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探究紙張的前世今生

▲走進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就能感受到獨特的溫馨氛圍和濃厚的文化氣息。
第267期
靜容

因愛而生,築夢踏實。台灣唯一的紙博物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展現橫跨二千年,有關紙張前世今生的故事。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隱身在台北車水馬龍的長安東路上。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隱身在台北車水馬龍的長安東路上。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更是中國人的驕傲。走在台北車水馬龍的長安東路上,匆匆而過的人群,可能想不到其中一座不起眼的尋常建築裡別有洞天。古老的手工藝蘊含先人的智慧和與時俱進的創新,一起來探究多樣性紙張的魅力吧!

 

陳樹火意識到「生命不應該只放在賺錢」,萌生創立「紙博物館」的念頭。

▲陳樹火意識到「生命不應該只放在賺錢」,萌生創立「紙博物館」的念頭。

 

陳樹火未了的遺願 女兒陳瑞惠接棒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成立,起源於35年前一場天人永隔的悲劇。

南投埔里風光明媚,水質純淨,是台灣造紙重鎮。埔里的手工造紙業興起,可以追溯自清末。台灣光復後,經濟起飛,用紙需求量大增,埔里鎮也進入造紙極盛時期,一度成為日本和東南亞地區手工書畫紙的最大供應地。

由陳樹火、賴鳳嬌夫婦於1959年創立的長春棉紙廠,研發東西方書畫用紙,品質極佳,備受書畫藝術界肯定。1968年還斥資擴建廠房,生產特殊紙張。長春棉紙廠見證台灣造紙業的興衰鼎盛,目前是埔里鎮碩果僅存的手工造紙工廠之一。

 

小型造紙工坊有各項製紙機器,讓參觀民眾了解手工紙製造過程。

▲小型造紙工坊有各項製紙機器,讓參觀民眾了解手工紙製造過程。

 

胼手胝足打拚,事業有成的陳樹火,意識到「生命不應該只放在賺錢」。他在多次走訪世界各地博物館、紙文化相關展覽後,發現台灣竟然沒有任何推廣紙文化的組織或機構,遂逐漸萌生創立「紙博物館」的念頭。此一心願在心中醞釀、發酵,10年來念茲在茲。

孰料,1990年10月2日,中秋節前一天,大陸廣州白雲機場驚傳劫機相撞事件。陳樹火夫婦在廈門轉機前往廣州旅行途中,不幸雙雙罹難!

陳樹火么女陳瑞惠不勝唏噓,回憶道:「父親上飛機前還念念不忘成立博物館的事。我們有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情;爸爸來想,你來幫我執行……」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梯間通透的空間充滿藝術氣息。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梯間通透的空間充滿藝術氣息。

 

悲痛之餘,陳瑞惠兄妹毅然決然扛起父親一生懸命的遺願。猶如落土的麥子新生,樹皮、腐草化為紙,轉換面貌重生,陳樹火基金會經過5年運籌帷幄,1995年10月,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因愛而生,以「擁抱一棵樹」特展正式開幕。

 

一樓博物館賣店販售各種精美的紙製品、藝術教育商品等。

▲一樓博物館賣店販售各種精美的紙製品、藝術教育商品等。

 

科學實驗寓教於樂 宣揚台灣軟實力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小而美,是一棟4層樓的連棟透天建築。雖僅有160坪的狹長屋舍,但改建後層次分明、動線流暢,深具巧思的建築規劃本身也是一大亮點。

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博物館獨特的溫馨氛圍和濃厚的文化氣息。一樓博物館賣店販售各種精美的紙製品、藝術教育商品等。小型造紙工坊則有各項製紙機器,讓參觀民眾了解手工紙製造過程。

博物館安排有固定時段的造紙體驗活動,千萬別錯過。記得在此先向櫃台登記,以免向隅。

 

野芭蕉的形狀在燦爛陽光下舒展,觸動大地與人的聯繫。

▲野芭蕉的形狀在燦爛陽光下舒展,觸動大地與人的聯繫。

 

二樓闢為展場,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目前正展出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共同策劃的「野芭蕉的形狀—沖繩染織工房展」,好評不斷,展期延至8月底。

與大自然的對話,緩慢而莊重。野芭蕉的形狀在燦爛陽光下舒展,從工房日常為起點,走向蘭嶼、越南和大洋洲的島嶼鏈,觸動大地與人的聯繫。

日本沖繩染織工房Banananesia福島泰宏、福島律子二位工藝老師,從種下一粒芭蕉種子開始,栽培、採集纖維、手工編織,最後到「紅型」染極為細緻的描繪,在在體現出工藝職人的堅持、耐心與對藝術美感的追求,觸動人心。

 

三樓常設展區展示各種紙張的相關知識,還有活潑有趣的科學實驗活動。

▲三樓常設展區展示各種紙張的相關知識,還有活潑有趣的科學實驗活動。

 

三樓常設展區展示各種紙張的相關知識,以及常見的造紙植物纖維。對於紙張起源、歷史發展脈絡,例如:古今中外造紙術、台灣造紙史、台灣造紙原料等,有深入淺出的解說。搭配日常生活的各類用紙特性,如:火鍋紙、竹炭紙、吸油面紙等活潑有趣的科學實驗活動,寓教於樂。

 

四樓造紙區是半開放空間,綠意盎然的植栽讓頂樓充滿自然氣息。

▲四樓造紙區是半開放空間,綠意盎然的植栽讓頂樓充滿自然氣息。

 

經驗豐富的導覽老師先簡介造紙流程,並做示範。

▲經驗豐富的導覽老師先簡介造紙流程,並做示範。

 

四樓造紙區是半開放空間,綠意盎然的植栽讓頂樓充滿自然氣息。經驗豐富的導覽老師先簡介造紙流程,並做示範;接著帶領大家DIY,攪拌紙漿池、抄網、吸乾、拍打等,按部就班完成每一個步驟;再交由館方烘乾,即可領回一張親自動手製作、獨一無二的手工紙和「蔡倫獎狀」,非常有趣。

筆者參與活動時,正好遇到外國學生參訪交流團,見證以紙藝宣揚台灣軟實力的展現;還有不少親子檔共同製作,現場充滿歡聲笑語,此地也是台北雨天親子出遊的極佳備案。

 

「野芭蕉的形狀—沖繩染織工房展」,好評不斷,展期延至8月底。

▲「野芭蕉的形狀—沖繩染織工房展」,好評不斷,展期延至8月底。

 

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深具本土特色

陳瑞惠的童年在山明水秀的埔里成長,充滿大自然的回憶。她最喜歡和友伴們在野地裡奔跑,抓蝴蝶、摸蛤蜊、看水蛇游來游去,自稱是個「草根農婦」,最大的享受就是忙碌工作後,回到位於城郊的小農地,隨手摘一把萬壽菊、迷迭香來煮水或泡澡。

經常有人會說,博物館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卻很難具體形容到底是什麼氣味。陳瑞惠說:「我想,應該是因為我們完全跟自然連結,一種純樸、自然感吧!」

自從東漢蔡倫使用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等物造紙,技術一再精進,現代已研究、改良出各式各樣多元、精緻的紙類。陳樹火先生有感於「紙孕育於中國文化,卻未能在現代發揚」,如今,接手圓夢的兒女以「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為抱負,一步一腳印,踏實前進。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懷抱一份期許:「紙,教會我們許多,也希望你能體會,草木凋萎化紙中所蘊含承先傳後運行的生生不息。」

在大自然中感受、學習、茁壯、傳承,一份堅持,萬分努力。走過30年漫長歲月,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已成為一座深具台灣本土特色的紙博物館,未來可期。

 

 

野芭蕉的形狀—沖繩染織工房展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68號

展期:2025年1月10日至8月30日,週二至週五9:30~16:3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前「國師」王林病亡 中國網民熱議
曾經號為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國師」,而被大陸高官、巨富、名人爭相追捧的王林,2月10日病亡。王林之死在中國民間引發的關注,…
聽濤、觀浪 擁抱金山祕境海岸(上)
金山位於新北市的北方,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交通便利,是北海岸熱門的遊憩景點。「金山」,這個聽起來富裕又喜氣的地名,是否真的「地如其名」?…
美國商會 搭起台灣與美國的橋梁
一場罕見的「八八水災」帶走幾百條人命,也凸顯出台灣政府的效能不足。不過,早在6月2日,「台北市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服務貿易協議該這樣簽嗎?
馬政府急切要和中國訂定服務貿易協議,大幅開放中國服務業來台營業及投資,但民間卻有極大的反對聲浪。我們可由觀念、程序以及經驗三方面,…
都會美眉回鄉 張鈺萱為莿桐開創新商機
第一次看到「說稻做稻」莿桐生活農民曆時,令人訝異。它的封面不是一般薄薄的、印刷粗糙的黃色或紅色小冊,而是一本簡約淡雅的精裝書。…
龍洞登高跳水
炎炎夏日,戲水最為消暑。 上一期,阿丹展示了下潛至龍洞灣海底的奇遇;這一期,則是登高至龍洞岩場上的跳水! 畫面中優雅淡定地往下跳的,…
東西史詩交流:「梵蒂岡宗座圖書館」輝映「明清宮廷」藏書
▲荷馬《伊里亞德》雙語版本,左為希臘文,右為未譯完成的拉丁文,上有樞機主教Francesco Gonzaga牧徽。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提供…
中聯辦大換班 加強未來統戰?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1月16日做了他上任後的第一次施政報告,除了打造新香港之類的宏圖大計,缺乏具體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對政制改革更是諱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