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夏日飲水智慧

▲日常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而且不宜狂飲。Adobe Stock
第215期
江禹丞

兒時,長輩總是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們──大熱天時不要喝冰水,以免傷身。還有一個關於道士喝涼水的故事,提醒我們喘吁吁時不要急著喝冷飲,至今仍印象深刻。

婦人倒水加米糠的故事

以前有位道士,大熱天時,因為趕路而大汗淋漓且口乾舌燥,路經一戶人家時,向一位婦人討碗水喝。

這位婦人雖然給道士倒了一碗冷水,卻在他要大口喝水前,在碗裡灑上米糠。道士不明白這婦人究竟有何用意,雖然心中感到不悅,也只能默默地一邊吹走碗裡的米糠,一邊慢慢喝水。

等到道士喝完水後,婦人這才解釋,她是擔心道士在喘吁吁的情況下急於喝水會岔了氣,才會在水中加入米糠,讓他必須吹開米糠,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老祖宗很久以前就有「喘」時不能喝水的觀念,其實婦人的考量也是有其根據。在炙熱的夏天,如果在滿頭大汗的情況下大量喝冷飲,雖然暢快,卻容易導致汗毛孔收縮,排汗不暢,反而造成身體無法順利散熱。

其實,運動後也不要急於大量喝水,若真的很渴,可以像馬拉松選手,在運動中通常只喝一小口的溫水,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

戒飲涼水防疫病

袁祖志在19世紀撰寫的《中西俗尚相反說》中記載:「中土戒飲涼水,以防壞腹,泰西務飲冷水,以為除熱;中土酒必溫而飲之,泰西則皆冷以嘗之。」早期中國人喝煮沸過的水,不僅僅是為了養生,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防疫」,藉由煮沸的過程,消滅水中的病菌,以免喝壞肚子,長久以來都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習慣。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黃帝內經》中記載:「形寒飲冷則傷肺。」意思是外感寒邪,加上飲食生冷,容易由胃寒導致肺寒而傷肺,正確喝水才能解身體的渴,也避免無形中傷身。

炎炎的夏日裡,每天喝足夠的水有利於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不過如何喝水也是一門學問。

正確喝水的4個要點

1. 適量喝

有人把喝水當瘦身或排毒的方法,一天喝上3,000至4,000多毫升,但「豪飲」的背後潛藏著風險,飲水過量也會「水中毒」。平常的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健康且腎功能正常的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為「體重公斤數×30毫升」,大約在2,000毫升上下。一些心衰竭、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喝過多的水,感冒發燒或有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則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水。

2. 慢慢喝

「豪飲」開水看似暢快,不過卻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平時喝水可以慢慢的喝幾口水,含在口中再分幾次慢慢咽下,這樣才能讓口腔、喉嚨滋潤,有效緩解口渴。

3. 溫溫喝

溫水暖腸胃,喝冰水容易刺激腸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另外喝溫熱的開水,可以提高體溫,助於排汗,透過汗液散除熱氣,達到真正的消暑、解渴效果。雖然說是喝溫開水為佳,也要注意水溫不要過熱,以免破壞食道黏膜。

4. 淡淡喝

大量流汗後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電解質,因此天熱時應補充攝取一些鹽分或運動飲料,預防出現低血鈉或體液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