俊宏攝影

 


看點4:
牛屎窟文化園區》自製牛屎餅當燃料

走在南寮社區街道上,環境非常整潔,沒有任何髒亂。「深耕文化工作坊」執行長王貞儒發現,尊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社區營造最重要的環節,居民比誰都自動自發維護環境,這就是向心力。

再走進去,「牛屎窟文化園區」展現出澎湖農村特色,更是遊客體驗農事所在。「牛屎窟」顧名思義是收集牛糞的地方,早期農村中,牛屎是很重要的燃料,居民會將牛屎保留在石窖裡,好天氣時製作成牛屎餅。製作的過程現在也開放體驗,首先在牛屎中加入適量水分,赤腳踩踏揉製,接著取出置於欖仁葉上壓扁,貼在硓--石牆上晒乾。兩、三天完全乾燥之後,就能拆下作為爐灶燃料使用,成為農村天然資源。

「牛屎窟文化園區」是南寮社區在民國102年參加農委會「農村再生培根訓練」的實作成果。理事長陳有擇笑著說,因為牛吃新鮮的草,也會趁新鮮製作牛屎餅,不用怕氣味難聞不敢體驗。村裡養牛的人相較以往少很多,但是為了完整保存農村風貌,漁灶炊煮也會用自製的牛屎餅作為燃料。


▲南寮社區家家戶戶的菜宅會編織菅芒箄防風。南寮社區提供

 


▲定期舉辦小農市集,推廣在地農業。南寮社區提供

 

看點5:
推廣有機農業》為社區注入經濟活水

村長趙嘉協是澎湖第一位生產有機蔬果的農民,取得吉園圃有機認證資格,也結合飯店和農會販售,目標讓南寮成為澎湖的生態農業社區。趙嘉協談道:「社區發展一定要有產業做後盾,包括有機農業、農產加工、發展伴手禮等,要把特色農產變成社區的經濟來源,因為有收入才有人力,才能循環,才能永續發展。」

趙嘉協利用家族原有的菜宅建立有機農場,農場內甚至造井取水,面對澎湖的強風,連灑水都是一門學問,一不小心水就會就被風吹散。第一年耕種的時候,趙嘉協發現砂質土壤養分充足,農作物沒有太多蟲害,最大的問題就是冬季季風會吹倒農作,甚至挾帶海水濕氣,於是他開始建立簡易的棚室擋風。幾年來趙嘉協嘗試種植不同的季節作物,讓農場四季都能收成,也鼓勵居民復種農地,未來有機農園更將開放遊客參觀。

社區內也規劃有「農事體驗區」,在地社區媽媽一起出動,不僅把土地的智慧說給遊客聽,也會帶著大人小孩彎腰向大自然學習。為了防止強烈的東北季風,給植物一個安全的家,居民會在菜宅內用小石頭、菅芒花擋風。只要預約,遊客可以體驗「堆小硓--石」、「菅芒箄」,一定要動手試試看。


▲奎壁山「摩西分海」景點,退潮時露出玄武岩步道。葉俊宏攝影

 

看點6:
摩西分海》登「奎壁山海上步道」看神蹟

來到南寮,還有一件不可遺忘的事,那就是看準潮汐時間,在傍晚時分來到北寮村海邊的「奎壁山海上步道」看神蹟。

「南踏古厝、北踏浪」是近幾年的熱門遊程,利用一個下午時間逛完南寮後,騎車10分鐘就可以來到北寮等待「摩西分海」。北寮的奎壁山是澎湖八景之一的「奎壁聯輝」,站在山頂可眺望周邊島嶼。漲潮時整條奎壁山步道被淹沒水中;退潮時會露出一條S型的玄武岩步道,和對面的赤嶼相連。當這條長約300公尺的步道逐漸現身的時候,就像是親眼目睹了《聖經》裡的神蹟故事一般,摩西為了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將紅海分成兩半,非常壯觀。

還沒到退潮的時間,已有很多遊客卡位等候。退潮之後還能在步道上踏浪,是這幾年的澎湖祕境,吸引大量觀光人潮。看著太陽在眼前落下,餘暉伴隨腳下的清涼海水,可以消磨整個傍晚時光。


▲走在路上,九十幾歲的奶奶就坐在路旁挑花生。葉俊宏攝影

 


▲傳統婦女出門習慣用毛巾遮住頭臉,如今也成為南寮的體驗活動。南寮社區提供

 

學習南寮的傳統 體驗南寮的生活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方正光談道,先民來台灣開墾,真心認同一個地方最重要,「如果認同,你會想到下一代的未來,因此對環境都有永續、生命鏈的概念,居民、旅客都必須認同這個地方,而不是對大自然進行掠奪。」

「友善環境」一直是南寮生活的重心,空間、居家、食物,就好像回到古老的從前。無論是在地人或外地人,在一個有南瓜、有牛、有藍天、有大灶的時空,都會對土地特別貼近,能夠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痕跡。

走在路上,九十幾歲的奶奶就坐在路旁挑花生,像個小孩一樣把花生堆在自己身上,今天挑著、明天也挑著;下午時,居民就坐在一旁聊著天。那就是農村生活。老奶奶蒙著面,是澎湖女兒的傳統打扮,因為婦女在潮間帶捕魚或田裡耕作容易受強風烈日傷害,出門習慣以毛巾將頭臉包裹起來。

來到南寮的旅客,不僅可以感受到南寮的風、南寮的烈陽、南寮的氣息,也學習南寮的傳統、體驗南寮的生活。別忘了把腳步放慢,把心事擱下,你會看見封存已久的恬靜生活。

 

#########

 

同場加映:綠色旅遊地的吃與住


吃在南寮:南寮風車有機農場


▲南寮風車有機農場的小管麵線。葉俊宏攝影

 

村長趙嘉協經營的南寮風車有機農場,除了種植有機作物外,在地的特色料理,是遊客不能錯過的美味。小管麵線選用在地捕撈最新鮮的小管,和稍有口感的手工麵線,湯頭喝得到滿滿鮮甜。南瓜麵疙瘩用的是村長自家種的有機南瓜,是每年5月之後南瓜季才有的限定料理。還有有機番茄、手工製作的古早味豆花,都吃得到在地特色。南寮風車有機農場位於前往北寮「摩西分海」景點的必經道路上,路過別忘一嘗南寮的好滋味。

 

相關文章:

東北角海岸、澎湖南寮 獲選2017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線 壯闊山海蘊藏豐富人文風情

擺脫低價團 打造高品質永續旅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康促進論壇 讓你擁有快樂的心靈與健康的身體
一個風光明媚的星期六下午,你會選擇從事甚麼活動?成天窩在家裡睡覺、看電視?還是選擇與朋友聚餐聊天?看看國際扶輪3520地區的成員,…
從代理走向品牌 台灣奇士美開創濕熱帶氣候保養品市場
每到購物季,各種促銷吸引女性為自己的妝容掏錢,彩妝與保養品市場產值不容小覷。「台灣奇士美」化粧品公司總經理李琳媛表示,疫情過後,…
伊斯坦堡的超時空旅行
「阿拉呼阿卡巴──」當喚拜聲劃破天際,穆斯林的一天也宣告正式展開。伊斯蘭教長站在喚拜塔頂端,手拿麥克風以阿拉伯語吟唱,聲音溫柔而堅定,…
川普談一中 有利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說了「一中」,讓很多中國人興奮,也讓不少台灣人沮喪。共產黨開動宣傳機器,…
中紀委召見「紅二代」 頒布「六不准」
 香港《爭鳴》雜誌2月號披露,自2016年新年以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分批召見了約250名中共「紅二代」…
2024以後的政策是不是蔡總統的事?
據報導,李遠哲先生說2050年「零排碳」(Net Zero)是不可能的,政府是在騙自己,而他向蔡英文總統提到這看法時,蔡總統卻說:「…
全球對中國好感度下滑
當國際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之際,國際「對中國的好感度」卻沒有同時增加。不只是與中國鄰近的日本、韓國、菲律賓…
一天只睡2小時闖過921難關 「人間國寶」黃蘭葉的緙絲人生
台灣每年開發出多種涼感、防護、生物醫療等機能布料,位於全球前段班,而高科技之外,「一寸緙絲一寸金」的傳統工藝也在台灣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