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0十大華人事件: 6. 亂》「中國國家機密」連環爆 欲蓋彌彰

2010十大華人事件: 6.  亂》「中國國家機密」連環爆 欲蓋彌彰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中國官方統計2,698人遇難,但處理遺體僧侶表示,死難者可能超過一萬人。
Getty Images
第79期
整理⊙李唐峰、張晁帷、李佳鴻
悲、亂、變的2010華人世局

6.  亂》「中國國家機密」連環爆 欲蓋彌彰

 

中國在2010年並不是災禍最多的地方,因為光是海地地震就奪走了30萬條人命。但中國是唯一把「天災人禍」都當機密的國家,從3月王家嶺礦難、4月青海玉樹地震、連續的幼兒園殺童慘案、7月南京大爆炸、8月甘肅特大泥石流,一直到11月的上海大火,不斷地「掩蓋真相」仍是2010年中國的最大特色。

青海地震 禁外援、禁負面報導

4月14日早晨7時49分37秒,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震,深度14公里,釋放之能量相當於1995年造成6,434人死亡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國官方統計2,698人遇難,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青海結古寺處理遺體僧侶的話,死難者可能超過一萬人,遠超過官方所統計。

雖然沒有海地慘烈,但青康藏高原的氣候導致救災難度更高。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民政部救災司司長鄒銘在地震發生後不久就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有足夠人員和經驗抗震救災。這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中國以物流因素為由,拒絕外援的反應幾乎一致,兩次地震裡的「黃金七十二小時」都白白錯失。

中國拒絕在黃金時刻接受外援的理由,中新社4月19日做了揭示,一篇〈玉樹救災任務仍很艱巨境外敵對勢力欲搞破壞〉的文章,引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話指出:「除了高寒缺氧、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民族宗教因素突出外,境外敵對勢力也企圖對抗震救災工作進行干擾破壞。在這種情況下,要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團結穩定。」

不僅如此,中宣部在14日地震當晚,就召集了中國各主要傳媒領導,口頭下達了禁止報導青海大地震救災工作緩慢、災民不滿,而要突出報導黨政官員關心災區的內部命令。但此事終被日本《朝日新聞》所披露。

高調迎世博 連續殺童案媒體噤聲

在上海世博開幕的前後四十多天內,中國連續發生6起幼兒園殺童案。不過在高調迎世博的官方態度中,媒體低調處理,導致真相不明,根本原因無人追查。

除了3月23日福建、4月12日廣西、5月12日陝西三起事件外,世博開幕的前三天,每天一起殺童案。4月28日,廣東雷城第一小學生行凶事件,16名學生和一名教師受傷。29日,江蘇泰州市泰興鎮中心幼兒園,一男子砍傷32人,包括29名幼兒、二名教師、一名保安,其中4名幼兒遇害。30日,一村民闖入山東濰坊市尚莊小學,用鐵錘打傷5名學生,並企圖澆油燃火,學校老師奮力將學生搶出,行凶村民則當場被燒死。

其中,29日的泰興凶殺案,中宣部因世博會要求低調處理,媒體噤聲。院方不允許家長見危重孩子,引發了憂心如焚的家長及市民不滿。4月30日,上萬市民上街遊行,要求政府公布真相,聲援受傷害的家長。最令人側目的是,中國網路上流傳一張圖片,某小學門口貼出標語:「冤有頭,債有主,前方右轉是政府。」

上海大火 喪事又當喜事辦

11月15日14時,上海繁華地帶的靜安區發生一幢28層的公寓大火。14時33分上海消防局調動各種消防車122輛,包含雲梯車、舉高車等17輛,消防人員一千三百多人抵達,但火勢將整棟大樓包圍,救援直升機無法靠近,加上缺乏消防車通道,大火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於18時30分左右燒空後自然熄滅。這場大火顯示了上海市的消防能力,對於7層以上大樓幾乎束手無策。

中國官媒報導死亡人數58人、失蹤人數56人、受傷人數超過120人。但一貫地,中共再次管控媒體,4位國內外記者到殯儀館採訪遇難者家屬時,被保安扣留,要求寫保證書保證不報導任何負面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指出:「政府要求新聞來源只允許用官方新華社通稿,並清理論壇裡不利於政府的言論。」

政府卻很快對大火的原因做出認定,是二名無證電焊工在大樓十樓違規進行電焊作業所引發,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災。8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重大事故責任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而在救援行動方面,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形容為「一場成功的典範戰例」,遭到很多中國網民的反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復古前衛的衝撞美感 紅點文旅
近年來,台灣飯店業也興起「文創風」。位於台中市的「紅點文旅飯店」,將飯店定調為「在地」、「文創」的風格,集結台灣知名建築師、藝術家、…
你跑步我騎車 鐘少佑、簡婕環島愛相隨
堅持MIT的台灣運動品牌「拓荒者」第二代董事長簡婕,2012年曾接受《看》雜誌採訪,如今已接班六年且頗有心得的她,依然給人嬌小甜美、…
安妮公主花園 分享美好生活
久聞「安妮公主花園」景致幽雅,週休假期門庭若市,特意避開熱鬧的假日造訪。園區位於有台中市後花園之稱的新社,車子從東勢轉接前往谷關的台八線,…
香港回憶錄之「任職港大」
(續前期)1980年代初期,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主任張五常在《信報》的「論衡」專欄,以他的經濟學理論縱談中國、香港與世界的經濟問題,…
傾聽的藝術
在職場中,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雖然你數次的去拜訪客戶,但很遺憾的,對方似乎對你所提的企畫不感興趣。於是,雙方逐漸地疏遠,…
笨拙,也是一種能力
有一些職場人,只要你把二件以上的事情交給他,他一定會出錯。不是忘東忘西,就是錯帳一堆,不然就是經常稿不清楚狀況。還真是個麻煩小子。…
富而有德 蓋茲與巴菲特的慈善宣言
8月4日,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投資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宣布,…
真知灼見 智慧之光 趙曉慧用寫作賦能職場人士
大學時代就讀建築系、城鄉研究所,畢業後轉戰媒體,再成為國會助理,趙曉慧形容自己一路都在「跨領域」。2019年,她將十多年的職場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