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客建立長期關係

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來臨!?

有越來越多媒體做訂閱制。Fotolia
第203期
曾允盈
商業模式正在轉變。《訂閱經濟》一書指出,世界正從產品導向轉為服務導向。何謂訂閱制?傳統產業適合轉型訂閱制嗎?對任何想轉型的企業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可以提供訂戶哪些新服務?如何和客戶建立長期的關係?

無論媒體、軟體或零售業,越來越多企業對「訂閱」(subscription)這樣的商業模式感到好奇。直觀來看,訂閱能有穩定的現金流,還能降低吸引新客的行銷成本。

所謂「訂閱」,原本是指支付一筆固定費用就可得到固定的商品或服務。一般人所熟悉的訂閱服務,如早期的訂羊奶,訂報紙、雜誌、第四台,以及線上串流音樂、影片服務等。

▲經濟專家王伯達的訂閱制專欄為「你的總體經濟顧問」。王伯達提供  

觀察點1》產業已從產品導向  轉為服務導向

Spotify2006年才創立,當時Netflix還是一家光碟出租公司,如今這兩家提供娛樂服務的公司在各自產業中,營收的占比已經非常高。它們沒有銷售實質商品,但創造出全新的市場和服務,讓人望塵莫及。

▲傳統商業模式和訂閱制新商業模式的差異。圖片出自《訂閱經濟》  

「我們正處於商業歷史的關鍵時刻,而且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全新轉變。」雲端軟體服務商祖睿公司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左軒霆(Tien Tzuo),其著作《訂閱經濟》一書認為,多數產業正從過去的產品導向,轉為服務導向。

《訂閱經濟》中提到,1955年《財星》的500大企業中,至今屹立不搖的大型製造商如奇異(GE)或IBM,已經不再談主機架構、電燈或發電機,談的是提供甚麼「數位服務」,服務更是主要的營收來源。國際數據公司甚至預估,到2020年,全球會有50%大型企業的業務重心,是創造數位加值的產品和體驗。

在知識平台PressPlay推出訂閱專欄「你的總體經濟顧問」的經濟學者王伯達,具備證券分析師執照與多年國際企業併購財務顧問經驗,長年關注經濟與產業發展,著有《民國100年大泡沫》、《美元圈套》、《預見未來》等書。談到訂閱經濟這個早就行之有年的商業模式,王伯達認為,除了訂報紙、訂羊奶、手機月費定期扣款外,主要是科技的發達造就了各產業的轉型,如今談到訂閱制時,多半是指網路科技服務商品的銷售模式。

▲Fotolia  

觀察點2》甚麼是訂閱制?其商業模式為何?

那麼,甚麼才是網路科技潮流下的訂閱制?

首先,不是固定一段時間收一筆費用就是訂閱制,《訂閱經濟》指的是「企業和客戶建立長期關係的一種方式」。

有一句知名的商業陳述可以說明何謂訂閱制:「顧客想買的不是鑽孔機,而是牆上那個孔。」可以這樣比喻,傳統企業專注在賣鑽孔機,訂閱制企業賣的不只是鑽孔機,而是讓你持續用最快、最低成本的方式得到牆上的孔。

過去多數企業是生產產品,找到有需求的客戶,這段關係就結束了,直到下次購買才會再有聯繫。雖然企業掌握了品牌和產品,但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顧客,也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快速追蹤。想了解顧客對自己的產品滿不滿意,成本很高。訂閱制最大的優勢是更能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進一步改善體驗。

《訂閱經濟》中談到幾個訂閱制和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差別:一、新的商業模式聚焦在體驗和價值,原來的商業模式聚焦在產品。二、產品(服務)不再是單一定價,而是能做到客製化服務和客製化定價。三、顧客變成訂戶,不只在意一次性的銷售,而是如何和客戶建立長期的關係。四、顧客獲得的價值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時間越來越高。

不斷因為顧客的回饋調整服務,是訂閱制很重要的價值。單純只是賣給既有顧客一樣產品,而不重視顧客的反饋,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那訂閱恐怕有可能淪為會員制而已。  

觀察點3》媒體「付費牆」 你願意花多少錢看新聞?

提到「訂閱」,多半人會想到媒體,但傳統的「訂戶」和網路科技時代的「訂閱」有何不同?

確實有越來越多媒體做訂閱制。《連線雜誌》(Wired)前總編輯克瑞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2009年曾經出版《免費》(Free)一書,深入剖析免費的「價格效果」,靠免費可以得到甚麼收益,這樣的媒體思維已經行之有年。

在過去,報紙、廣播、電視當道的大眾傳播時代,讀者的確一直都在接受「免費新聞」,只要購買電視、收音機、報紙,就可以獲得免費資訊,媒體活下去的方式多數來自廣告主。《免費》一書中寫到的媒體情況,記錄了當時媒體業者思考的方式。

巨變來自科技,個人使用的小型錄音機、攝影機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普及;第一個全天候長時間播放的專業新聞頻道CNN在1980年成立,爾後新聞台越來越普及蓬勃;媒體和大眾對於新聞內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重要的是個人記錄裝置和網路,持續影響所有人。

也就是說,因為技術的里程碑,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和攝影師,人人都可以是一個「自媒體」。製作內容的門檻下降,新聞時常供過於求。在網路媒體世代,更有許多互動方式,包括即時發表意見、觀眾之間的即時討論等,是傳統媒體很難做到的,科技早就改變了媒體的生態。

王伯達也提到,臉書崛起的時候,品質雖不能和《紐約時報》相比,但臉書因為演算法,可以提供每個人最在乎的內容,對一般人來說更有意義。在資訊的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所有內容都是免費的,甚至連《紐約時報》在這個浪潮下,也曾經把付費閱讀的專欄改成免費。

然而,近幾年不可忽略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歐美媒體出現了「付費牆」(Paywall),也就是對線上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的模式。除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大報外,包括《連線雜誌》、《彭博商業週刊》、《大西洋》等知名雜誌,甚至不少網路原生媒體Quartz、BuzzFeed News也加入戰局。

華文媒體中,《端傳媒》2015年在香港創辦上線,2017年實行付費訂閱制。台灣《蘋果日報》網站今年4月1日起正名為《蘋果新聞網》,7月4日宣布網路內容開始收費,是台灣四大報中,第一個做訂閱的紙本媒體。《蘋果新聞網》宣布訂閱制起跑10天,累計付費會員跨過10萬人門檻。

多數媒體從完全免費到現在付費牆林立,十年內甚麼事情改變了?在社群平台當道、手機成為資訊內容主要載體的時代,除了媒體逐漸發現依賴廣告主的商業模式,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多廉價的資訊內容,原創、有深度的內容反而會被束之高閣以外,早在2012年,Google已經超過全美報紙和雜誌加起來的廣告數量,社群媒體拿走絕大部分的廣告,媒體原有的商業模式岌岌可危,「付費訂閱」似乎成為這時候媒體拯救財務的處方箋。

媒體要轉型訂閱制,是證明價值的方式,但只是存活的第一步。王伯達談及定位的重要,「你的內容必須是讀者認為不可或缺的,如果可有可無,很難跨越到收費的部分。積極公布數據的媒體如《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都和個人投資內容比較相關,有自己特定觀點的例如《紐約時報》,也是因為川普上任之後快速累積讀者。和讀者特定利益攸關,或立場重疊,將影響訂閱的意願。」

以王伯達的訂閱專欄「你的總體經濟顧問」為例,對習慣線上學習的讀者而言,想要了解總體經濟的脈動,會發現台灣沒有其他太多同性質的媒體可參考,因此能做出區隔。「你的總體經濟顧問」至今訂閱者約1,700人,以個人投資者、金融從業人員、專業機構投資人居多。從去年9月開闢專欄至今,每月的留存率都在九成以上。王伯達同時經營臉書和YouTube頻道,以便接觸更多潛在訂戶。

▲Fotolia  

觀察點4》除了媒體 哪些產業適合做訂閱制?

然而,傳統產業也適合轉型訂閱制嗎?是否有不適合做訂閱的產業?訂閱的優缺點是甚麼?訂閱模式將如何改變工程、行銷、財務、資訊科技等部門的運作?甚麼是以顧客為核心的營運架構?

不只適用於內容產業,國外也有很多訂閱制的軟體服務。例如主要從事多媒體製作類軟體開發的美國電腦軟體公司Adobe,在2011年分析師會議上宣布轉型為訂閱制,因為沒有任何一家軟體業者這樣做,他們宣布的隔天股價因此下跌。但是十年後,Adobe也開始涉足多樣化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市場行銷應用程式、金融分析應用程式等軟體開發,股價上漲約有十倍。 《訂閱經濟》認為,訂閱制也有機會翻轉零售業的遊戲規則。因為在美國,許多實體零售店陸續關門,電子商務的銷售占整體零售超過13%,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電商反其道開實體店。因而書中認為,關鍵在於零售業必須做到顧客優先,必須先做好數位體驗,再開設實體店面。

《訂閱經濟》舉例一家超過七十年的樂器公司芬達(Fender),在吉他產量下降三分之一後,芬達分析一年內有九成的人買了吉他之後就不再繼續學,於是芬達想,如果能讓這些新手繼續玩,降低流失率,他們就有機會成為終身顧客。芬達推出線上影音教學服務,用訂閱制的方式,推出前花了一年的時間開發資料分析平台,讓員工可以即時看到所有數位產品的使用行為資料,不只賣吉他,而是持續和顧客對話,期待買的人都越玩越好,成功建立起長期訂閱模式。

本期封面故事同時和讀者分享兩個台灣的案例:知名水果訂閱電商「果物配」創辦人張智翔,和第一家民生用品訂閱電商「訂悅家」創辦人王秋鎮不約而同談道,訂閱模式適合「非耐久性」,或「需要重複購買」的商品。無論定期配送水果,或居家生活用品,了解每一個顧客需要產品的頻率、客製化顧客的喜好、延長持續訂購的誘因、提供產品本身以外的價值,才是零售業發展訂閱的關鍵。

對任何企業而言,也許可以從幾個問題開始思考,包括:我可以提供訂戶哪些服務?訂戶是否得到我們預期中他們所需要的資源?我們的會員會持續訂閱多久?有辦法讓他們持續訂閱嗎?如何透過觀察訂戶的使用模式,知道將資源投入到哪些地方?哪些訂戶有流失的危險?如何留住他?

釐清以上問題後,或許您就可以評估商品訂閱制的可能。

 

相關文章: 開發水果訂閱宅配 「果物配」創造穩定現金流 全台唯一生活用品訂閱  「訂悅家」提供有品味的生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看到希望」的雙春國小
雙春地區位於台南縣海濱最北端的北門鄉,介於八掌溪、急水溪出海口之間。雙春濱海遊憩區海岸線平直、砂質細柔,有「西濱明珠」美稱。…
在台中都會公園遇上悠閒
從南側的入口進入西邊車道,迎接我們的是一片寬闊的綠。整齊規劃的樹林、平整的道路,以及一望無際的寬廣空間,旋即虜獲了我們的心………
「悶」死人 有旋機
我的么兒小儒常有驚人之舉! 高三、一米七五身高的他,卻如小學幼童「不解世事」,心靈之單純,與同齡者相較顯得幼稚、無知許多。…
王建民足傷暑假
對於學生來說,好不容易暑假終於來臨,台灣和美國的時差在接下來兩個月不會成為看王建民投球的障礙了。不巧的是,王建民在這個時候受傷,…
50種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自然界存在許多有趣現象,平時人們都不曾注意也未曾多加思索,以下列舉其中50項,有空不妨也可以觀察、試驗一下。1. 111,111,…
林建宇烤地瓜 溫暖正飄香
宜蘭北成國小前的道路街角,有一家「北成烤地瓜」小店,L型的簡陋店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財設備一應俱全。…
外媒眼中的中國經濟「硬著陸」
中國經濟前景如何?歐美著名財經雜誌近期的分析,或可窺見端倪。例如,美國著名資產管理公司凱萬資產首席投資官克里希納‧邁納米(Krishna…
北宋神人邵雍
「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1011年~1077年)河北涿州人,後居洛陽,對《易經》極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