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芳茗遠播」 窺見神州茶文化

▲日本明治時代,煎茶提籃茶器組(故宮南院),共24件,為野外喫茶時使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216期
謝平平

飲茶文化從中國發源到亞洲,歷經千年而不衰,中國、日本、台灣皆各有千秋,故宮南院有「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常設展,北院也有「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展出各式飲茶器具,可謂精美絕倫。不過,歷朝歷代的飲茶文化除了藉由器具的了解,從煮、點、煎、泡等動詞上,也可略窺一二。

 

北宋,定窯牙白劃花回紋茶托(故宮南院)。宋人習慣將茶盞、茶托一起拿起飲茶,茶托為中空形制。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宋,定窯牙白劃花回紋茶托(故宮南院)。宋人習慣將茶盞、茶托一起拿起飲茶,茶托為中空形制。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各朝茶葉形式都不相同

神州大地,穀物豐饒,神農氏嚐百草,中毒後發現有種南方嘉木的葉子可解毒;而自周公開始有了飲茶文化,漢朝楊雄、司馬相如、三國東吳重臣韋曜等人,雖帶起小範圍的飲茶習慣,但尚不普遍。

魏晉南北朝清談的修道文化盛行,飲茶者大增,唐朝已開始對茶的買賣課稅,可見飲茶在當時已成市井文化。唐朝陸羽《茶經》一書中,記載時人將茶葉與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等,共同煮沸後飲用,像是在吃粥,南方人稱之「茗粥」。

但陸羽深得飲茶真味,對此種方法大為反對。出生約晚陸羽半世紀的詩人盧仝以《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聞名,「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形容茶湯顏色與茶末隨著滾沸的水上下起伏,有如白花浮光,可見陸羽煮茶之法已為後人所追隨。

 

北宋使用器具將茶葉碾碎。圖片來源:「方圓廣舍人文空間」粉專

▲北宋使用器具將茶葉碾碎。圖片來源:「方圓廣舍人文空間」粉專

 

北宋有客來敬茶的習俗,飲茶成為全民運動。愛極舞文弄墨的宋徽宗在位25年,登基第七年即出版了《大觀茶論》,完整記錄北宋採茶、點茶、用水、器具與方法,讓後人一睹北宋的富庶。

故宮展出的各式茶具也告訴後人,各朝的茶葉形式都不相同。唐人有切碎、炒煎、搗碎等多種樣式,將其煮泡飲用;宋人則以團餅為主,「點茶」前將茶葉撥下一小塊,碾成粉末狀,以熱水點啜,並以茶筅劃圈攪拌,多次重複,打出綿密泡沫,對顏色與口感都非常講究。

 

明朝唐寅〈煎茶圖〉。題跋為:「腥甌膩鼎原非器,曲几蒲團逈不塵。排過蜂衙窓日午,洗心閒試酪奴春。」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朝唐寅〈煎茶圖〉。題跋為:「腥甌膩鼎原非器,曲几蒲團逈不塵。排過蜂衙窓日午,洗心閒試酪奴春。」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灣茶席自創獨特品味

明太祖則「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類似今日的泡茶方法,使用器具十分簡單,茶壺、茶鍾轉為主要茶具;而宜興紫砂、朱泥茶壺在明末興起後,受到清朝皇帝康熙、乾隆的喜愛,多次下令仿製。

泡茶文化也因移民之故,傳入台灣,但台灣茶文化是在承繼了中國、日本各門派的飲茶文化之後,又自創獨特品味,如現在亞洲飲茶喜愛使用的茶席,就是由台灣開始的。

從歷代飲茶文化發展來看,其興盛與式樣都與當時的人文活動、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走一趟故宮,了解更多的飲茶趣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消費券離成功有多遠?
政府在1月18日發放了消費券,而且從當天開始就努力宣傳說消費券政策成功,不少民眾可能也被政府宣傳引導而認為政策成功。然而消費券政策是否成功…
老咖啡店達人Hally Chen 以熱情發掘醇厚生命故事
走進過年前的台北市迪化街,所有店家不約而同忙著備貨,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大節日,藏不住的躍動、歡騰在各個角落飛揚。穿過擾攘的人群,踏上隱身於「…
望子女成龍鳳 「踩生」搶美貌醫護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生育子女的事情上,中國東北有著獨特的地域習俗。在中國東北,常聽有的大娘問鄰家的大嬸:「你兒媳婦還沒動靜?」…
春天的笑容
春天來了!目前定居美國紐約州的阿丹,以一幅青春洋溢的畫面來表達人們心中的雀躍! 這裡是阿丹居住的小鎮裡一所學院(相當於台灣的高中)的校園…
中國比印度落後在哪裡
曾震驚世界的六四屠殺,已經整整20週年了,經過這樣長的時間段,中國不要說根本沒有走向民主,甚至連當年到底殺害了多少平民,政府都拒絕公布,…
低利率加人口老化的共伴效應
經濟問題通常錯綜複雜難以理解,更不要說如何預測或因應了。但有一類的經濟問題,我們很早就能夠察覺,並及早準備(如果有解決辦法的話):…
歷史上的「赤馬紅羊劫」
在中國歷史上,每遇「赤馬紅羊年」,大多會發生與國家有關的災禍,故有「丙午丁未之厄」的說法,也稱「赤馬紅羊劫」。根據萬年曆,下一個「…
小孩做錯事,你凶不凶?
常常開玩笑問我兒子,爸爸跟媽媽你比較喜歡誰?兒子以前會開心地說:「都喜歡!」可是最近問他,答案卻不一樣了,他會說:「喜歡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