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漫畫家夏達同名作品的陸劇《長歌行》於2021年3月播出,故事以唐初「玄武門之變」為歷史背景,主要人物身處唐初與其他部落及前隋餘黨的政治角力中,當家仇遇上國難,當唐朝與突厥衝突,擺盪在不同陣營與立場中,他們是如何取捨的?讓女主角李長歌走出復仇陰影,走上正向光明之路的「道」又是什麼?
▲陸劇《長歌行》由迪麗熱巴飾演女主角李長歌。Getty Images
此劇男女主角為李長歌(中國女演員迪麗熱巴飾演)與阿詩勒隼(中國男演員吳磊飾演),兩人物均為杜撰,而對於其原型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李世民養女定襄縣主與其夫突厥人阿史那忠。歷史上,阿史那忠於貞觀三年在唐朝與突厥的戰役中,設計活捉頡利可汗獻給唐軍,後被封為左屯衛將軍,並迎娶定襄縣主,之後與定襄縣主回歸故土。但阿史那忠對大唐及其文化有強烈的歸屬感,一直希望能回到長安。後得太宗允許,兩人回到大唐,死後合葬於唐太宗昭陵旁,並立有「阿史那忠碑」。
何為道?李長歌的追尋與實踐
李長歌為李建成之女,自小受到李世民的刻意栽培,兩人可以說是情同父女。但玄武門之變後,濃烈的親情消弭在熾烈的復仇烈焰中,李長歌逃出長安,展開了復仇之旅,從幽州到㮶州,輾轉到草原,再回到長安,心中雖燃燒著熊熊的復仇烈焰,卻每每在大唐面臨危難的關鍵時刻,放下家仇襄助大唐,解除邊境部落與前隋的威脅,成就內心的大義。
阿詩勒隼與李長歌的心路歷程有些相似,他雖是可汗養子、鷹師首領,但在部落中處處受到排擠,還有一個時時想要置他於死地的「兄弟」──小可汗涉爾。雖然總是被親近之人傷害,但他與李長歌同樣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且一心想要和平,因而當前隋奕承公主架空其義父延利可汗,部落遭到空前危難時,他不計前嫌,與李長歌聯手化解大唐與阿詩勒部的危機。
愛情、親情、友情、家仇、國難貫穿著整部劇。李長歌與阿詩勒隼都是外剛內柔之人,兩人相知相惜,相互救援,雖然期間也曾因互屬不同陣營而相互廝殺,但最終攜手剪除共同的仇敵,保全家園,兩人也獲得了幸福,可以說是雙向奔赴的愛情。不過,愛情只是其中一個元素,更多的是不同人物的成長,或是個人心中的「道」的實踐與追尋。
李長歌的覺悟是漸進的,玄武門之變,父兄慘死刀下,她眼見李世民從屋內走出,身上染著鮮血,內心所求唯有手刃屠殺其家族的李世民。出逃後,她一心一意要報仇,先是偷了李世民的太子璽,前往幽州投奔堂叔,意欲借兵攻回長安,後輾轉至㮶州,因阿詩勒部來襲,而協助刺史公孫恆守城。
在㮶州她眼見老百姓對公孫恆的擁戴,也看到公孫恆作為父母官愛民如子的作為。當㮶州遭遇阿詩勒隼所率領的鷹師部隊數度進逼,屯田被毀,無以為繼時,刺史公孫恆決定獻城,並以項上人頭為代價,換取阿詩勒隼保全㮶州百姓性命的承諾。對於公孫恆殉城的選擇,李長歌悲痛中斥其為傻子,這麼做值得嗎?
公孫恆實踐了他做為護民官的「道」,而李長歌的道在何處?她再次面對「何為家?何為國?何為百姓?」的拷問。
再遇李世民是歷史上的「渭水之盟」時,當時阿詩勒部已經攻打至距長安僅40里的涇陽,長安僅有兵力數萬。李長歌來到李世民帳中,看到李世民為了大唐百姓,不顧個人安危御駕親征,復仇之心早已動搖。她了悟:場場戰事背後是千萬無辜的百姓。此時的她,早已將老百姓的福祉看得比家仇更重要。
因此,在得知阿詩勒部假意與大唐簽訂盟約,實則欲行刺殺李世民之實的陰謀時,李長歌義無反顧地搭救李世民。她想要看到老百姓安居樂業,她知道,李世民可以創造一個這樣的盛世。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道」
《長歌行》播出後,雖然有不少批評的聲音,像是不少場景穿插漫畫畫面、女主角造型不佳、男女主角CP(Character Pairing,指人物配對關係)感不強等。撇開這些因素,劇中不同角色的歷程與成長可說是正面積極的,戲劇所需的衝突,主要體現在不同陣營間的立場對立與糾葛,而非人性之惡的陷害。
其他不同人物在過程中也都經歷了成長,像是另一對CP:永安公主與杜如晦養子皓都。永安公主原本膽小、怯懦,但在流落民間,經歷自食其力的過程後,成為一個有擔當且心繫百姓疾苦的人;皓都則從冷血、唯義父杜如晦之命是從,變得心懷大義,且敢於直接面對自己對永安公主的情感。而一開始處處與阿詩勒隼作對的小可汗涉爾,也在解開與阿詩勒隼的心結後,擺脫了對他的妒忌之心,協助李長歌將阿詩勒隼從奕承公主手中救出,維護了他與阿詩勒隼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情。
此外,更有不少令人讚賞的精采人物,如㮶州刺史公孫恆、唐朝大將李靖。李靖在劇中是個豁達大度之人,不但用兵如神,且不計阿詩勒隼乃敵方部落將領,真心誠意地將自己的兵法精髓傳授於他。而其他人物,像是公孫恆的謀士以及他的侍衛,還有鷹師裡的將領,他們與李長歌以及阿詩勒隼間的情義,都令人讚賞。
精彩的人物,以及面對仇恨、逆境,卻能保有不動搖的善良與公義之心,引導他們朝向正向成長,使《長歌行》一劇充滿鼓舞人心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