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癲狂 官方「割韭菜」

▲諸多分析認為,中國股市遭受最大損失的都是散戶投資者,官方則會「割韭菜」。Getty Images
第214期
李正鑫

在武漢肺炎疫情和《港版國安法》的不利影響下,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卻脫離經濟基本面逆勢上漲,而散戶投資者被戲稱為「韭菜」。諸多分析認為,遭受最大損失的都是散戶投資者,慘遭官方「割韭菜」。

7月13日,中國股市全面收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在3,443.29點,上漲了1.77%。滬深300指數也收升2.1%。科技股較多的創業板指數收升3.994%,觸及自2015年11月26日以來最高。先前一週該指數上漲12.8%,週線漲幅為自2010年推出以來最高;該股指今年累計上漲61%。

香港股市雖然在《港版國安法》的陰影下,不少外資計畫撤離香港,但股市在中資帶動下,仍然跟隨中國內地股市大幅上升。

大股東陸續減持套現

正當中港兩地股市交易火爆之際,中國媒體陸續報導,各大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卻在這個時候陸續減持套現,總計有超過四百家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的減持股份。而減持的股東更有國家資金背景,包括社保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大基金)這些所謂的「國家隊」。

正當散戶投資者們把資金投入股市之際,新一輪的上市公司解禁潮也來臨,意味著大股東可以減持股份套現。與此同時,多個互聯網公司創辦人也加入減持行列。例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減少過2.3386億股,持股比例首次減至不足5%,保守估計馬雲套現了約430億元(人民幣,下同)。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也多次減持騰訊股票,涉及資金近70億元。

隨著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續大規模減持,各界有諸多質疑:這次是牛市?還是重複過去幾年股災的悲劇呢?

天鈞政經解讀北京意圖

海外獨立智庫「天鈞政經」在《港股和A股連漲 人造牛市與金融戰》影片中解讀了北京當局的意圖:

首先,就是讓股市容納多餘的資金,不至於在金融系統空轉,以及氾濫在經濟各領域,否則近年來北京高層就不會不斷高喊「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其次,北京當局近年來不斷發聲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同樣收效甚微。股市的賺錢效應,使原本用於即期的消費轉化為股票投資,讓百姓們嚐到「甜頭」,從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等到北京當局開始「割韭菜」的時候,醒悟已經晚了。

最後,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港幣匯率盯緊美元,而在港股上市的中資金融類的股票中,外資持股比例較高,那麼《港版國安法》實施的敏感時刻,如果外資集體拋售中資概念股,後果會怎樣?因此,這也是一場金融保衛戰。如果股市上漲,外資撤離動力減弱;而如果外資撤離,中資則奉命吸收籌碼。

割韭菜悲劇不斷重演

7月13日,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香港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教授表示:「在(中國)國內是『國家隊』說了算,怎樣會把好處給我們這些老百姓呢?那些做莊家的,當然和『國家隊』有聯繫,他們財大、消息廣,又可以集合很多人一起做,所以市場就不斷上升了,但當他們沽空的時候,韭菜們就被人收割了。」

這種在金融市場割韭菜的方式,過去多年不斷重演。

在政策市的影響下,2014年滬指(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上升53%,深證成指(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上升34%,跑贏全球股票市場。不少大學生、大媽、村民紛紛進入股市,但隨著高位套現規模過大,股市不可阻擋地快速下跌。官方出手後也難阻A股弱勢,終開始長達5年的熊市。

為何散戶投資者被叫做韭菜?

由於韭菜是一種很堅韌的植物。只要根部存在,照射陽光,定期澆水,即使農夫拿鐮刀切斷上面的菜葉,過不久還是會源源不絕再長出來。

而在市場機構眼中,總會有源源不絕的新散戶投資者投入到市場內。因此中國的資本市場,便將這些人戲稱為「韭菜」。這些散戶投資者會隨著股市開始上漲不停買進,使股市繼續像韭菜生長一樣。

等到股市漲到差不多以後,機構、上市公司大股東們便會大舉賣出,讓股市迎來一波下跌。這時這些新散戶投資者們就會被套在高位,導致認賠出場。這就是所謂的「割韭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