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觀止》是許多人都讀過的一本古文集。但有一本《古文觀止》有點特別,它上面錯落著各種音樂符號──圓滑線、重音記號、漸強與漸弱標誌──那就是林依柔的《古文觀止》。
▲高中初試啼聲便一舉奪冠,讓林依柔看到自己有聲語表達的天賦。林依柔提供
音樂與朗讀的共振
林依柔,一位音樂人,卻在朗讀比賽中嶄露頭角,開啟了她對語言與表達的全新探索。
「高中國文老師推薦我參加朗讀比賽,可是我沒有參加過朗讀比賽。」朗讀的重點是什麼?老師告訴她要咬字清晰,還告訴她要去想像,要去感受。可是該怎麼做?她有點茫然。
後來她想起了鋼琴。
▲林依柔將古典音樂的素養,結合到自己的聲語課程訓練中。林依柔提供
林依柔熱愛古典音樂,從小就讀音樂班。她想起自己彈奏貝多芬、莫札特、李斯特的鋼琴曲,「這時我得是貝多芬,我得是莫札特,我不再是林依柔了。」於是她將音樂詮釋的概念套用到朗讀上,也把鋼琴譜上的表情術語移植到了《古文觀止》上,讓朗讀變成了一場聲音的交響樂。
結果,首次參賽的她贏得台中市朗讀比賽第一名。那是2008年。
▲透過出書,讓自己有更多「分身」。葉俊宏攝影
「人聲投射人生」 將音樂應用於口語表達
大學時期,林依柔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與聲樂。有了朗讀比賽的經驗,她更積極地將音樂的發聲技巧應用於口語表達中,而且展開了相關教學。
最早開始的學生是「老師」。她指導老師們進行「暖聲操」,除了咬字的調整,還進行肌肉臉部的鍛鍊,以改善聲音表情。果然,需要大量講話的老師們不容易聲音沙啞了,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因為老師的口語變得更有魅力,也更喜歡聽課了。
現在的林依柔創辦了「小大人表達學院」,經營「及聲顧問有限公司」。她名片上的身分很獨特:聲語表達優化師。2022年,她出版了《表達力決定你是誰》,這本書在一年內再版了五次。2023年,她受邀在TEDx發表「人聲投射人生」演講,分享她對聲音表達的見解與經驗。
▲2023年,林依柔受邀在TEDx發表「人聲投射人生」演講。林依柔提供
「不貳過」 從受挫中學習
一個人的「現在」,其實都包含了他的「過去」。
「語言是一種慣性」。林依柔的成人學生也許會覺得自己「積重難返」,因此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盡早學習,所以她創辦了「小大人表達學院」。尤其是教育部新課綱的施行,高中升大學的面試更需要口語表達力,這個機遇讓林依柔在2017到2019年期間,馬不停蹄地四處上課,足跡甚至遍布中國大陸十多個省。
▲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林依柔經常到處授課。林依柔提供
來找林依柔上課的人越來越多,她想,自己再怎麼辛勤上課,畢竟是有限的。於是她開始進行「師資培訓」,希望創造更多的「林依柔」。但是她失敗了。
「教學技巧可以訓練,但講師的個人魅力與臨場反應難以複製。」怎麼辦?她開始轉向發揮自己,然後,她創作了《表達力決定你是誰》這本書,並且以TEDx的演說站上國際。
「我後來發現,我滿厲害的地方就是:我可以從受挫當中,快速找到讓自己『不貳過』的辦法。」
▲創造不同特質的人物IP,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葉俊宏攝影
創辦小大人表達學院 指導孩子表達想法
「我發現,對於小朋友來說,單純的講解表達技巧是很難吸引他們注意的,他們更喜歡有趣的故事和角色。所以,我開始發展一個屬於孩子們的角色(IP),讓表達學習變得像是一場冒險故事。」
林依柔賦予這些角色意義、生命力,並以此為孩子們創造出一個個不同的故事。
林依柔認為自己:「只有創作的熱情與創作的能量和天賦,可是這個以外我全部不會。」然而意外的是,因獲選文化部台語專案的補助,這些屬於「小大人表達學院」的角色,得以進一步化身成十集的卡通動畫節目。
「這些角色不只是可愛的卡通人物,而是透過不同的性格特點,讓孩子們理解各種表達方式,比如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用不同的語氣傳達情感等。」
「最終,我想讓更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只是學習知識,更能擁有自信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表達能力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一番懇切的話,恰如林依柔給人的印象,溫馨而正向。
▲每年寒暑假,林依柔特意將時間空出來教授孩童。林依柔提供
「為他」就是「為己」
除了創作之外,「全部不會」的林依柔,或許會誤會「鐘點費」的意思,也可能不清楚銀行轉帳的限制,沒有預期到家長的需求與可能的反應……可是她都能在事後做出快速的反應,開展了課程邀約單、合作備忘錄……各種「標準作業流程」(SOP)的制定。
這一點,在2020年時,林依柔表現得更為明顯。當年暑假期間,林依柔克服了行政、客服上的種種困難,卻在各期營隊報名額滿之時,封城了!退費的各項瑣事把她搞得焦頭爛額,更重要的是,未來要怎麼辦?
很快的,她轉做線上課程。兩個月,她教了300多個小孩,包括過去較難觸及的花東地區,甚至遠至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澳洲……
能如此迅速地變通,得力於她在2018年開始,為了給學生有更多複習的機會,已經把相關內容分享在YouTube了;因此轉做線上課程時,一切駕輕就熟。
原來「為他」就是「為己」,只是有時候我們要事後才會明白。
▲經過課程的洗禮,孩子們逐漸可以上台侃侃而談。林依柔提供
「漢堡架構法」 快速觀察表達上的弱點
越來越多的企業團體來尋求林依柔的專業協助,從電子公司到表演藝術中心,從公務員到醫生,涵蓋不同領域、不同場合、不同應用的口語表達需求。
現在林依柔的「聲語表達」課程,已經不僅是發聲以及情感情緒的表現。無論是提案或簡報,或是跟消費者溝通,要怎樣才能有好表現?她透過自己的授課經驗,觀察大眾普遍的問題,針對內容呈現提出了「漢堡架構法」,讓大家能更快速觀察自己表達上的弱點。
「說話要像漢堡一樣。講話要有頭有尾,就是漢堡的兩塊麵包;肉呢?就是我們講話的重點、蔬菜就是要去解釋這個重點,或者是舉例;那起司跟醬料,就是我們這個漢堡的口感。」有了這樣具體的概念,學員們就可以更明確地分析自己的問題與弱點,有針對性的學習改進。
有一個讓林依柔感動的故事:有個學員本來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職場表達力,結果獲得了最大的禮物──修復了她的婆媳關係。
這是什麼狀況?林依柔說,教「表達」時,自己會告訴大家要先去「理解」,理解你的聽眾。婆媳之間無論是語言或行為上的互動,「其實它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在學習表達的過程中,她反倒能理解:「喔!婆婆的意思不是這樣的……」「婆婆可能有什麼樣的需求……」因此改善了她與婆婆的關係。
▲林依柔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正向,對生命抱持著期待,但是又很活在當下的人。林依柔提供
表達需要培養對生命的感受力
林依柔認為改善表達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你是小提琴的聲音,就不要去羨慕別人大提琴的聲音。「我覺得多數人表達得好或不好,其實跟認不認識自己有很大的關係。」
林依柔解釋說,當我們回到家,如果不只是說「我回來了」,而改為說:「我回來了。我今天很開心,因為老師誇獎我了。老師因為我字寫得好看才誇獎我的。」這樣的表達鍛鍊本來都是日常生活裡可以輕易進行的,但是大家卻很缺乏,為什麼?林依柔認為:「可能是多數的人,沒有好好地活在當下。沒有辦法好好活在當下,他就會沒有辦法說出自己內在的感受。」這樣的人,他的表達就很難「漢堡」。
還不只如此,林依柔認為:「我們要對生命有感受力,有感受力的時候,你才有辦法去同理別人的心情,才有辦法去了解別人講的那句話的言下之意。」
那麼林依柔自己呢?「我覺得我是一個很正向,對生命抱持著期待,但是又很活在當下的人。」
▲今年5月,林依柔將帶著孩子參加東京都美術館的展覽。林依柔提供
旅程進行中 正向許願後的行動
在訪談過程中,林依柔幾次提到她「向宇宙許願」。
林依柔相信「吸引力法則」,她的許願習慣起源於小時候的生日願望。只是一年一次的生日願望,轉換成日常的願望,比如「找到停車位」、「可以喝杯咖啡」……她總結了一些經驗:不要太宏大,要自己一點努力就可能達成的願望。
「向宇宙許願」對她產生兩個影響,一個是行動,許願後需要行動;其次是正向。她告訴學生說,去參加比賽時,你許的願應該是「我要抽到哪個題目」,是正面的;不要負面的「我不想抽到哪個題目」。負面的就會變成莫非定律(Murphy's Law,也譯作墨菲定律)──不想抽到的題目,必然抽到。
當林依柔帶領小大人表達學院的學生們一起參與動畫片的製作後,她又向宇宙許願了──我想帶著孩子們去參展。不久,一位藝術家因為要上TEDx演說,找到了林依柔進行家教。林依柔告訴這位藝術家自己的願望,而這位藝術家正好有一個在東京都美術館的展覽計畫,於是林依柔將在今年(2025年)5月,帶領學生們遠赴日本達成願望。
十幾年前,當林依柔從音樂往表達跨界時,她的音樂老師們無法提供相關經驗,她只能自己摸索前進,一路開創出以古典音樂訓練為背景的聲語表達系統。在創新與創業這條道路上,她沒有指導者。孤獨的她,有一天在網路上打下「創業 創新 研究所」,結果搜尋引擎出現了台大管理學院的「創業創新MBA(EiMBA)」。
「啊!台大!我怎麼考得上?」於是林依柔向宇宙許願之後,開始去聽招生說明會,努力準備。結果,去(2024)年9月份,她以榜首之姿錄取。這個許願再度成真。
林依柔未來的旅程將會有什麼樣令人驚喜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林依柔小檔案
學歷
.實踐大學音樂學系畢業
.臺灣大學EiMBA 創新創業研究生
經歷
.及聲顧問有限公司 創辦人
.小大人表達學院 創辦人
.出版《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書籍
.TEDxNKNU《人聲投射人生》
.中華創意創業交流協會 國際演說家委員會 執行長
.台灣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 常務委員
專利與獲獎
.專利發明:《表達教育系統》
.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新秀獎
.第五屆華人公益人物金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