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抗形式的極端化看中國的政治危機

6月28日貴州甕安民眾因不滿當地公安局對女中學生李樹芬死亡案的結論而圍攻政府大樓,焚燒辦公室和車輛。
6月28日貴州甕安民眾因不滿當地公安局對女中學生李樹芬死亡案的結論而圍攻政府大樓,焚燒辦公室和車輛。
第16期
何清漣

從6月28日以來,中國各地在一週之內發生了數起民眾針對政府的暴力行動,一是屬於「街頭政治」類型,6月28日貴州甕安民眾因不滿當地公安局對女中學生李樹芬死亡案的結論而圍攻政府大樓;另外兩件則屬於個人受到政府機構的無端迫害,申訴無門採取的極端暴力行動。7月1日上海市閘北區公安局受到青年楊佳有備而來的襲擊,造成6死數人受傷,閘北公安局開始發布消息稱,楊一年前因被該局民警指為偷車抓捕引起的報復,旋又刪除這條消息;三是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西溪坪街道辦事處發生爆炸案,一名叫田開友的農民因其住房被強拆,申訴無門,將兩罐點燃的液化石油氣放上三輪車,騎上衝入政府辦事處辦公樓前,引發爆炸,多人重傷。

這三起事件發生於中國當局一門心思平安度過奧運前夕,讓當局借地震之機號召國民「共赴國難」的短期凝聚力表象化為烏有,更讓維持穩定成了紙上談兵。這些事件至少從三方面給出了信號,表明中國大陸的危機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

民眾對政府已經完全不信任

甕安事件讓世人看到一個事實:民眾已經完全不信任政府。

不信任政府源於幾點:一是與李樹芬死亡有關的人是當地縣政府官員親戚,而中國的司法不公正已經被無數案例證明。其中規律之一是,只要施害者有官方親屬,哪怕案情再簡單清楚,最後也會被攪成一鍋粥,受害者無法討回公道。二是甕安市公安局的結論荒唐到超出人的常識範圍,比如李有自殺傾向而且要當著同學的面自殺,李「自殺」時在場的劉姓少年居然在公交要道一座橋上做三次「俯臥撐」。更重要的是,有關案情的說法至今只見官方在不斷修補,而且修補到漏洞百出,外地記者與外國記者根本無法接觸受害者家屬。因為漏洞百出,所以不斷有網友將這些漏洞蒐集整理,最後匯成一篇「甕安事件32問,是謠言還是忽悠?」就事件所有的疑點一一發問,幾乎每個不靠譜的細節都被質疑。

這種不信任已經擴及至中央政府。在胡錦濤關於甕安事件做出的三點批示後,網友一一加以批注:一、防止事態擴大(網友批為「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為甚麼一起普通的治安事件會演變成衝擊政府的群體性事件(網友批「暗示按普通的治安事件處理」);三、不要封鎖消息,要引導輿論(網友批「暗示要輿論和媒體同政府報導相一致」)。

而上海殺警的楊佳,官方稱之為「暴徒」,貶之為「毫無人性」;而網民則呼其為「英雄」直至「楊大俠」,譽之為「熱血男兒」、「為民除害」,發起聯署簽名呼籲對楊佳實行特赦。政府與民眾間的對立從對楊佳事件截然不同的評價中清晰可見。

當局為何要指稱「有黑社會勢力操縱」?

死者李樹芬父母是無權無勢的農民,她的死亡之所以演變為一次民眾大規模圍攻政府的事件,只是甕安市多年蘊積的深厚民怨找到一個爆發點而已。甕安當局將這次民眾自發參加的街頭政治歸結為「黑社會勢力操縱」的結果,是在為自己尋找逃避責任的遁辭。近年來民怨鬱積,各地都爆發了一些因特定事件群眾自發臨時聚集在街頭或公共空間表達抗議的事件,比如2005年四川萬州上萬人的抗議事件,緣起於一個城管幹部對一個過路人動粗。這類事件往往事發突然,呈現為一種無組織的利益表達。隱含的要求其實只是要求政府傾聽並作出積極的反應,與顛覆政府的暴動有本質區別。

但中國共產黨當年由於自己成功地利用街頭政治(比如共產黨地下工作的「三運」,即學運、工運、農運)顛覆了國民黨政府,因此對所有的批評聲音都高度敏感,其政治結構更是缺乏任何吸納反抗行為的機制。形式上較激烈的街頭政治一向被中共當局視為挑戰與顛覆之舉。當6月28日群眾圍攻當地公安機關與政府大樓的行為發生之後,按照中國當局奉行的政治邏輯,必然嚴厲打壓,以儆效尤。至於事後如何尋找事件的後台並羅織罪名,對壟斷一切權力的中國當局來說實在是輕車熟路。

上訪制度陷入窮途末路

熟悉中國政治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個「上訪制度」。為甚麼上述三起事件的事主不像其他人一樣,重複這條千百萬人走過或者正在走的老路?

可以說,信訪制度的存在已經成為對中國政治現狀的一種最大的諷刺。按照法律,信訪是一種在中國現存政治結構中有法定地位的利益表達吸納機制,從鄉鎮基層到中央的黨政系統都設立了各自的信訪機構。但事實上,這個信訪制度完全處於制度失靈狀態。

信訪制度失靈,首先源自於制度的缺陷。中共政府的信訪制度實際上是模仿中國帝制時代冤民申訴的制度。在帝國時代,地方官衙門口大都設有「登聞鼓(鐘)」,冤民可擊鼓撞鐘,地方官員依律必須立即升堂問案並作出裁決。地方官如果不能公平斷案,少數有血性也有條件的受冤者會採取告御狀的方法。不過,這是一種行政司法合一處理民事或刑事自訴案件的制度安排,地方官員(包括接受御狀的三法司)既有責任、也有實權處理案件,從而保證冤民的申訴能得到有效解決。但中共在摹仿這個制度時,卻捨棄了制度的核心部分──即裁決權。信訪部門只能將信件轉往訪民所在地政府部門,也就是施害於訪民的主體手裡──因為信訪案件涉及的,往往是受害民眾與其居住地地方政府之間的糾紛。這等於是將已經被狼傷害得遍體鱗傷的羊再度推往虎口,這就是中國有許多訪民在漫漫上訪路上艱難跋涉二十多年,直到家破人亡,自己含冤死去,公道還杳無蹤影。無數訪民的血淚證明,上訪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受難之路,在討要公道的路上先要犧牲尊嚴與一切的道路。

發生於短短幾天之內的三起暴力抗爭事件,表明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高壓鍋,民怨有如鍋裡正在膨脹的蒸汽。而中國政府杜絕一切利益表達與申訴之途的做法,其結果是使高壓鍋裡的蒸汽不斷膨脹。最後是鍋毀人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反腐較量背後的危險平衡
習近平家族的財產問題,自6月4日以後成了《紐約時報》三篇重頭報導的內容。撰寫該報導的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
台灣人的宗教狂熱 映照社會真實面
台灣是個多元宗教社會,從四處林立的寺廟、神壇和教堂皆可看出。美國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天津大爆炸背後的權力黑洞
中國天津8‧12大爆炸舉世震驚,引發爆炸的原因是民營企業瑞海國際公司在天津港口違規堆放氰化鈉等危險化學物品。但除了這點之外,…
低薪時代更應長期投資
低薪無疑是最近的熱門議題,報章雜誌不乏各界專家學者的精闢分析與建言。我一向不喜歡湊熱鬧,本無須班門弄斧,但我覺得,…
北京力挺利比亞 引發「網路戰場」
美英法聯軍3月19日發射導彈攻擊利比亞政府,強制實施「禁飛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0日就多國部隊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回答記者時表示:「…
簡祺珅堅持在台灣挑戰木構造房
有能力、有執行力、甚至金主支持,夢想就會實踐了嗎?致力推廣木建築的建築師簡祺珅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在去年拿下「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習近平為何先提「反人類罪」再去「鎮江」?
2014年12月13日,大陸當局舉行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儀式上發表講話,首次提到「反人類罪」,…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