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的經濟學分析

▲烏俄戰爭已持續半年,這是一場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現代戰爭。Adobe Stock
第238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烏俄戰爭已持續半年,這是一場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現代戰爭。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輿論普遍認為在全世界軍力排名第二的俄羅斯軍隊攻擊下,烏克蘭撐不了多久,甚至於撐不過幾天,戰爭就會以烏克蘭投降告終。也有很多傳聞說演員出身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選擇逃亡,然後俄羅斯會扶植一個親俄政權掌控烏克蘭政局,戰爭不會延長。

結果,上述這些預測都沒有發生,反而到了5月,俄軍在各地失利後撤軍「轉進」去烏東戰場,輿論那時完全轉向,不但預測戰爭會延長,且可能延長很久。而現在,輿論上討論的問題是俄羅斯何時會失敗,烏克蘭何時會收復克里米亞,取得戰爭的全面勝利。

如果當初普丁能預料到今天的結果,他一定會三思而後行。那為何當初他會錯得那麼離譜呢?

代理人問題

當然,普丁犯錯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學稱為「代理人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所形成的困境。

代理人問題會出現,是因為「委託人」( Principal)跟「受委託人或代理人」( Agent)之間的利益不一致所導致的。典型的例子是一個公司的股東(委託人)與經理人(代理人)的目標不一致:股東希望極大化公司的利潤,自己就能得到最多的股利;但經理人則希望極大化自己的薪水以及自己未來升遷的機會。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老闆(委託人)與員工(代理人)之間的利益不一致:老闆希望員工努力工作替公司賺錢;員工則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

除了兩者利益不一致之外,代理人問題的出現還必須有一個必要條件:委託人很難有效監控代理人,取得完整訊息的成本很高。如果老闆可以很輕易監控員工是否努力工作,員工就不敢偷懶,那麼雖然兩者偏好不同,但代理人問題也不會出現。

歷史不斷重演

代理人問題是極權者最大的障礙。由於缺乏法治基礎,專制政府都由掌權者與他的親信形成一個小圈圈來運作,重大的決策都在小圈圈裡拍板。小圈圈運作的結果就是掌權者的資訊來源封閉,而在這個資訊封閉的環境裡,親信們可以過濾資訊,只對掌權者傳達對自己有利的訊息,這就是典型的代理人問題。

類似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而且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如南陳後主陳叔寶寵信身邊的江總、孔范、沈客卿等佞臣,當隋國大軍進攻時,這些親信將所有的告急戰報扣押下來,只為討後主歡心。最後隋軍輕鬆度過長江,僅僅十天就滅了陳國。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國家發生危難對這些佞臣也沒有好處啊,為何要隱瞞軍情?這主要是因為皇帝與佞臣之間特殊的溝通方式所致,當戰事剛剛開始的時候,危機還不明顯,佞臣們當然會跟皇帝講好聽的話,說本國軍力強盛、敵人都是草包等等胡話讓皇帝放心。然後,當軍情進一步危急的時候,原本撒了小謊的佞臣們當然不敢認錯負責,就用更大的謊言來圓謊,反正皇帝愛聽。然後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直到亡國那一天來臨,這正是代理人問題的極致表現。

普丁與中共的困境

跟陳後主一樣,普丁跟他的親信之間也無法免除代理人問題。

早在今年4月,俄軍的閃電戰攻勢在戰爭進行了5週後已經明顯失敗,俄軍的表現之差讓人咋舌,裝備陳舊、補給不足、士氣低落,讓大家看到這個號稱全球排名第二軍力的不堪真相。

當時美國白宮發言人貝丁菲爾德(Kate Bedingfield)公開表示,美國的情報顯示普丁的親信對他隱瞞了俄軍的慘況。這些親信們隱瞞真相的理由跟後主身邊的佞臣完全一樣:他們之前都隱瞞了軍情的不利消息,現在說出真相會倒大楣。親信最大的利益是自保,跟普丁希望的戰勝目標不一致,這正是典型的代理人問題。

於是,普丁就從戰爭一開始就不斷做出錯誤決策,直到今天深陷在戰爭的泥沼裡,即將面臨失敗的命運。

中共當權者當然也無法逃離這個詛咒,習近平過去幾年在外交、內政上的重大失誤,雖然有政治內鬥的考量,但也可能是代理人問題導致的暴衝結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菜鳥、老鳥與離職率
常有人開玩笑說,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好比情侶在談戀愛,經常是「因陌生而相聚,因瞭解而分離」。由於離職對企業影響很深,…
中國經濟成長7.4% 創24年最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0日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年成長率為7.4%,略微低於官方目標7.5%,是1990年以來最緩慢的速度。…
水產進口批發商 轉型直播拍賣「珊珊來吃」
網路直播崛起後,直播購物「即刻引流、即刻變現」的特性,成為不少品牌趨之若鶩的行銷手法。加上疫情催生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實體零售受到波及,…
解析十八大後 中共七人權力核心脈絡
中共在11月15日進行權力交接,核心領導層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
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 童話故事般的閱讀場所
來到一個城市,我最喜歡去逛當地的公設圖書館,這裡通常最能快速傳達一個城市及其居民對於建築、閱讀、公共空間想像與期待的真實體現。…
遊子吟
幾年來離家在外的我,戲稱自己與同伴們為遊子。 有機會回鄉,每天清晨我定會打開簾後的落地窗,盼陽光能恣意穿透,深吸一口氣,…
台灣能做中國的中心和門戶嗎?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而台灣也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允許兩岸經貿往來之後,台灣該和中國發展怎樣的經濟關係,一直是台灣政策爭議的核心。…
北京冬奧在即 各國加大抵制力道
2008年,當中共熱鬧舉辦奧運,煙火一發又一發照亮北京的夜空時,該國的人權問題就一直是爭議焦點。但當時西方國家還對中國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