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是世界幸福日,牛津大學連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簡稱SDSN)發表新一份世界幸福報告。全球147個國家及地區當中,芬蘭連續8年排榜首,阿富汗連續4年包尾。報告評估2022至2024年各地居民的幸福感,根據三年平均分得出排名,北歐國家芬蘭、丹麥、冰島、瑞典占據頭四位。亞洲排名最高的是台灣,排第27位;其次是新加坡、越南,分別排第34同第46。至於中國就排第68,比鄰近的日本、泰國等還低。香港則排第88位,排名連續四年下跌,甚至跌至2012年發布有關排名以來的新低。
國安法壓頂 香港人不快樂
幸福感高的國家,人民一定快樂;相反則不會快樂。香港人比中國人還不快樂,這是事實,所以一到假期,香港人不是出國就是紛紛湧入中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長達4天的復活節假期從4月18日開始,香港多個出入境口岸均現離港人潮。入境處表示截至18日晚9時約112.4萬人次進出香港,按年增8.52%,其中有70.6萬出境人次屬香港居民,較去年同一時段的68.1萬增3.59%。不少港人早在這個復活節長假前夕已出發外遊。據入境處數據,3月17日各口岸共有逾71.8萬人次出境,當中逾八成即60.5萬是香港居民,連同18日長假期首日截至晚上9時70.6萬人次港人出境,兩日合共132.3萬人次港人出境,較去年同期120.7萬多近一成。
向來是港人長假熱門旅遊地的日本,今年受地震預測影響,因此更多人傾向北上。大量港人外遊,有本港商戶形容客人「清場咁滯(即將清場)」,生意較以往假期少約五成。不快樂的香港人往外走,留在香港的商家眼見人客減少,自然也不會快樂。
造成這些不快樂的根本因素,就是國安法壓頂,這是兩套國安法,一套是北京制定的《港版國安法》,一套是根據《基本法》第23條制定的國安條例。這些都凌駕於《基本法》和其他法律,而且可以任意外延,讓香港人戰戰兢兢,唯恐不小心就觸法。不但自己受害,連家人都可能隨時被傳去問話。例如香港民主黨與香港記者協會要設宴,竟無一家餐館與星級酒店敢接手,因為都可能會被上綱上線危害國安。
香港民主黨逃不出解散的命運
外電報導曾經是香港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裡有5人被告知要他們解散民主黨,否則後果嚴重。一旦他們解散,當局就會說是他們自動解散的,與政府無關;若不解散,將來有什麼事就可以栽贓給他們導致有人被抓,到時又可以說是早就警告他們了。更可悲的是這5人中有4人還不敢對外國記者透露姓名,只有前主席楊森敢說出來,但也不敢說是誰警告他的。
今年4月15日,香港特區政府舉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像發表主題演講,他說,美國「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並且警告,「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的,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他還警告:本港必須牢記修例風波慘痛教訓。反中亂港分子並無被消滅,部分逃到國外興風作浪,部分偽裝成普通市民,「隱匿在社會人群中伺機禍亂香港」;若有人認為只要發展經濟就無安全問題,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此話一出,又有多少人害怕被他指為「隱匿」的反中亂港分子。說你是,你就是,還有爭辯的餘地嗎?
政務司長陳國基抱怨「軟對抗」滲透各界為失職找藉口;保安局長鄧炳強提到,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局方對失實言論及偏頗報導反駁逾200次,而加強蒐集情報、完善法律等都是應對「軟對抗」的策略。教育局長蔡若蓮稱會不時檢視及完善國安指引,與學校聯繫,並嚴肅處理懷疑「軟對抗」行為和外部勢力巧立名目的滲透活動。
▲香港政府竭盡全力來進行國安教育。為配合中國官方的《愛國主義教育法》,港府強調「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Adobe Stock
香港小學生得上愛國主義的課
其實政府已經竭盡全力來進行國安教育。現時全港中小學須在每個上課天升掛國旗,以及每週舉行一次升旗儀式和奏唱國歌。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還在去年(2024)暑假公布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供香港學校於2024/25學年正式推行。為配合中國官方正式實施的《愛國主義教育法》,《指引》首次增加並訂明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強調「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畢業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表示,「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大工程,不能大意不能鬆懈,除了在學校,亦要在社區及各專業界別、家庭等各方的努力下,特區的愛國主義教育之路便可走得更遠、更穩。」
香港中小學生必須到中國接受統戰
有報導說,現在的中小學生必須與中國學生溝通交流而到中國去接受統戰,否則不能畢業。然而大概香港學生嬌生慣養,平時沒有吃過地溝油而缺乏抵抗力,因此在中國常常拉肚子。據我閱讀香港媒體所載的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有如下幾宗:
衛生防護中心3月17日公布,6名學生上週參加廈門交流團期間出現急性腸胃炎病徵,涉及藍田的五邑司徒浩中學。位於炮台山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校長陳裕均3月18日向媒體說,先後8名參加上週西安考察團的小五生出現嘔吐或發燒的急性腸胃炎徵狀。另外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表示,3月20日出發到肇慶3天的交流團,其中20名學生及一名老師於21日上午約11時至翌日早上約8時內,陸續出現與諾如病毒感染吻合的病徵,包括嘔吐、腹瀉和發燒;有18人曾在當地求醫,全部情况穩定並已出院,其中8人對諾如病毒呈陽性。
特別的是,聖保羅書院2月28日獲悉,一名中五生於杭州參與公民科內地交流考察期間離世。然而校方、家人、政府當局都未透露進一步的死因詳情。事發後教育局隨團人員及特區駐滬辦已立即協助學校及學生家屬,學校亦立即啟動危機處理小組為師生及家長提供輔導和支援,校方已向家長發信交代事件,並會舉行特別班主任課,進一步輔導有需要學生。校方其後發出新聞稿,籲家長未來數週留意學生情緒需要及安慰。
香港學生自殺問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香港學生自殺問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是今年3月,香港媒體有如下報導:一名身穿校服14歲男童,3月5日早7時許被發現倒臥沙田碧濤花園的平台,其嬸嬸報警。男童當場昏迷,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搶救後證實不治。另一名15歲男生3月14日早被發現於天水圍中學校舍高處墜下,昏迷不醒倒臥操場,由接報到場救護車送院,惟搶救後不治。再一名少年3月22日晚被發現從高處墜下,重傷昏迷倒臥於逸峯廣場對開行人路,當場證實死亡。媒體報導,連同這宗高處墜下事件,涉及15歲或以下少年及兒童墜樓,今年3月已有5宗。
學童精神健康近年受社會關注,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文件顯示,過去5年患精神病學生人數增1.4倍,由2019/20學年1,040名中小學精神病患者升至上學年(2023/24)共2,510名。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對升幅不意外,稱近年學童精神健康確不太好,亦歸因大眾精神疾病意識提高,看病的人多了。
教育局數據顯示,公營普通學校的精神病患學生持續增加至上學年共2,510人,按年增加26.8%。當中患精神病同時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小學生,由2019/20學年的220人升至上學年420人,增加九成;中學生則由820人增至2,090人,增逾1.5倍。
大學生對反送中運動與《國安法》記憶猶新,幾千人觸及司法被審訊,所以不但學生會的產生困難重重,最近中文大學校董會改組後,首屆學生校董選舉完成電子投票。中大公布選舉結果,本科生代表選舉投票率2.5%,未達最低要求,選舉無效,將在不少於6個月後安排重選。研究生校董代表則由唯一候選人信息工程學系三年級博士生當選。目前距法定的34人校董會尚欠兩席,涉及本科生及校友代表。學生不投票是不是叫做「軟對抗」,要抓隱匿的反中亂港分子?問問出身中大的香港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他們是如何隱匿的。
香港精神變了 中國的躺平影響香港
香港過去流行「走得快,好世界」,就是樣樣要衝在前面,才能為自己爭取到好的前途。如今社會結構變了,「香港精神」也變了,中國的「躺平」也影響到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一項有關中學生躺平的研究顯示,逾四分之一受訪中學生自覺已躺平,當中逾四成人稱已躺平逾一年。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稱,整體受訪者傾向視躺平為深思熟慮後「覺醒」的生活態度,他鼓勵青年繼續裝備自己,同時社會亦應給他們想像未來的機會。
上述這些情況,有些與《國安法》有關,有些表面上好像沒有關係,然而特區政府注意力都放在國安上面,人民的福祉呢?而大人被國安陰影籠罩,怎能分心去照顧那些青少年?例如小學五年級就要去西安接受統戰,當局不會覺得太過分了嗎?小學一年級就要上愛國主義的課,如果不是神童,可能就是白痴。他們還是香港的未來主人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