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針代筆織遍天上人間 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清‧孔憲培妻于氏〈恭繡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293.6×90公分。局部圖
第233期
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今人幾乎已經很少拿起針線,所有縫補、紡織不是他人代勞,就是以機器取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現正展出的「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展品以緙繡為主,刺繡為輔,策展時代跨越宋、元、明、清,讀者可細細品味各朝代的特色及技藝之妙。

 

清‧孔憲培妻于氏〈恭繡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293.6×90公分。

▲清‧孔憲培妻于氏〈恭繡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軸,293.6×90公分。

 

緙繡(緙音同「客」,Silk Tapestry)又稱緙絲,是宋代才形成的技法,在木製機具上,以不同顏色的蠶絲絲線,連圖案帶底色憑空織出一幅畫來;刺繡則是在一塊布上織出圖案。故宮形容緙繡如「無中生有」,刺繡則為「錦上添花」,但緙繡與四大名繡俱為中華文明燦爛的一章。

展品從人物到動物,衣服線條細密柔和,雲彩斑斕,還能看到仿似古代界畫(指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用以畫建築等物,如〈清明上河圖〉,無織不巧,讓人驚歎若沒有天仙般的巧手、巧思,何以為之?難怪一到七夕,古代女子就在夜晚默默向織女「乞巧」,盼望織女能賜予一雙巧手,高超的手藝真是令人欣羨。

悠久的緙繡藝術

織品工藝在古代相當發達,幾乎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許多成語都從此而來,例如:千頭萬「緒」、一「絲」不苟、「絡」「繹」不絕、錯「綜」複雜等。我們除了在唐畫中看到有描繪薄如蟬翼的披肩紗外,實體文物如西漢長沙國的宰相利倉與妻、子的陪葬品(馬王堆)出土後,可為佐證,如:紗、絹、羅、錦、繡、綺、綿等,且繡織花樣繁複、款式眾多,可見漢朝織品工藝已相當高超。

邁入唐朝之時,時人已可利用經、緯線(南北為經,東西為緯)的不同方向,創造斑斕花色,加上唐人與西域多有文化交流,西域織法漸次傳入大唐,發展出緙繡技法。事先備好畫稿與各色絲線,以蠶絲絲線為經,較粗或多彩的為緯線,左右來回織就某一色塊(通經斷緯),可應用在日常使用的包包,或是山水長卷的「包首」上。

經濟富庶的宋朝人文薈萃,文物走向精細,緙繡技法更上層樓,不但可以模仿畫作,還能以「長短戧」做出漸層或暈染效果,甚至模仿界畫,稱為「鏤繪」。

以針黹代筆,對熟悉緙絲的織工來說並不難,但要同山水畫般的唯妙唯肖,仍在少數,因毛筆的筆意、筆力與針線畢竟不同。古來緙繡名家不多,此次「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就有幾位宋朝名家大作,在人物、動植物上的織工都相當精彩。

 

宋‧沈子蕃〈緙絲秋山詩意〉,軸,86.8×38.3公分。

▲宋‧沈子蕃〈緙絲秋山詩意〉,軸,86.8×38.3公分。

 

宋‧沈子蕃〈緙絲山水〉,軸,89.8×35.5公分。

▲宋‧沈子蕃〈緙絲山水〉,軸,89.8×35.5公分。

 

南宋沈子蕃的緙繡山水

沈子蕃是南宋著名的緙繡名家,生卒年不詳,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三幅他的作品,此次展出〈緙絲秋山詩意軸〉、〈宋緙絲山水軸〉兩幅,為左右方向相反的作品,織工精細,山景、水岸、綠樹依序而落,山上與岸邊有高士隱居其中,或遠望江面,或橫倚舟上。

這二幅在細部上稍有不同,但全幅設色溫潤,布色有青綠山水之意,嶙峋樹幹以針黹進行細密織就,採用技法也相當多,來模仿水墨的筆意;細看人物,似有添墨一二。

 

宋‧朱克柔《鏤繪集錦‧鶺鴒》,冊頁,27.4×19.8公分。

▲宋‧朱克柔《鏤繪集錦‧鶺鴒》,冊頁,27.4×19.8公分。

 

朱克柔與其他女性作品

宋代朱克柔可說是江蘇「名人」,女紅手藝聲名遠播,故宮現藏有四幅她的作品,在山水、動物的緙繡直追筆墨之雅趣。

此次展出朱克柔的〈緙絲鶺鴒〉作品,一隻黑白相間的鶺鴒站在河石之上,目不轉睛地看著一隻被困在石縫中的蝦子,趣味橫生,鶺鴒頭上雙蝶飛舞,一派悠閒,與底下的緊張形成對比。附帶一提,鶺鴒有黑白、黃綠、黑灰等三種,台灣冬季也能看到這種候鳥。

朱克柔利用「長短戧」(一種緙絲技法)表現鶺鴒層疊羽毛,蝦子腹部則略帶透明,河水光影變化也在雙色絲線的巧思下,波光粼粼。

該展展品也有許多精彩刺繡作品,例如:孔子七十二代嫡長孫孔憲培的妻子于氏善於刺繡,〈恭繡御製萬年枝上日初長詩意〉的山石布色新意足,松樹古雅,與界畫相仿的精巧宮殿建築,更是一絕。

 

清‧佚名〈繡線瑤池上壽〉,軸,202.7×123.3公分。

▲清‧佚名〈繡線瑤池上壽〉,軸,202.7×123.3公分。

 

此外,展出主題多為神佛,如清〈繡線瑤池上壽〉圖,此畫有刺繡與手繪,構圖有先有後,左上方為西王母娘娘乘著鳳凰降臨,中間一株仙樹結滿壽桃,其餘仙女則準備著盛宴,也有乘船即將靠岸,衣著線條靈動,花色繁複。船上仙鶴、岸上福鹿都是吉祥之意,估計為清宮為祝賀帝王壽辰的作品,可見信仰與神佛在宮廷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實在百姓之間也是如此,以台灣為例,台南至今仍有許多繡莊,擅長八仙綵、神桌桌裙、佛衣等。依謝里法《紫色大稻埕》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前輩畫家郭雪湖的母親正是以精湛的八仙綵手藝養大孩子。

台灣刺繡承傳自福建。清領時代,泉州為戲曲中心,需要的掌中戲戲服相當多,台灣繡工實力因此不可小覷。在《台灣通史》中記載,光緒皇帝大婚之時,清宮曾命台灣布政使負責帳、褘、衣、褥等織物,交出的成品也讓清宮相當滿意,「以為江浙官局所織猶有遜色」,顯見不只宗教用途,台灣刺繡在民生用品上,也是一絕。

有趣的是,緙繡這樣困難的技法竟也在台灣流傳下來。5月,故宮將邀請文化部認定之「傳統藝術保存者」緙絲專家黃蘭葉現場示範,讓民眾了解緙絲的做法,有興趣的民眾,不妨上官網查詢最新行程。

 

 

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區210、212室。

展覽時間:2022年4月2日起至6月26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你工作 我觀光 - 觀光工廠看見希望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曾經大膽預測觀光業將是21世紀的產業金礦,而傳統製造產業走向觀光化,…
布希赴沙為哪廂 軟釘伺候空手歸
面對日益高漲的油價,一向高姿態的布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友美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請求增加產能,但這項請求卻遭到拒絕,…
你所不知道的土地改革效果
「土地改革的影響」聽起來是老掉牙的議題了,學校教科書裡都有介紹台灣戰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這三個政策,…
林繁男 誤闖商場的藝術家
稱林志玲是台灣最受好評、最受關注的女明星之一,應該一點也不為過。而她近乎完美的氣質與風度,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讓人不由得好奇,這位「…
談美食節目
對於不少人而言,最大的樂趣莫過於遍嘗美食,此大抵是受了眾多日本跟台灣美食節目的影響。當聽見節目旁白妙語如珠、活靈活現的介紹,美食的大特寫,…
2013年4月全球大事
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 全美加強警戒 4月15日下午,波士頓馬拉松賽終點線附近,突然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事件引起美國大眾恐慌…
盲族、啞巴族部落為何如此奇特?
曾經聽過一個西方的歷史故事,據說有一位出名的預言家,也就是我們東方所說的有「宿命通」功能的奇人,可以準確地說出過去、現在和將來發生的事,…
阿麟師樂當「瘋子」 用善念推廣安心蝦
位於高雄市西北邊的湖內區鄰近台南市,早期為濱海沙洲之地帶,土地鬆軟富鹽質,利於開墾為養殖魚塭。演變至今,湖內區已有將近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