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在廣興紙寮拓上「日日是好日」

體認到「手工造紙以人為本」的廣興紙寮,充滿了人的溫度、聲音與感受。垂掛在天花板上的紙燈籠,別具風情。
體認到「手工造紙以人為本」的廣興紙寮,充滿了人的溫度、聲音與感受。垂掛在天花板上的紙燈籠,別具風情。
曾云
第61期
曾云

客居埔里近7年,環繞著住處的巷裡有幾間造紙工廠,在僻靜的鎮上運轉不息。這座質樸的山城無時不刻水氣氤氳,總是濛霧的天空,就像乍暖還寒的初春般迷濛。

埔里,手工造紙的故鄉。清末時期即以中國傳統的造紙術製造草紙;日治時期,日人發現此地純淨的水質適合造紙,1935年在烏牛欄橋下(今埔里愛蘭橋)搭建工寮試驗,日式造紙術因而傳入。

紙文化館藝術作品

發揮紙的各種可能

幾年來,名聞遐邇的廣興紙寮是我閒間時常前往的地方,步行到愛蘭台地上的紙寮,只消約一刻鐘。

穿越蜿蜒的綠蔭小徑,濃烈的蟬鳴圍繞,我看見廣興紙寮熱鬧而樸實的身影。這裡多半時候門庭若市,親切的導覽人員循著解說路徑,帶領大家首先前往「埔里紙產業文化館」。館內以文字和實物展示著造紙原理、技術與紙產業發展的現況,陳列的幾位在地藝術家的作品,更發揮了紙的各種可能。

原料區樹種繁多,楮樹、雁樹、提煉用使纖維懸浮以便製紙的馬拉巴栗樹等,點綴著紙寮園區,向每位遊客呼喚。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不同纖維可製成各式相異的紙張,以樹皮為主,搭配麻、稻草等其他植物原料,因而每張都能與眾不同。

筊白筍殼製成惜福紙

研發50種農作物紙

早在12年前,主張廢棄回收再利用的廣興紙寮,加入埔里盛產的筊白筍殼製成「惜福紙」,至今已研發50種以上的農作物紙,多數懸掛展列在紙寮中。負責人黃煥彰和妻子,時常到市場將水果蔬菜不分嫩老買下,煮漿製紙,不斷實驗。對土地的熱愛,結合文化與地方的自覺,和落實環保的具體行動,讓這裡的每張紙都充滿光輝。

走進造紙區,頭上大型的紙燈籠寫著「歡喜就好」,繪上溫暖的圖畫和色彩,吸引目光。從零開始,造紙的過程每天在這裡清晰上演。多種植物纖維經蒸煮、清洗,軟泡至纖維化後加入馬拉巴栗漿攪拌,而後抄紙成為紙豆腐,再把水壓乾,將紙分離,然後烘乾刷成一張張平整的白紙。

三言兩語卻是多少工夫的累積,每個環節都需師傅們堅守岡位。我走在濕潤的水泥地上,從小窗灑落的陽光照在每位造紙職人的身上,他們低著頭,重複著幾個動作不曾停歇。脫胎自他們手裡的紙,竟是需要如此層層把關、處處用心。

親子體驗製扇

小朋友笑聲連連

來到廣興紙寮,別忘親身體驗造紙製扇。每個步驟都有解說人員細心示範幫助,材料費不貴,卻讓行程饒富趣味。

當日,幾個家庭全家一同參與製扇,親子同樂。小朋友學習如何抄紙,伸手在水裡玩得不亦樂乎;爸媽一面體驗,拿捏厚薄,一邊忙著為小朋友留下影像紀錄。解說人員替大家將紙壓到半乾後,緊接著學習烘紙,高溫的鐵板把手工紙烘乾固定,小朋友們小心翼翼捧著點滴成形的紙,準備拓印。上百種陰文的石塊鋪在桌上,光是擇一圖案就挺費時,我拓上「日日是好日」,看著小朋友們為卡通圖案笑聲連連,陌生人如我也一同笑了。

紙寮裡還設計有「埔里旅郵站」,現場製紙蓋上印章,就能購買郵票當場寄出,郵寄旅行當刻的歡笑和記憶。

在這個誕生紙的地方,紙在平常的實用價值外有了新的體現。它或許也能打破空間,帶來一種溫潤的感情,每張紙都有屬於它的故事。我摸著粗糙不平整的手工製紙,聞到了滿室的紙漿氣味,想像著它的生命歷程,是如何從一段纖維開始。或許正如人生,每一次的重新組合都有新的可能。

結合四合院和鐵屋的廣興紙寮,每個角落都經悉心設計,後門處還有一株民國元年栽種的竹柏,屹立茁壯。它不是工廠,也非批發部,而是傳統充滿人情味的「紙寮」。它保留著運作的活力,有屬於人的溫度、氣息、聲音和感情,正如其門口「廣繼傳統,興合時宜」的對聯,令人會心。

我吃著紙寮最近研發,加入台灣百合、胡蘿蔔、甘蔗等的「可以吃的紙」,文化創意的新奇與溫暖湧上心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95 國大團結 巴黎氣候協定抗暖化
2015年12月12日,在一片掌聲中,全球氣候峰會終於通過了由195個參與國共同協商完成的氣候協議草案。…
中國樓市「金九銀十」今何在?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十餘年裡,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被業內人士稱為「金九銀十」。然而2017年中國各地在限購、限貸…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菫色的大稻埕碼頭
菫色的橋、菫色的微光、菫色的招牌,連空氣也充滿了菫色的紫羅蘭花語,這是大稻埕碼頭給我的夜晚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真切卻又感傷,…
排灣族迎親隊伍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婚禮當天,排灣族新郎會率領載著禮物的轎子隊伍,浩浩蕩蕩地親自到新娘家迎親。畫面中…
香港關注溫州鐵路災難
由於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每發生甚麼大事件,香港市民都有「患難與共」的心情,覺得不知道甚麼時候,類似的事件也可能在香港發生。於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