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出現糧食危機的苗頭

▲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8月罕見承認,以小麥為主的夏糧收購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千萬噸,下降近20%。圖為河北省邯鄲市的一處麥田。Getty Images
第215期
李正鑫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8月17日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稱,「十四五」(指2021年至2025年的中國國民經濟計畫)期間,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三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缺口約為2,500萬噸。

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

報告稱:「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村民生短板(缺陷)突出、村莊分化日益加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中國的糧食至今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但根據中國外管局6月底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外匯儲備淨值(外匯儲備總額減去外債總額)為9,660億美元,跌破一兆美元,是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值,這對用於購買進口糧食的外匯造成相當的壓力。

習近平呼籲節約糧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呼籲要節約糧食,杜絕餐飲浪費,敦促通過立法和監督制止餐飲浪費,亦讓外界猜測中國糧食安全是否存在隱憂。

據《自由亞洲電臺》8月17日報導,有學者認為,糧食問題本來應該通過市場來解決,政府起一個協調作用,但現在卻把壓力下壓到老百姓那裡,就變成了一場政治運動。政府機關的浪費很驚人,共產黨大量的浪費是看不到的,國家級或省一級政府機關的內部食堂,那種奢侈消費,是慷國家之慨,這些都是長期存在的。

在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將透過多種立法、決定等形式,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做出具體明確規定。

據官媒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介紹稱:「將在具體立法工作中,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強化管理,有效減少損失浪費;特別是在餐飲消費環節,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

對此有民眾質疑,這是限制餐飲消費還是浪費?什麼標準算是浪費?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糧食危機迫在眉睫,特別是有關夏糧的消息更是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糧食危機越來越近

8月12日,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罕見承認,以小麥為主的夏糧收購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千萬噸,下降近20%。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938.3萬噸。

對此,河南學者唐光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中國的糧食危機越來越近,這也讓北京官方擔憂,於是頒布各種相應措施。「河南是全國有名的糧食主產區,這樣一個農業大省,糧食不僅供給河南本省民眾,也供應全國。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特別大,尤其是播種期、春耕期趕上封村、封路,後來又是大雨、水災,所以影響是很大的。」

過去數月,中國主要農產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洪災、蟲災等災害,農作物受嚴重破壞,但中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近日在記者會上反而大膽預測,今年會是大豐收之年。

「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據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稱,5月底,文章作者了解到老家河南周口的小麥收割情況,普遍減產三至四成。不過,河南當地媒體仍然一片歡騰,宣布「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這樣的宣傳,既是一種「思維定勢」,也是「政治正確」,報導糧食減產,恐怕要上級批准才行。

文章說,虛報產量不可怕,減產也不可怕。但是,當減產的同時,又虛報產量的時候,就非常可怕了。那麼,存不存在並沒有減產,而收購不上來的情況,也就是糧食還存在農民家裡?答案是否定的。其結論就是,中國的糧食收購過去20年完成得非常好,糧食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種糧庫裡,農民手裡沒有餘糧了。

對於今年中國各地夏糧徵收受挫,河南洛陽農民對《自由亞洲電臺》說,糧食減產與耕地被過度開發有關:「過度的開發、過度的徵地,導致老百姓中很多人沒有土地可種植。農民平時靠買糧食生活。我們當地現在很多土地被徵收,老百姓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年輕人大部分出去打工。」

當占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14億百姓糧食不保,天災人禍不止,恐怕問題將非常棘手,或將危及政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