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已成高開低走之勢

▲日本首相石破茂針對日美圍繞美國關稅措施的談判指出,希望日美引領世界的關稅談判,成為世界的典範。圖為2025年2月7日,川普在白宮迎接到訪的石破茂。Getty Images
第266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從今年4月2日實施「解放日關稅」到11日這10天,美國關稅戰經歷了三次變化,從宣布針對全球普徵對等關稅並開列了關稅清單,到9日宣布暫緩對75國開徵對等關稅但單獨把對華商品關稅提高到125%,再到11日總統備忘錄豁免部分電子產品。「10日三變」的背後是美國股市在4月第一週經歷了政策性血洗,市值消失逾5兆美元;匯市、債市下跌幅度均為2020年以來最大,尤其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4月上中旬的交易週累計上漲49.52個基點,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週漲幅。債市、匯市均關係到美國主權信用,擔心引發金融崩潰,川普總統總算暫時為關稅戰降溫,於9日宣布,暫緩對75國的對等關稅徵收,普徵10%,時限為90天,中國除外,並將對華關稅增加至145%。與此同時,美國對所有國家提出要求,要與中國經濟脫鉤以孤立中國。

與美國設想目標甚遠的關稅談判

為什麼川普在4月9日會將全面開徵對等關稅變成暫緩徵收90天?看完《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的獨家新聞〈川普顧問趁納瓦羅不在時說服川普暫停部分關稅〉後,不禁莞爾。該文採訪了多位知情人士,4月9日,金融市場陷入混亂。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希望總統暫停其激進的全球關稅計畫。但他們面臨一個巨大的障礙:熱衷於關稅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而且他一直都待在橢圓形辦公室附近。據多位熟悉此次干預行動的人士透露,那天早上,當納瓦羅按計畫要在白宮的另一個地方與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會面時,貝森特和盧特尼克趁這一時機去面見川普,說服他改變主意,並親眼看到川普在媒體上發帖子,才敢離開去公布資訊,等納瓦羅見到總統帖子時,木已成舟。

這條消息的要害是兩點:一、如此大事,決策過程卻如此兒戲;二、川普多變,這兩位說服他之後還得親眼看他在社媒上發出帖子,並趕緊公布才算放心。宣布與75國暫緩對等關稅徵收之後,川普本人信心十足,4月8日,他在華府全國共和黨國會委員會晚宴演講時說出了那句「我告訴你們,這些國家正在給我們打電話,拍我的馬屁」(countries are kissing my ass),緊接著開始了他9天之內數度宣告他在等習近平電話,這等電話的梗,終於造成4月1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美國記者當面追問:「習近平到底來沒來電話?」川普只能含糊其辭地躲閃應付。財長貝森特對外信心十足地宣布,立即開始與75國的談判,一天簽一個協議,三個月暫緩期屆滿,就會簽下所有協議。川普在社交媒體上也如此宣布。但是,從關係親密的幾大盟國的態度來看,進展不如美國期望。英國首相雖然表態積極,但財長里夫斯(Rachel Jane Reeves)卻公開發言,與中國脫鉤切斷聯繫(cut ties)是很愚蠢的作法,並支援中國電商平台希音(Shein)擬赴英上市。

4月16日,歐盟貿易小組在華府談判,沒有任何結果,之前,歐盟已通過了對美貿易反制措施。在川普宣布暫停對等關稅後,歐盟方面也同意將原定於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稱,如果後續談判不能令人滿意,歐盟將繼續採取反制措施。

4月16日,美財長挑選的首批五國之一的日本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算是「打樣」(英國《金融時報》說是「小白鼠」),川普宣布說有重大進展,美方要求日本三個月內簽協議。這場「打樣」談判,關係到後續四國英、澳、韓、印等。日本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4月20日在NHK電視台的《星期日討論》節目中,針對日美圍繞美國關稅措施的談判指出,希望日美引領世界的關稅談判,成為世界的典範,原則是雙贏:「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談判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的典範。我們的目標是讓日美談判成為典範」,將謹慎推進談判。除了表示「日本願意考慮投資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以及擴大進口的問題」之外,匯率、進口美國農產品問題基本沒考慮美方要求。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在自民黨節目中稱,日本已明確且直接地向川普表示,日本希望美國全面撤銷汽車、鋼鐵、鋁製品及10%的「互惠關稅」,強調這是日本絕不能讓步的底線。這也是一場與美國設想目標甚遠的談判。

 

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戰是這場關稅戰的重中之重,目標是打擊中國製造業,尤其是科技產業上的競爭力。Adobe Stock

▲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戰是這場關稅戰的重中之重,目標是打擊中國製造業,尤其是科技產業上的競爭力。Adobe Stock

 

美國對中關稅戰的目標:去科技化

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戰是這場關稅戰的重中之重,目標是打擊中國製造業,尤其是科技產業上的競爭力,策略主要是兩點:

一是「剪裙邊」(指打擊核心人物前先打掉身邊的人),重點針對東盟與中國製造有密切關係的國家徵重稅。面對川普強力打擊的關稅戰,中國並不意外。自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戰開啟以來,中國就開始有意識地將一些附加值較低的產業,製衣、鞋帽、玩具這「老三樣」轉移到東盟國家如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汽車行業則轉移到墨西哥。這些國家,對等關稅都在35%~48%之間。

二是要求所有的國家與中國製造切斷聯繫。據《華爾街日報》4月15日〈美國計畫利用關稅談判孤立中國〉一文指出:川普政府計畫利用與70多個國家的談判,要求這些國家禁止中國通過其國家運輸貨物,阻止中國企業在其領土內設立工廠以規避美國關稅,並且不將中國的廉價工業品吸收到其經濟中。鑑於各國與中國經濟的互動程度,具體要求可能因國家而異。這些措施旨在削弱中國本已搖搖欲墜的經濟,並在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舉行的會談之前,迫使北京以更少的籌碼坐上談判桌。這一戰略據說是財長貝森特提出的。

可以說,這場關稅戰的主動權在美國,中國沒有選擇權,只能是兩條路,一條是配合美國,去科技化產業,保留勞動密集型的「老三樣」,回歸世界廉價商品供應國地位;另一條是對抗,對抗的結果是收縮經濟規模,放棄美國市場,在亞、非、拉美鞏固發展。中國選擇的是對抗。針對美國的孤立中國戰略,中國商務部於4月21日發出警告稱,中國明確警告稱,將對任何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並損害中國利益的國家進行報復。商務部表示,如果其他國家與美國的協議損害中國的利益,中國「將堅決和相應地採取反制措施」。

對習近平來說,這件事關係到曾推動中國崛起為世界製造業強國的全球貿易體系的命運,以及如何為許多中國出口商品找到市場。目前,中國已對川普政府進行了反擊,對美國商品徵收了令人咋舌的關稅,並限制了部分稀土礦物和磁體的出口,這些材料對汽車、導彈、無人機等產品的組裝至關重要。

大豆再度成為中美貿易戰的中心。按價值計算,美國向中國出售的大豆比任何其他單一產品都多。去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超過2,700萬噸,價值128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向中國出口總額的9%。如今中國轉向巴西購買更多的大豆,對於種植大豆的美國農民和購買大豆來養雞和養豬的中國農民來說,這都是個壞消息,但對準備取而代之的巴西來說,可能是天大的好消息。

美中關稅戰比的究竟是什麼?

考慮到美中關稅戰不是短期內談下來的事情,在中國大量依託美國訂單的外貿企業停工的同時,美國中小企業也面臨困境。4月20日,《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混亂」的關稅制度和貿易戰讓小企業舉步維艱〉這篇報導裡講述了多家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指出「小企業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因為員工人數少於50人的小型企業僱傭了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就業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這些本土企業似乎正是川普總統在其『美國優先』貿易議程中力圖保護的對象。但對許多小企業主來說,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樂觀的前景似乎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汽車行業巨頭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表示,由於川普推出的關稅政策對汽車行業產生了嚴重影響,他們決定裁撤其五家美國工廠的900名員工,並暫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兩家裝配廠生產業務。川普政府官員預計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將導致供應鏈緊張,目前已開始討論成立一個工作組,以在未能與中國政府談判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緊急處理這些問題。工作組可能包括副總統范斯(JD Vance)、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經歷美中一系列關稅拉鋸戰後,藥品、半導體、電子設備和關鍵礦物可能面臨供應壓力。

《富比士》(Forbes)文章列舉了對關稅的多項民調,普遍認為會導致物價上漲。一、對關稅的支持度:4月8日至11日,《CBS》的民意調查顯示,58%的美國成年人反對新的關稅,42%的人支持;4月4日至6日,《路透社》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57%的人反對10%的最低關稅,39%的人支持。

二、關稅是否會導致物價上漲?《經濟學人》的調查顯示,77%的受訪者表示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路透社》的調查顯示,73%的受訪者表示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而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的調查則發現,在評估財務狀況時,食品和商品價格成為關注焦點的受訪者比例(47%)高於其他任何問題。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衝擊美國經濟,共和黨人目前仍願意給川普時間來重塑經濟,並準備承受高額關稅帶來的更高成本,但他們表明不會無限期忍耐。

據《路透社》報導,美財長貝森特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希望與北京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定,並說「這需要一種與過去的貿易和貨幣協定不同的模式」,美國與中國的經濟沒有理由必須分道揚鑣。他強調,關稅不是玩笑,因涉及的數字很大:「沒有人認為這些是可持續的,也有人希望這些關稅長期維持下去,但事實上是玩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地球與人體的驚人巧合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認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生命體,包括地球。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宇宙中的生命雖然種類不同、形狀各異,…
海南「毒豇豆」引爆中國蔬菜檢測問題
北市議員簡余晏日前踢爆,現在民眾買的進口冷凍青花菜、花椰菜、白蘿蔔,百分之百都是中國來的。但由於欠缺標示,民眾根本不知道買到的是大陸蔬菜…
唐柏橋和中共過招學到甚麼?
曾在「六四」事件後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遭中共判刑3年的唐柏橋,3個月前在美國紐約第二大華埠法拉盛,又遭到中共打手暴力毆打,…
追尋美國夢 中國人拿綠卡逐年增加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表2011年永久居民最新報告顯示,去年有106萬2,040人取得綠卡成為美國永久居民。其中墨西哥人占14%,排名第一;…
電子顯微鏡揭示人不是猴子變的
人到底是不是猴子變的,多少年來爭論不休。現在翻開達爾文曾經說過的話,就會大吃一驚:別瞎折騰了,人家達爾文自己已經有了結論!…
黑色部落來的訪客
每個人的心靈深層都有一處幽暗的區塊,恍如亞瑪遜河叢林裡與世隔絕的黑色部落,此區塊裡,許多的思考內容與行為經常是難以索解。「妄想性疾患」…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