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零確診後 台灣小商家如何防疫?

▲台灣民眾具有高度警覺心,並全力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進入商家室內量體溫、雙手噴酒精消毒都已經成為習慣。Getty Images
第211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4月中旬,台灣在四天當中出現三次零新增確診案例,儘管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表示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儘管國人知道疫情不會就此結束,而且隨後便發生敦睦艦隊事件,但對許多的小店家來說,這幾天的零確診是莫大的鼓舞。一位開餐廳的朋友說,聽到零確診時,眼眶都紅了,難掩激動之情。因為這一陣子,他每天都在掙扎,到底是要咬牙撐下去還是要收攤結束營業。

小店家被大企業取代

事實上,在疫情肆虐之下,全世界的店家都面臨類似的問題。而小商家一向是民生經濟的基礎,也是創業與就業的大本營。以美國來說,全美約有3,000萬家小企業,聘用了高達5,900萬人。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預測,按照目前美國各州的防疫措施,如禁止外出、軟封城、命令非基本需求行業暫時停業等,有一半以上的店家撐不到今年夏季。原因很簡單,小店家的資金薄弱,無力長期對抗。

更深一層的問題是,店家一旦倒閉,原有的市場地位便立即被其他企業所取代。而小店家大量倒閉,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企業、大財團。小店家被迫在狀況最糟糕的時候退出,而擁有龐大資金的大企業、金主、房東正好以最便宜的價錢,輕鬆拿下市場;或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替代商品或服務。等疫情結束,市場恢復秩序,小店業主大多無力復業,眼睜睜地看著大企業奪走市場。

優勝劣敗弱肉強食本來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現象,甚至是必要的現象。但是短期間小店家大量滅亡,被大企業所取代,對市場生態的多樣性將造成重大衝擊。結果就是一個沒有特色、缺乏創意、失去活力的經濟環境。請想像一個只剩大賣場、outlet或連鎖超商的社區經濟。這樣的比喻雖然有些誇大,但市場演變方向大致如此。美國有很多熱心人士對此一趨勢憂心忡忡,到處奔走呼籲,有的甚至建立網站,鼓勵人們支持地方上的小店家,先預付一筆款子給小店,等疫情過去,封鎖令解除之後再慢慢取貨。當然,這是杯水車薪,效果很有限。

但台灣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我們沒有封城,大部分商家也沒有被勒令停業,只是消費者很小心,導致商家門可羅雀。而且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防疫工作做得相當好,社區感染風險也受到很好的控制。這是第一線防疫人員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具備高度防疫意識的表現。台灣民眾很早就對病毒具有高度警覺心,並全力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國人普遍小心,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已經成為習慣。大家積極配合防疫的各種社會動員,如地方機關、社工、里長、警察、志工等,讓居家隔離、檢疫執行得非常徹底、非常認真。這是一個社會防護網,配合防疫中心的指揮,有效阻卻病毒的傳播。我們可以從幾次本土不明感染源案例都沒有引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得到證明,我們的社會具有一定程度的警覺心和防護力。

在資訊透明之下,良好的防疫成績讓人民建立信心,從而也漸漸安心。人民知道這樣防疫是可行的,對病毒固然要小心,但無需恐慌。於是早期的恐慌行為,如衛生紙搶購、賣場掃貨等如今已經消失。

建立消費場所防疫標準

接下來,小商家所關心的生意蕭條問題,是否會隨著防疫信心的建立而有所改善呢?我認為機會很大,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商家必須符合防疫標準,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讓消費者放心。否則好不容易撐到零確診,消費者回來了,卻因為疏於防範,導致另一波社區感染,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很多商家已經主動採取各種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例如風景區停車位半滿發出警訊、夜市有專人提醒保持距離、協助引導人流、入口處量體溫、商家設有乾洗手、用餐隔板,定時消毒桌椅門把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作為。別小看這些個簡單的措施,只要認真執行,不但可以防止病毒擴散,也可以讓消費者安心。

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乾脆由政府出面,制定一套商家的防疫標準,讓業者有所依循,甚至可以取得認證。當然,符合標準取得認證不能保證絕對沒有病毒,但至少表示合格的商家具有一定等級的防護措施,消費者相對可以比較放心。

從另一個角度看,要求全體國民長期戒慎恐懼也不是辦法,人不可能永遠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總要適時得到緩解。於是零確診就成了所謂「報復性消費」最好的藉口,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擋都擋不住了。此時不如順勢制定一套消費場所的防疫標準,嚴格要求店家和消費者遵守,化解潛在的危機。這樣,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得到喘息,一方面化解店家生意危機,再一方面還可降低報復性消費所帶來的傳染風險。似乎是個三贏策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戴士杰 找到協助他人的指南與寶典
「我從小就覺得跟周遭的人格格不入……」TPD顧問戴士杰說。 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可以安安靜靜地聽完一堂課,一定得很努力地找事情做,…
你該考研究所嗎?(之二)
雖然讀研究所看來有不少好處,但是在一個年輕人決定投入時間、金錢、與精力,拚一個研究所學歷之前,不妨先問自己:自己對職涯前途的想像是什麼?…
龍岡圖書館 混搭卻美味
騎著摩托車穿過蜿蜒小路,四層樓高的白色建築赫然出眼前,「終於找到了。」我拿下安全帽,不禁鬆一口氣。這間2015年底開幕的市立圖書館分館,…
「Laya Now」APP數位化助攻 拉亞漢堡店面年營業額逾20億
拉亞漢堡順利度過疫情,甚至因為「數位化」有成,逐步墊高營收。選擇數位轉型的這條賽道,讓拉亞漢堡穩紮穩打,在連鎖早餐中占據一席之地,…
李白、朱元璋都是「韓籍」?
反韓浪潮過去幾年來在台灣屢見不鮮,而亞運「楊淑君事件」無疑將這股不滿情緒推向高峰,不僅各式網路笑話應運而生,例如:地瓜因為台語音為「韓籍…
數位時代轉型難? 從人才、組織與溝通打通關節
數位化時代,各種相關商品、工具、平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數位開發人員或經營管理人才的技能也在不斷蛻變。但企業在推展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
福頂打造台灣奇「雞」蛋
車子停在台南市郊區的產業道路上。當紅色鐵門緩緩開啟後,映入眼簾的是四大棟白色廠房、兩座發電廠、一個蓄水池。由於空氣中聞不到一絲異味,…
84歲梅鐸「梅開四度」 前妻鄧文迪引關注
2015年歲末,國際知名傳媒大亨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與美國前超模潔芮•霍爾(Jerry Hall)宣布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