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北市汐止區,從「台北盆地三大湖」之中最大的金龍湖進入,一面靜謐的湖泊藏在山林步道的深處,它有個引人遐思的美麗名字──「翠湖」。
時序為陰晴不定的春末,一早我們就被大雨淋成落湯雞,狼狽不堪的模樣連路過的街貓都會訕笑;然而踏上步道時已漸次放晴,陽光灑進蓊鬱的林間,滿眼綠意更顯青翠,受到潤澤的花草樹木展露無聲的歡愉。小小的山澗流過腳邊,光影交錯間,活躍的生命韻律昭然若揭。
▲礦場歷史說明牌。楊櫻淑攝影
訴說歷史的礦坑遺跡
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座神祕的遺跡,這是1901年由日本人村山嘉吉郎開礦的「北港二坑礦場遺址」,之後幾經波折,1933年由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取得開坑權,吸引了周邊區域如內溝、汐止八連的農民前來當礦工,當時他們的上工路線便成為後來的登山步道。
▲傾頹的牆面上有新的生機。楊櫻淑攝影
▲那扇老窗子也是煤礦業興衰的見證者。楊櫻淑攝影
▲二坑礦場的另一處遺跡。楊櫻淑攝影
布滿青苔的斑駁磚牆,幾乎要淹沒在荒煙蔓草中,它們是台灣煤礦業興衰的見證者。即使無法言語,歲月在它們身上刻畫歷史,也能讓後人藉此撫今追昔。在群樹環抱下,矗立多年的礦坑遺跡別有一種蒼涼的美感,或許就是這股對命運不屈不抗、逆來順受的堅定,讓我們無法移開視線……
▲小小的山澗流過腳邊。楊櫻淑攝影
而翠湖的由來,也與二坑礦場有關。原本它只是北峰溪在溪床底下的一汪小深潭,由於採礦挖出的廢土任意堆置在山谷裡,堵塞了水道,經年累月下,溪水匯聚成為湖泊。1970年礦場停止開礦,近年來經過汐止市公所的整頓與推廣,翠湖周邊遂成供民眾休憩的森林公園。
▲翠湖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楊櫻淑攝影
環湖一圈僅需15分鐘,然而翠湖可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周邊長滿野牡丹、野薑花等植物,也有在繁殖季節具強烈攻擊性的台灣藍鵲,更不乏魚類優游湖中,其中還有保育類的「台灣細鯿」,翠湖是其最後的原棲地。湖光山色,幽靜迷人,此處適合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朋友來趟假日輕旅行。
▲碩果僅存的幾朵油桐花,點綴著濕潤的土地。楊櫻淑攝影
尋覓油桐花
此行我們鎖定翠湖,原本是為了要追尋「五月雪」──油桐花的芳蹤。在每年春夏交替之際,途經嘉義以北的山區,或東部的花蓮、台東,尤其是桃竹苗一帶的客家庄,可曾見過滿山遍野盡皆白頭的美妙景致?
油桐樹在台灣的廣泛種植,源自日據時代,由於日本人重視其經濟價值,於是從中國長江流域一帶引進,鼓勵農民大量種植。油桐木可以製作家具、牙籤、火柴棒等生活用品,而桐油是製作油漆的重要原料,1960年代達到產業巔峰期的美濃油紙傘,就是以桐油來加強防水功能。而在台灣最常見的油桐樹,是名叫「木油桐」的樹種,占台灣油桐總數超過90%。
生命力很強的油桐樹,曾是早期客家人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常被用來形容性格堅毅、節儉的客家人。隨著時代變遷,雖然油桐樹的經濟價值已不復存在,但是其強韌的生命力,至今仍象徵著客家人在環境不斷變遷的淬礪與考驗中,依然堅守傳統、從不忘本的可貴精神。
▲生意盎然的步道。楊櫻淑攝影
可惜花開有時,這次我們慢了一步。近來連日大雨已將油桐花悉數打落,只剩幾朵我見猶憐的優雅白花,零星點綴著濕潤的土地,令人不由得心生「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感慨。想像那片落英繽紛的美景,心中暗暗決定:來年一定要好好把握賞花的機會。
改天,來翠湖感受一下人文歷史與自然美景交融的雙重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