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趣聞

節能減碳時代 進化論說不清石油來源

節能減碳時代 進化論說不清石油來源
人類在工業化發展的150年,已經消耗了地球上一半的石油。Getty Images
第114期
艾莉絲

油價高漲,升斗小民怨聲載道之餘,不禁要問:石油還能燒多少年?

全世界有幾億輛汽車,許多飛機來來往往。遠程大型客機波音747一次就要加燃油85噸,已經除役的協和號超音速客機要加96噸油。目前已經有了充電的汽車,但充電的飛機還是飛不起來。全世界每天的原油消耗量非常驚人,1996年時就已突破七千萬桶,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到2020年時將達到每天1億桶(每桶159公升或42加侖)。

現有石油還可以用百年

其實不用着急。據OPEC估計,按現有開採量,OPEC國家儲藏量還能用80年,非OPEC國家的儲藏量可能有20年。OPEC已查明的蘊藏量最大的產油國為∶沙烏地阿拉伯(2,614億桶,約290億噸)、伊拉克(1,120億桶,124億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78億桶,108億噸)、科威特(965億桶,107億噸)、伊朗(926億桶,103億噸),這還不包括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非OPEC大國。

據美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00年1月1日為止,全世界石油的總蘊藏量為10,160億桶(約合1,320億噸)。人類在過去工業化發展的150年中已消耗了一半的石油,保守估計,地球上至少曾蘊藏二千多億噸的石油。

石油由動物腐化演變而來?

科學家普遍認為,石油是史前動物在高溫高壓下腐化而產生的。然而科學家們一直不解的是:到底需要多少次的史前生物毀滅,才能產生這樣多的石油?石油是否僅僅由動物的腐化演變而來?

我們知道人體和動物的身體70%是水,在地球表面會腐爛掉。按現在的理論,只有在地下的高溫、高壓下,碳水化合物才能分解成碳氫化合物成為石油。全世界的人口是70億,假設每人體重平均70公斤,加上人類飼養的牲畜(野生動物因分散不計),不難計算大概可以產生3億噸原油。即70億×2(人+牲畜)×70×30%=2.94億噸,大約等於3億噸。

OPEC的數據指全世界每年消耗大約29億噸原油。換言之,把現在所有人類與牲畜完全轉換成原油,這3億噸只夠用1.5個月。石油是由動物的腐化演變而來的說法實在難以說服人。

有人說史前的生物個體大、數量多。我們假設史前「龐大」的動物有大有小,平均每個體重1噸,仍按有效成分30%計算,要形成二千多億噸石油得有近七千億頭史前生物,地球上怎麼裝得下?況且它們都還需要一個生存環境。假設它們的生存密度達到了今天人類的水平,即70億頭,那麼就需要100次的集中屠殺和深度掩埋才能生成兩千多億噸石油。

但是,考古的發現並不支持這樣的論斷。科學家認為二億五千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開展恐龍時代,到六千五百萬年前小行星的撞擊地球造成恐龍的滅絕。從寒武紀到白堊紀,目前只發現有六次大滅絕,其中最有意義的兩次災變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地表面滅絕。但是,在地表面恐龍滅絕只會腐爛掉,不能生成石油。

假設存在集中滅絕和深度掩埋,那麼就需要有突發性的板塊運動,像「揉麵」一樣地突然把動物埋掉,因為緩緩的地殼運動只會使屍體腐爛,最終成為骨骼化石,地震和火山也只能造成局部災變。但是目前地質學的研究發現認為,自從有了生物後,板塊只有緩慢的地殼運動,沒有全球性的突發性運動。何時有這樣龐大的力量?目前也難以解釋。

從種種對石油的成因分析,質疑了傳統理論認為石油是由動物的腐化演變而來的觀點。

「進化論」離「宇宙真相」有多遠?

以上的證據與發現幾乎都是對於我們不疑有他的「常識」的莫大衝擊。既然科學常識是有問題的,那麼人類一直以來所認為的「宇宙真相」,離真正的宇宙真相究竟相距多遠?

雖然目前大部分科學家承認進化論,但是畢竟它只是一個學說,在邏輯上仍然有許多漏洞,嚴謹的科學家都對這個學說持保留態度。關於人類從何而來?生命的起源為何?這是所有科學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嚴肅的問題。用一個還未能確定的學說當作教科書的內容是令人質疑的與不正確的。

不斷發現的考古證據更是對進化論有力的反證。如果說一個反證就足以推翻進化論的邏輯基礎,面對這麼多的例子,是否還能說它們只是偶然的發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兄弟打拚不稀奇 妯娌共事了不起
俗話說,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位賢慧的女人。張永昌十分感激妻子郭碧芬這一路走來的無私和大度。在台灣的中小企業中,或許可以找到不少兄弟共拚天下…
習近平訪美:做給中國觀眾的政治秀
習近平2月中旬的訪美之行,無論對華府還是北京,都無太大意外驚喜。因為兩國都處於政府換屆前夕,預期目的也很現實:對北京來說,…
前「小粉紅」與「八炯」拍紀錄片 揭中共收買台灣網紅內幕
近日知名YouTube網紅「八炯」(本名溫子渝)發布自製紀錄片,與曾被中共捧為統戰樣板的「愛國台灣青年」、台灣饒舌歌手「閩南狼PYC」(…
課堂
  雖然,我沒有美術設計的背景,但因緣使然,也常常接到友人轉來的美工製作的案子,某次,就接到了一個網站。…
去黑痣食惡肉的烏梅
烏梅小傳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描述,說曹操率領大軍,在行軍途中,炎炎烈日,人人口乾舌燥,?都沒有水可喝。曹操急中生智,想了個妙計,…
范婦人競逐特首的翻雲覆雨
雖然香港特首選舉最後可能演變成為「雙英對決」,也就是唐英年與梁振英的對決,一個號稱是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世姪」,一個是眾所周知的「…
青旅,不再只是青旅 「誠星旅館」的歐式生活
壯遊,開啟人的視野。青年旅館(青旅)原是提供青年旅人簡單的住宿場所,國際上有「青年旅舍協會」(Youth Hostel…
第一計「瞞天過海」 原來是薛仁貴怕唐太宗暈船
大家應該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當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無論甚麼神計謀都不能救援成功,只好出此下策。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