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騷亂現中共黑手 袁紅冰:台灣應引以為鑑

▲2025年6月14日,示威者舉著「反對國王」(No Kings)的巨幅橫幅穿過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中心,抗議川普下令拘捕非法移民。Getty Images
第269期
楊戎真

6月初,美國洛杉磯發生騷亂事件,起因是「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簡稱ICE)於6月6日在洛杉磯多地展開突襲行動,拘捕超過45名非法移民,引發大批抗議者走上街頭,對當地商家、民眾進行打、砸、搶,而後蔓延到多個城市。6月14日,接續爆發「無王抗議」(No Kings Protests,又稱「反對國王抗議」、「拒絕國王抗議」),川普因而派遣國民警衛隊平暴。

據「每日呼聲新聞基金會」(Daily Caller News Foundation)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整起暴力騷亂事件,「美國華人聯盟」(United Chinese Americans,簡稱UCA)及其協力組織「美國亞太裔進步聯盟」(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c Airlines,簡稱AAPA)亦牽涉其中。中國法學家袁紅冰表示,這是中共與美國左派勢力殘餘交互激盪的結果。他指出:「這些機構早被中共操控。中共統戰滲透的深刻程度,是當前整個人類所面臨的最嚴峻危機之一。」

袁紅冰批評,美國左派政權過去對中共的「綏靖主義」,給中共提供了將近三十年的發展戰略機遇期,且以所謂全球化為特徵,讓中共進行不公正的經濟競爭,致使中共在過去幾十年間,能夠爆發式地獲得經濟增長,讓中共得以在國際間崛起,並滲透美國社會。

川普敲響警鐘

袁紅冰認為,直到川普1. 0出現,才給整個國際社會敲響了警鐘,讓中共綏靖主義開始退潮。川普2. 0則進一步宣誓,要從左派政客勢力手裡,用一種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相結合的方式,奪回對美國社會發展趨勢、對美國國運的主導權。

袁紅冰指出,左派的政客勢力經營了美國幾十年的時間,中共暴政正是借助美國左派勢力對美國社會趨勢的主導,全面地對美國進行統戰滲透。中共長期統戰美國,不只是商界、學界,還包括媒體與地方政權,對美國國家安全形成極其嚴重的威脅。

「現在川普2. 0雖然崛起,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這種歷史發展慣性的能量還在繼續。」袁紅冰表示,「這次洛杉磯的騷亂,實際上就是美國左派政客勢力的殘餘,和中共暴政長期對美國的統戰滲透,相互激盪,相互結合而形成的一次社會事件。」袁紅冰指出,川普在應對洛杉磯騷亂的過程中,不僅是在和美國殘餘的左派政客勢力進行鬥爭,同時也是在和中共暴政統戰滲透的勢力進行鬥爭。

 

袁紅冰提醒,中共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擾亂台灣社會,在台灣掀起大規模的社會動亂。葉俊宏攝影

▲袁紅冰提醒,中共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擾亂台灣社會,在台灣掀起大規模的社會動亂。葉俊宏攝影

 

洛杉磯騷亂 台灣應引以為鑑

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同樣不遺餘力。若事情發生在台灣,中共可能會利用其在台灣布建的統戰勢力,引發社會混亂,擾亂政治與國防部署。袁紅冰警告:「中共早就在培養黑幫勢力準備在台灣發動叛亂,這不是假想,而是正在布局的現實。」

他提到,過往中共一直想要做的,就是通過統戰滲透,全面地控制台灣社會的各個範疇,特別是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時期,中共想要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滲透和控制,最後達到兵不血刃、征服自由台灣的目的。

然而,袁紅冰認為,賴清德總統執政之後,顯然是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中共這種戰略目標基本上破產了,台灣社會已經對中共暴政的統戰滲透所帶來的國家危機,有了充分的警覺性。他說:「賴清德總統明確地宣布中共暴政是境外的敵對勢力,其戰略價值就在於此。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基本上對和平統一,在內心深處已經絕望了。」

因此,中共基本的戰略目標也有所轉變,不再是「兵不血刃,征服台灣」,而是一旦中共發動台海戰爭,展開軍事入侵時,中共對台統戰滲透的這些能量,能夠為中共暴政取得軍事作戰勝利提供條件。

袁紅冰透露,在作戰時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擾亂台灣社會,在台灣掀起大規模的社會動亂,就是中共對台統戰滲透的目的,包括前不久揭露中共竟然培育台灣黑幫勢力,試圖在作戰時發動叛亂。他提醒,這種騷亂「各種形式」都有可能,隨機性會很強。

台灣如何因應?

面對潛在的台海軍事衝突,袁紅冰認為,台灣社會各個階層,從執政者到普通民眾,都必須認真嚴肅思考如何因應。

1.奪回屬於台灣的立法權:在談及台灣未來民主發展時,袁紅冰明言:「首先,必須從藍白兩黨手中奪回立法權,這是第一步。」他指出,當前立法院多數由「中共代理人」組成,他們不斷阻擾國防預算、削弱對中共的警覺,是台灣內部安全的最大危機。

「國民黨已共產黨化,並全面執行中共政治意志,持續進行著全方位損害台灣國家安全的各種行為。」台灣公民團體之所以推動大罷免,就是要從中共代理人的手中,奪回本來應該屬於台灣的立法權。

2.通過一系列「護台」法案:如能奪回立法院的立法權,就要通過一系列維護台灣國家安全的具體法案,防止中共的滲透與統戰。袁紅冰認為,「這是通過法治的方式,來阻止中共的統戰滲透,對台灣國家安全的威脅,這是一個民主國家應當做的事情。」

3.提高對中共暴政的警覺性:第三步是提高整體社會的「中共敵意認知」。他提醒:「中共是當今世界上200多個國家中,唯一一個明確宣誓,一定要滅亡台灣主權的政權;其長期以來對台灣文攻武嚇,軍機、軍艦繞台,各種各樣極其狂妄地對台灣的主權威脅。中共暴政對台灣可以說是磨刀霍霍、咄咄逼人,台灣人民必須清醒。」

賴清德總統已經明確指出,中共暴政是自由台灣境外的敵對勢力,這指出了一個極其現實的危險。但袁紅冰認為,很多台灣民眾在國民黨政客長期的洗腦影響之下,對這句話的含義還未很深刻的理解,警覺性還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

4.全民國防:袁紅冰強調,最終一步是建立全民防衛體系,「戰時人人皆兵,才能守住台灣民主。」他呼籲台灣政府應預做準備,要向以色列學習,實行全民國防,一旦戰爭爆發,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所有公民都是戰士,每個公民都有保衛自己國家的義務,都是保衛自己國家的戰士。「只有形成這樣的鐵血戰志,才有可能嚇阻中共暴政的戰爭野心。」

 

袁紅冰表示,面對習近平的內外交困,台灣必須嚴防其發動台海戰爭以擺脫自身的絕境。Adobe Stock

▲袁紅冰表示,面對習近平的內外交困,台灣必須嚴防其發動台海戰爭以擺脫自身的絕境。Adobe Stock

 

不要寄希望於中共內鬥

近來,網路上傳出「習近平被軟禁」、「老人復辟」等種種傳聞,袁紅冰認為,「這些都是八卦新聞,完全違背中共的政治邏輯和政治運作的常識,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他分析,中共現行體制依賴嚴密的特務統治,「習近平靠著一整套嚴密的、超級的現代錦衣衛,在控制這個國家,也控制著這個黨,控制著一千多萬中共的官員。」

他指出,這類傳聞有相當不好的負面效應,好像只要靠中共的內鬥,只要靠中共官員的權力鬥爭,就可以改變習近平的獨裁專制,而不必進行其他的社會鬥爭。「這樣的一種意識,完全否定了白紙運動,否定了彭在舟一類孤膽英雄們所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努力,也否定了法輪功學員堅持了二十多年的講真相、傳《九評共產黨》,推動退黨大潮的運動的價值。這是它的一個極其邪惡的副作用。」

中共的特務體系極其龐大、極其複雜。袁紅冰分析,中紀委和國家監察委合署辦公的這套系統,就是對整個一千多萬官員進行全面監督;公安部的系統,是對整個社會進行特務統治;還有軍隊,也有一整套的內部控制系統。

袁紅冰指出,這樣一種缺乏政治道德的統治方式,也必然導致眾叛親離。「習近平要求所有的中共官員都對他保持絕對忠誠,而他所要求的,在這些官員的內心深處並不存在。於是這些官員儘管是他親手提拔的,也會在各種場合流露出內心的政治不忠誠!」而習近平的高效的特務系統,會立刻把這種政治不忠誠反饋給習近平,於是習近平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大清洗。

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連對自己培養的「習家軍」,也不得不進行大清洗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習近平的黨內、軍內大清洗,已將近13年了,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這就是他的政治危機的一個集中表現。」

袁紅冰與中共體制內良知人士保有相當的聯繫,過去便多次準確說出中共對台的戰略,他透露,習近平當前的處境是:大權獨攬、孤家寡人、眾叛親離、末日瘋狂。面對習近平的內外交困,台灣必須嚴防其發動台海戰爭以擺脫自身的絕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從外匯存底看兩岸經濟危機
外匯存底是指中央銀行所保有的外匯數量。這個數字包括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順差的結餘、外國人投資、國際熱錢以及外匯存底的利息投資收益。…
影子遊戲
夏日 清晨 在沙灘上與自己玩起影子遊戲 高高 低低  忠實的陰影亦步亦趨 化身大麋鹿 小松鼠 與天空的白鷺 也翩翩起舞…
危害國安 華為併購美3Com流產
  在諸多疑慮之下,美國3Com和中國華為計劃進行的併購案在2月宣布撤回。本案近來受到美國國會成員的強烈關注,…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建國百年總統府領獎紀實
民國100年是中華民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而民國100年的11月15日對我與父親而言,則是一生難以忘懷的日子。因為這一天,…
裙帶主義的好處與壞處
台灣國民似乎非常痛恨裙帶關係,尤其是官員晉用私人。但另一方面台灣人自己又熱愛關說、走後門,彷彿台灣全民運動。姑且不論台灣人是不是內建了「…
鹽地種出玫瑰番茄 浪子許清水重拾希望人生
嚴重的地層下陷、海水倒灌與土壤鹽度過高,讓雲林口湖鄉地區的養殖業與農作生產均面臨極大挑戰。沒想到曾經出外混江湖的浪子許清水,…
英脫歐陷膠著 國際大廠紛傳撤離
英國脫歐草案在議事程序上連續受挫,讓國際大廠對英國的投資行動卻步,戴森(Dyson)、日產(NISSAN)、本田(Ho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