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粉」為何如此忠誠?

▲每個粉絲不論支持的對象為何,他們對自己支持的人物忠貞不渝,同時也對敵營人物嗤之以鼻。Adobe Stock
第233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台灣各種政治對抗由來已久,藍、綠、白各類政治人物都有很多粉絲,他們對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忠貞不渝,同時也對敵營的政治人物嗤之以鼻。

每個粉絲不論支持的對象為何,他們共有的一個心情是:為什麼敵營的粉絲這麼「盲目」、這麼「不理性」?為何對方完全看不到支持對象的問題,而且怎麼勸也勸不聽?

有趣的是,當你作為一個粉絲這樣評價敵營的時候,敵營的粉絲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批判你:盲目、不理性、沒救了、裝睡的人叫不醒!

為什麼人們對政治人物的認知會有這麼極端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往往持久不變?這到底是理性運作的自然結果,還是有某些心理因素而導致理性無法作用?

認知失調

哈佛大學的Sendhil Mullainathan與耶魯大學的Ebonya Washington兩位教授認為,政治「粉」之所以這麼堅定,跟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現象有關。

什麼是「認知失調」呢?當一個人接收到互相矛盾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人的行為、價值觀、信仰、情感等等,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或焦慮感。而為了減輕壓力或焦慮,人會改變自己的認知或行為,去降低或者完全消除矛盾。

心理學界關於認知失調現象的研究非常多,通常都是透過實驗來進行。例如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Aronson與Merrill Carlsmith,透過一群四歲左右的小孩做了一個實驗,他們隨機將小孩分成A、B兩組,分別留在一個有很多玩具的房間裡,兩組都被輔導員告知他們可以玩玩具,除了一個看起來很酷的挖土機;如果有人不聽話去玩挖土機就會受到懲罰。兩組的唯一差別是,A組被告知會有很嚴重的懲罰,而B組被告知會有小小的懲罰。

然後輔導員就故意離開了一段時間,讓小孩自由玩耍,之後輔導員又回來了。在小孩無人看管的這段時間內,兩組都沒有任何小孩偷偷去玩挖土機(真是聽話),所以沒有任何小孩得到懲罰。然後小孩被告知,從現在開始他們可以開始自由去玩挖土機了,當然就有很多小孩跑去玩。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孩被問到挖土機好不好玩?結果被告知懲罰較重的那組小孩表示出對挖土機更高的喜愛程度,懲罰輕的那組則表示沒那麼喜歡。為什麼兩組評價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兩位學者的解釋是,懲罰較重的那組,有一個很充分的外部理由(重懲)來解釋自己沒有去玩挖土機的行為:我雖然喜歡這個玩具,但由於會被重懲,所以我決定不去玩它。但懲罰較輕的那組就無法這樣正當化自己不去玩的行為,所以只能改變自己對挖土機的「認知」,認為挖土機不好玩,才能減輕認知失調所帶來的不舒服。

簡而言之,「玩具很好玩」跟「我沒有去玩它」是兩個矛盾的認知,既然B組小孩無法改變「我沒有去玩它」的事實,只好改變「玩具很好玩」的認知。

 

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現象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Adobe Stock

▲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現象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Adobe Stock

 

認知失調與選舉

那麼認知失調跟政治粉絲有什麼關係呢?Mullainathan和Washington兩位教授透過研究美國的選舉,發現不但一個選民對候選人的喜愛程度會決定他投票給誰,而且他投票給誰這個行動,也會影響選舉後對候選人的看法。換句話說,偏好會影響行動,而行動也會影響後來的偏好,這個因果關係是雙向的。

舉例而言,如果你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投給柯P,選完之後,當柯P實施了某個政策,你在認知上會偏向用正面角度來解讀這個政策,來維持你對柯P的支持立場,以免「當初的支持」與「現在的認知」發生矛盾。

另外,如果你當初選舉沒支持柯P,那麼今天針對同樣一個政策,你會偏向用負面角度來解讀。結果就是明明在客觀上是同一個政策,但兩組不同的人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會出現對同一個政策正負評價極端化的現象。

兩位教授為了呈現這種兩極化現象,利用美國投票權在18歲這個年齡限制:每次選舉剛滿18歲的公民(實驗組)可以投票,但17歲的公民(控制組)還不能投票。於是他們比較了每次大選之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對於當選人評價的兩極化程度。

如果認知失調的理論是對的,那麼18歲那組人在選後對於當選人的評價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化,而17歲那組的兩極化現象會比較輕微。教授們研究了1976到1996年的各次大選,發現了實驗組的兩極化比控制組高出2至3倍之多。

裝睡的人叫不醒?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同時也就能夠理解為何「柯粉」、「韓粉」、「英粉」能夠如此堅定不移,保持歷久彌新的支持度——不是裝睡的人叫不醒,而是人的認知能力有先天的限制所致。

筆者在《看》雜誌184期曾經介紹過經濟學家對假新聞的研究,發現一個人閱讀新聞的範圍愈廣,閱讀的量愈多,都會增加個人對假消息的判斷能力。或許一個選民要跳脫認知失調的制約,也必須要靠更廣泛的閱讀、吸收更多元的知識,以及保持更開放的心胸。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