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前夕,數位收藏家專程從台北來到台中的現代畫廊,鑑賞「王新篤第22回釉裡紅個展」,展場內陳列五十多件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的釉裡紅作品。瓷藝家王新篤親自為這些行家導覽,他娓娓道出每一件作品創作的巧思與含義。
受限理論七年無成,成功來自偶然
從小喜歡塗鴉、一心嚮往藝術創作的王新篤,就讀國立藝專時,在一次參觀故宮的過程中,偶然看到一件名為「釉裡紅」的展品,顏色卻是黑的,感到十分不解,興起一探究竟的念頭。回學校找吳毓棠教授解疑,才知道那是已失傳二百多年的「斷代絕學」,他說:「教授告訴我,釉裡紅是一種很難燒造的瓷器,雖然元、明、清三代都出自官窯,由於燒造困難、文字記載不全,加上戰亂,已經失傳三次了。」
好奇心驅使王新篤開始研究釉裡紅,畢業後更全心投入,他用心研究「釉裡紅」的歷史,試圖在古籍中找尋蛛絲馬跡,經過七年摸索試驗,卻是屢試屢敗。
王新篤受限於理論的框架無法突破,直至有一天,在配釉過程中因接了一通電話,無意間少放一種原料,竟意外地燒出一片夢寐以求的紅色試片,失傳二百多年的「釉裡紅」終於從他的手中再現!歷代窯匠成功的作品多為偶然,想不到這一次的成功同樣出自「偶然」!
承襲傳統累積經驗,創造絕色丰采
為了讓釉裡紅發揚光大,王新篤以釉裡紅第四代承傳者自許,憑著過人的毅力,除了承襲傳統的青花釉裡紅,更逐步突破陶瓷史上的限制,一步一步地試驗、創新,陸續加入綠彩、黃彩,後又配以「琺花」技法,近年更大量使用金色,創造出古今中外無人能及的絕色丰采!他說:「我必須不斷地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否則我這第四代就毫無意義!」
歷代官窯都是分工、各司其職,而王新篤卻從構思、繪製到燒造獨自承擔,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前人所沒有的經驗,沒有足夠的耐力與定力是無法做到的,他說製作釉裡紅沒有一定的公式,沒有訣竅,必須靠自己體會,慢慢累積經驗。他要求自己展出的都必須是最好的作品,不滿意的都得忍痛敲碎,他說:「那種感覺是心也碎了!因為每件作品都是心血的結晶。」
追求完美的個性使得王新篤的創作路歷盡艱辛,現代畫廊負責人施力仁認為有些地方其實不需要那麼累:「像『繡球花下好乘涼』中的公雞,他用琺花勾勒很小的羽毛,裡面還要塗三種顏色,不是自找苦吃嗎?」王新篤卻不以為然:「我每一個細部設計都是有特殊意義的。」
他舉「三虎嬉春」中那三隻老虎為例:「很多人都說那好像卡通,其實那是商朝時期的老虎,上面那個『虎』字是象形文,是有考據的,可是我必須花很多時間跟我的收藏者解釋。」
由於現代藝術取代傳統藝術成為社會主流,許多傳統藝術工作者為了生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王新篤依然堅持承襲傳統並加以創新,他說:「很多人覺得我太傳統了,以前我會懷疑是否還要走這種路線,現在我很確定這種路線是沒有錯的,因為我發現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管多久,再拿出來用都是新的!」
埋首創作,期許大眾瞭解傳統文化之美
出身於軍人世家的王新篤,父親是蔣介石的侍從官,三位哥哥分別任職於陸、海、空軍,父親期望他能成為文武兼備的軍官,因此從小刻意栽培。王新篤卻違背父親的期望,立志開創自己的人生,就讀國立藝專期間,曾經嚮往聲光燦爛的舞台,唱歌、出唱片、走秀、拍廣告,一心想要在演藝界闖出一片天,詎料一次故宮的參訪,竟然與釉裡紅結下不解之緣,從此走上釉裡紅創作的不歸路。
「開始只是覺得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牽引著,後來逐漸明白,這是上天指派給我的任務!」三十多年來,王新篤抱著捨我其誰的意念,埋首於釉裡紅的創作,過著如修道人般的規律生活,不抽菸、不喝酒、沒有社交、沒有娛樂,甚至終生不娶,只為那冥冥中的「任務」。
回首來時路,王新篤說他在釉裡紅的創作過程中體會了很多「道理」,從而發現許多事情需要靠智慧去判斷:「理論跟實際是兩回事,書上寫的、老師說的不一定對。」而藝術界的黑暗面更讓他嚐盡人情冷暖。
回想當初歷經七年才成功燒出釉裡紅作品,對未來滿懷信心與希望之際,昔日的師長竟放話說:「那不是釉裡紅!」這一致命的打擊,幾乎讓王新篤無路可走,幸好雕塑大師楊英風獨具慧眼,將他的作品「釉裡紅三魚杯」帶至大陸經專家鑑定為真正的釉裡紅,才重拾信心繼續創作。「你知道那對我的傷害有多深嗎?如果沒有楊英風教授幫我拿去大陸鑑定,大概就沒有今天的我!」王新篤至今感激楊英風的知遇之恩。
1986年王新篤受到日本人賞識而簽下五年合約,赴日後才發現必須以日本名字創作,這在他的意識中是一種無法忍受的屈辱,儘管備受禮遇,創作環境極為優渥,作品更讓日本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卻始終無法出賣自己的意志,在日本大放異彩兩年後,明知回到台灣將面臨單打獨鬥的困境,仍毅然提前解約返台,從此為了讓這斷代瓷藝接續歷史的軌跡,埋首在釉裡紅創作領域裡踽踽獨行,專心地研究與創新,至今已展出22次,每次都以嶄新的風貌令人驚豔!
王新篤說創作的路既艱難又寂寞,他感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在一切講求快速與效率的時代裡,民眾的價值觀被媒體與廣告帶動著,慢工出細活的傳統的藝術不再被重視,他和許多傳統藝術工作者一樣憂心傳統文化即將斷層。「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文化將如失根的浮萍。」王新篤希望社會大眾能夠藉由欣賞他的釉裡紅創作,瞭解傳統文化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