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孩政策遇到躺平主義

哨子先生

習近平在5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將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簡稱三孩政策。會議稱,新政策「有利於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突然公布重大生育政策,原因是今年五月初剛公佈的人口普查數據。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人口總數雖超過14億,但出生人口數量為1200萬人,相比2019年的1465萬人減少了265萬人,降幅約18%,65 歲以上人口數量則增加 60%,占中國人口 13.5%,雖然略低於國際認為的高齡化門檻14%,但「老齡化已成為基本國情」。

其實這個人口普查數據也不見得真實,因為早在去年12月,中國官方就已完成人口普查,拖到現在才公布,而且公佈後馬上推出三胎政策。有專家認為中國人口很可能早就跌破14億,且老化問題非常嚴重,逼得黨高層不得不祭出措施,鼓勵大家開始生育。現在外界看到的2020年普查數據,應該是中共美化過的結果。

自由亞洲電台專文報導普查數據矛盾之處  

三孩政策是甚麼?

除了「開放第三胎生育」這個明確目標外,還真的沒人知道這個政策該怎麼實行?有何配套?獎勵機制和懲罰辦法是甚麼?政策要實施多久?週一公布至今已超過72小時,沒有任何官方機構可以給出一點說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困惑和不屑,中央也未提供任何定調後的應對機制,只有空泛政令口號。

這是中國共產黨掌權以來,第四次推行計劃生育政策。

第一次在1979年,中國政府推行「一胎化政策」。除少數民族等特殊情況外,針對全國人民嚴格實施「獨生子女」政策。

一胎化政策雖然成功減緩了中國爆炸性的人口增長,但也帶來不少弊端和侵犯人權的作為,例如強制避孕、強制墮胎間接導致孕婦身亡,以及虐殺女嬰、黑戶、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等人口問題。

這些獨胎子女童年雖被當成小皇帝伺候,但30多年過去後如今正好3、40歲,正是壯年精華時期,卻背負沈重的家庭負擔,也就是所謂的「421」家庭——夫婦兩人、上有四位長輩、下有一個孩子要養。

2013年,一胎化政策的問題逐漸浮現,當局放寬限制推出「單獨二胎」,意思是只要夫婦其中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胎,但兩胎之間要相隔四年。

然而這個政策毫無效果。2015年,當局再度放寬政策,打出「全面二孩」,雖然生育率一度上升(兩年後又開始下滑),卻仍然挽救不了高速老化的人口金字塔。

從一胎化到部分二孩、全面二孩,再到三胎,都是中共試圖對人類最基本生存權「生育」的控制。原本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教育水準提高、工作生活型態轉變,生育率下滑是自然現象。中共的一胎化政策以人為的方式扭曲了這個自然現象,硬是掐斷了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正常」的人口成長。隨著社會文化變遷和養育子女費用的增加,到了現代,雖然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了,這群育齡人口卻嚴重不足,且依然只願意生一個孩子,生育率的高速跌落是可想而知。

官方急推三孩政策,「躺平」的年輕人接收得到嗎?

躺平文化是甚麼?這是起源於百度的一個流行語,反應中國當代年輕人出於對國內壓抑的工作環境以及社會階級剝削的失望。這些年輕人認為,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的處事態度。具體內涵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及「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

就在官方大張旗鼓的呼籲大家多生孩,網上一片吐嘲讓這個三孩政策成效似乎還不用真正上路,就可預見結局。網友留言一個比一個絕:「我不買三輛勞斯萊斯是因為勞斯萊斯限購嗎?」、「不婚不育芳齡永繼,不生不養仙壽恆昌」

有人還寫了一副對聯:

上聯:一個家庭,二個夫妻,生三個孩子,養四個老人;

下聯:八點上班,晚九下班,費十分力氣,還百萬房貸。

橫批:不如單身。

好詩、好詩。

育兒成本過高、女性職業發展受限、住房問題、養老問題,中國現在要面對的狀況絕對無法只用開放生孩就能解決。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中國區主任Sophie Richardson表示,實施「三孩政策」只是中國政府為應對人口危機所採取的一個權宜之計,並不意味中國當局在改善人權、特別是婦女生育權利方面有所進步,這些才是社會願意積極生育的最重要因素。

 

延伸閱讀

人口普查數據感覺良好 官方為何還急推三胎政策?

中國宣布三孩政策 輿論不給力

中國「三孩政策」衝擊波:懷胎救國的生育大躍進...可行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貧困人口增加 消費低迷復甦停滯
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及民間學術團體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經濟衰退以來,由於家庭收入下降,消費者信心低迷,…
創業剛開始,就該想好如何瀟灑告別
每個創業的人,遲早都會離開自己一手打造的事業,不論是交棒、出售或是清算。曾撰寫《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小,是我故意的》…
雷根經濟學之父 預言比特幣結果
據CNBC報導,前美國總統雷根時期白宮預算辦公室主任、有「雷根經濟學之父」之稱的大衛.史托克曼(David Stockman)警告投資者,…
萬寶祿林淑惠 國中老師變身酵素女王
處理不完的公務、接不完的電話、開不完的會議,總是拿起電話來仔細交代祕書每日工作流程,每天忙進忙出的萬寶祿生技董事長林淑惠,卻依然活力十足,…
通膨來了,股票投資人怎麼辦?
通貨膨脹來了,朋友問我怎麼辦才好?他的問題很有意思:一方面,在通膨壓力下,全球央行將紛紛升息,勢必造成股市大跌,如果不趕快把股票賣掉,…
開心農產品 為地球打造善循環
自古以來,中國人皆重視飲食,中國傳統菜更位居世界五大菜之首。尤其在台灣,不止有吸引觀光客的夜市、隨處可見的小吃攤,…
天津「亞洲最大別墅區」 宛如空城
地中海風格的水邊別墅群、歐洲古典城堡式的五星級酒店、綠油油的高爾夫球場、琳琅滿目的商業街、還有那誘人的溫泉城……置身其中,…
京韻大鼓:我為北京奧運捏把汗
北京要開奧運哪, 我真覺得有點兒玄, 各國的選手飛向北京, 從飛機上往下看: 北京的上空黑煙滾滾, 就像一個大鍋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