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鬧劇暫歇 續集或更精采

美國司法部門證實「通俄門」事件子虛烏有。圖為2018年11月30日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合影時,川普(右)與普丁(左)同框的瞬間。Getty Images
第200期
東洲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提交了關於川普競選團隊是否勾結俄羅斯,干預了2016年總統大選的最後調查報告。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對穆勒的調查報告給出了一個結論:穆勒調查沒有發現川普團隊中任何一個人有「通俄」之事。

巴爾摘要出兩大重點:第一,沒發現川普陣營在2016大選時跟俄羅斯有勾結;第二,對於川普是否妨礙司法,穆勒方面沒法下定論。用巴爾總結報告中的話說,就是穆勒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調查「並沒有能夠充分證明川普阻撓了司法」。總之,最後的結論是川普總統沒有阻撓司法。巴爾強調,這是與整個司法部的高層團隊一起做出的決定。

消息一出後,川普第一時間對記者說:「完全無罪,沒有勾結,沒有妨礙司法,感謝各位!」

耗時近兩年,耗費超過2,500萬美元,總共傳喚高達500名證人,多達34人遭到起訴的「通俄門」調查,這樣全面鋪天蓋地的調查,最終,以「川普沒有通俄」畫下句點。

川普:不會讓「通俄門」再發生

川普3月26日表示,美國永遠不會讓「通俄門」之類的事情再發生在另一位總統的身上。他說,沒有幾個人能夠應付得了這種事情。他認為,在調查前後撒謊的人,對國家造成傷害,他們做出的事是邪惡的,可說是對美國的叛國罪。 這個事件可以由幾個面向探討。第一個是美國的媒體信譽遭到重創。通俄門調查歷時兩年,據統計,《紐約時報》發表了1,200篇文章,CNN發了2,000個報導,MSNBC發了4,200個報導。最終證明了川普的清白,落實了川普對於這些媒體冠以「假新聞」(Fake News)的指控。這些媒體也未發表聲明,更未向受害的川普道歉,或是恭喜他的清白。

這些媒體自失立場在前,突顯了美國左派媒體並不是追求真相,而是出於政治立場的偏好,為反對而反對,這兩年帶領了反川普的風向,加大了美國社會的裂痕。

媒體是甚麼?媒體是第四權,追求真相是天職。媒體有媒體的倫理,有特定立場是毫無問題,可是不符比例原則地指控現任國家元首,最終卻被證明所有報導都無依據,任何負責任的媒體都應該,至少要說明這些報導的依據何在?當然不是所有的美國媒體都是這樣,譬如:福克斯(Fox)新聞網、《華爾街日報》還是比較中立。準確地說,川普口中那些「假新聞」的主流媒體,幾乎都是「左派媒體」,占了約90%。

炒作通俄門不僅是左派媒體的政治偏好,帶動輿論攻擊總統所營造出的火熱話題,更讓這些媒體吸引目光,大發利市。以《紐約時報》而言,川普主政之後,訂閱量大增,2017年的訂閱收入便超越了10億美元,主因讀者高度關心通俄門的報導。

左派成黨爭工具 媒體信譽大失

但是,這些媒體經此一役,卻是信譽大失。因為這些媒體無疑地成為了黨爭的工具,對川普的報導不是出於事實,而是發自反川普的動機,頗有「先畫靶,再射箭」的味道。美國這些社會主義的陣營,隨著左派主流媒體的消風,也可說是大受打擊。

其次,《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曼鳩(Farhad Manjoo)發表一篇文章說:「在急著指責通俄門時,美國人浪費了時間,浪費了政治機遇,而這些時間本來可以更好地運用……」彷彿這起通俄門事件,美國大眾是真正的輸家。

其實,美國大眾不是輸家,因為美國司法制度捍衛了這一切。無論怎麼黨爭,美國司法還是值得信賴,美國大眾也沒有因為調查報告不符合某些人的想法,就去街頭抗議司法不公。雖然通俄門事件的動機不純,結果卻是好的,表現出美國民眾的理性與守法。

是誰希望川普下台?

最不樂見這個結果的,恐怕是希望川普下台的那些人,尤其是中共,最希望川普下台,結束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共遭逢的一連串厄運。尤其正值美中談判期間,川普背後的烏雲忽然散去,對於中共的確是噩耗。川普的任期至少至2020年,而且很有可能連任成功,再來個4年,恐怕中共撐不下去。

通俄門還突顯了美中兩國制度性的優劣。美國的獨立檢察官可以如此調查總統的清白,但在中國可能嗎?美國司法的獨立與公正更讓中共望塵莫及。中共不只輸了貿易戰,在司法體制、文明素質等方面也毫無可比性。

最後,川普語帶玄機地說:「撒謊的人對這個國家造成了傷害,他們做出的事是邪惡的,可以說是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叛國罪。」這話出自言出必諾的川普口中,恐怕不是簡簡單單的,「叛國罪」是何等重大的指控。通俄門事件看來還有戲,看來川普要反攻回去,是誰利用媒體撒謊?是誰炮製這一子虛烏有的事件?是不是美國司法要調查一番?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