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芳茗遠播」 窺見神州茶文化

▲日本明治時代,煎茶提籃茶器組(故宮南院),共24件,為野外喫茶時使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216期
謝平平

飲茶文化從中國發源到亞洲,歷經千年而不衰,中國、日本、台灣皆各有千秋,故宮南院有「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常設展,北院也有「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展出各式飲茶器具,可謂精美絕倫。不過,歷朝歷代的飲茶文化除了藉由器具的了解,從煮、點、煎、泡等動詞上,也可略窺一二。

 

北宋,定窯牙白劃花回紋茶托(故宮南院)。宋人習慣將茶盞、茶托一起拿起飲茶,茶托為中空形制。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宋,定窯牙白劃花回紋茶托(故宮南院)。宋人習慣將茶盞、茶托一起拿起飲茶,茶托為中空形制。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各朝茶葉形式都不相同

神州大地,穀物豐饒,神農氏嚐百草,中毒後發現有種南方嘉木的葉子可解毒;而自周公開始有了飲茶文化,漢朝楊雄、司馬相如、三國東吳重臣韋曜等人,雖帶起小範圍的飲茶習慣,但尚不普遍。

魏晉南北朝清談的修道文化盛行,飲茶者大增,唐朝已開始對茶的買賣課稅,可見飲茶在當時已成市井文化。唐朝陸羽《茶經》一書中,記載時人將茶葉與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等,共同煮沸後飲用,像是在吃粥,南方人稱之「茗粥」。

但陸羽深得飲茶真味,對此種方法大為反對。出生約晚陸羽半世紀的詩人盧仝以《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聞名,「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形容茶湯顏色與茶末隨著滾沸的水上下起伏,有如白花浮光,可見陸羽煮茶之法已為後人所追隨。

 

北宋使用器具將茶葉碾碎。圖片來源:「方圓廣舍人文空間」粉專

▲北宋使用器具將茶葉碾碎。圖片來源:「方圓廣舍人文空間」粉專

 

北宋有客來敬茶的習俗,飲茶成為全民運動。愛極舞文弄墨的宋徽宗在位25年,登基第七年即出版了《大觀茶論》,完整記錄北宋採茶、點茶、用水、器具與方法,讓後人一睹北宋的富庶。

故宮展出的各式茶具也告訴後人,各朝的茶葉形式都不相同。唐人有切碎、炒煎、搗碎等多種樣式,將其煮泡飲用;宋人則以團餅為主,「點茶」前將茶葉撥下一小塊,碾成粉末狀,以熱水點啜,並以茶筅劃圈攪拌,多次重複,打出綿密泡沫,對顏色與口感都非常講究。

 

明朝唐寅〈煎茶圖〉。題跋為:「腥甌膩鼎原非器,曲几蒲團逈不塵。排過蜂衙窓日午,洗心閒試酪奴春。」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朝唐寅〈煎茶圖〉。題跋為:「腥甌膩鼎原非器,曲几蒲團逈不塵。排過蜂衙窓日午,洗心閒試酪奴春。」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灣茶席自創獨特品味

明太祖則「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類似今日的泡茶方法,使用器具十分簡單,茶壺、茶鍾轉為主要茶具;而宜興紫砂、朱泥茶壺在明末興起後,受到清朝皇帝康熙、乾隆的喜愛,多次下令仿製。

泡茶文化也因移民之故,傳入台灣,但台灣茶文化是在承繼了中國、日本各門派的飲茶文化之後,又自創獨特品味,如現在亞洲飲茶喜愛使用的茶席,就是由台灣開始的。

從歷代飲茶文化發展來看,其興盛與式樣都與當時的人文活動、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走一趟故宮,了解更多的飲茶趣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01之鷹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中文不太流利的阿丹,用心拍出一張張照片,不用言語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畫面的意涵。幾乎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山區與美景,…
神奇小夫妻新聞的出現究竟為了甚麼
中國有句成語:「無巧不成書」。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故事。 在中國,因為人口眾多,人們又喜歡取單名,導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
走進花蓮 親賞太魯閣國家公園奇景
一到花蓮,開始期待簡單的生活方式,與蟲鳴不缺席的自然環境。彷彿土地寬闊了,空氣清新了,沒甚麼事值得放在心上了。…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蘇清標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楊家老架」太極拳掌門人蘇清標老師,年近60,所習「楊家老架」共108式。擁有碩士學歷的蘇清標很健談,雙眼炯炯有神,步伐穩健,一副「練家子…
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平權行動」
1961年3月6日,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或稱「優待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