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或成反美言論最大輸家

美中貿易戰依然火熱,但最近傳出中國媒體奉命冷處理這個議題。Fotolia
第192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美中貿易爭議仍然火熱,最近卻傳出中國媒體奉命冷處理這個議題(《自由時報》2018年7月16日引述《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新聞審查機構對媒體列出可報導及不可報導的項目原則,以避免散布恐慌,規定在報導股市下跌或人民幣貶值時,不得在標題中使用「貿易戰」等字眼。中國似要把輿論由趾高氣揚和全面反擊的論調,轉變成克己且輕描淡寫。

這種轉變的一個可能原因是,怕輿論熱到不可收拾,以致將來一些其實對中國有利的讓步被輿論或人民認為是賣國,甚至引發中共無法壓制而要求「內除國賊,外禦強權」的群眾運動。但中國內部一些愛國反美言論,太偏頗不正確,也很嚴重。把美中逆差問題完全歸罪給美國,而不正視中國確有許多不公平政策的事實,就是相當常見的偏頗看法。

 

林毅夫錯把恆等式當因果關係

中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就有這種太愛中國而有失學術客觀性的言論。他在今年4月發表的〈美國鉅額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其自身〉一文中說:「國際宏觀經濟的一個原理是貿易逆差基本等於消費與儲蓄之差……美國消費與儲蓄之間的缺口逐年擴大,貿易逆差自然逐年擴大,這才是美國鉅額貿易逆差的根本來源。」(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2018年4月2日,《新聞速遞》)。

一國的貿易逆差,會等於該國投資大於儲蓄或國內總支出大於總所得的金額,乃是國際總體經濟關係中的恆等關係,林文除了把投資與儲蓄的缺口誤寫成消費與儲蓄的缺口之外,這部分並沒有錯。

但因為這關係是恆等關係,也就是不管經濟怎麼變化,也不管造成貿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甚麼,這個關係都要成立。林毅夫拿這恆等關係當成因果關係,而說是因為美國支出太多或儲蓄太少所以有逆差,就好像是說,因為腰帶的使用長度大致上要等於腰圍,所以胖子的肚子太大,是因為用了太長的腰帶所致。

他用這種錯誤的方法來談因果,當然會得出不正確的主張,也難怪會被人批評(李春,〈貿易戰推演最怕金融骨牌效應〉,《經濟日報》,2018年7月16日)。但這種簡化的說法很容易誤導人,台灣也有某專業報紙社論曾用類似方法為中國辯護。中共當局若了解真正的經濟學,也許不只該管輿論,也該管管林毅夫,以免錯誤的言論使中共騎虎難下。

把世界分成本國和外國兩國來看,本國逆差就是外國的順差,本國的逆差等於本國的投資大於儲蓄之金額,外國的順差也等於其儲蓄大於投資的金額,也就是台灣常說的超額儲蓄。單就這層關係來看,指責美國投資或支出過多或儲蓄太少的邏輯,也可以指責中國的支出太少或儲蓄太多。可見只就這恆等式關係並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因果解釋。


 

貿易順逆差有多種可能原因

而貿易順逆差常有更多可能的原因,但由這恆等關係中看不出來。舉例來說,當別國說美國人支出大於所得而造成其逆差時,美國人也可辯稱說美國的所得本來可以比支出更高,但因為其他國家藉壓低匯率、補貼以及其他貿易障礙等不公平競爭手段,搶走美國的生產和工作,以致美國所得降到比支出低而形成逆差。美國對外國匯率和貿易政策的指責,主要就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當然美國對其逆差的解釋也不一定全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的逆差使其他國家取得等值的美元或美國國債等其他美元資金,這是國際經濟中另一個重要的等式。而美元資金又有一大部分會成為外國之外匯準備而造成其本國貨幣的增加。因此也有理論說,外國人想要得到更多美元資產,甚至想得到更多本國貨幣時,也會造成美國的逆差。在1970年代之前的「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之下,這是相當重要而符合事實的一種解釋,現在也仍可能是逆差問題的原因之一。

簡單地說,順逆差是經濟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中國把它全歸因於美國儲蓄太少,以及美國把它全歸因於外國的政策,都不恰當。美國以逆差做為批評外國的理由,或許有其國內政治上容易讓人以為弄懂而支持政府的作用,但其實也是不恰當的。

美國其實不必太在乎逆差,因為那是美國印鈔票或寫張借據就拿別人的東西去用的現象。美國真正要關切的是,外國的政策是否不公平而搶走美國的工作和所得。即使一個國家有順差,也不可縱容外國用不公平的手段來搶走工作。所以美國應該直接批評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公平政策並要求改善,不必和逆差問題混為一談,以致中國或其他國家反而可以申辯或模糊真正問題。

但中國若真信了美中逆差的責任都在美國的錯誤說法,而不盡快改掉各種不公平的產業和貿易政策,則除了這些不公平政策對其國內經濟的傷害,並助長官商勾結的惡果之外,等外國直接具體批評和報復其不公平政策時,就將難以辯護且面對更困難的調整。


▲以林毅夫該有的專業水準,卻給中國提出許多錯誤建言,難怪PTT上有人笑稱林毅夫像是美國或台灣派去臥底的。Getty Images


 

PTT鄉民笑稱:林毅夫像是台灣派去的臥底

中國誤信錯誤的分析,也可能導致採取錯誤的對策。林毅夫最近說,中國以牙還牙,讓美國民眾嘗到貿易戰的苦果後,會使川普改變政策。他提議必要時調高關稅到50%~75%,甚至在不得已時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刺破美國經濟和股市泡沫。這些主張也很一廂情願。中國對美國黃豆課高關稅,已給自己造成物價可能上漲,甚至在國際上買不到足夠黃豆的困擾。較支持中國之人士在批評川普的貿易戰時,常說貿易戰會傷到自己,難道中國發動高關稅就不會傷到自己?

出售美國國債是不少人常提到的中國策略,只是以林毅夫該有的專業水準,提這種說法實在令人意外。中國賣出美國國債會使國債價格下跌,而使持有大量國債的中國受到損失。美國若想要,還可趁低價買回一些國債。低國債價格也許會提高美國發新債的成本,但依2008之後量化寬鬆(QE)的經驗,美國也可以自己把國債買下來。

中國賣美國國債得到的美金若放著或賣給中國人自己,等於是把有利息收入的國債換成沒利息的現金。若把美金在國際上拋售,則形成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可能要相對升值使中國再受資產價值損失,也使出口更困難的不利局面。對中國最有利的做法之一,可能是拿美金買美國股票。但這又幫忙維持了林毅夫要打破的美國股市泡沫。難怪批踢踢上有人笑說林毅夫像是美國或台灣派去臥底的。

林毅夫也許要常用愛中國的言論來避免中共懷疑他的忠誠。他在前引文章中提到台灣時,也特意不用台灣而用中國現在強迫推銷的「我國台灣」,這詞我們來用倒也很順。

林毅夫由「我國台灣」到「中國大陸」去,理當對台灣的事情相當熟悉。他在提到賣美國國債時說,中國尚有不少「底牌」可對付美國,但他不能事先透露。這說法就很像學自1996年中國以飛彈威脅台灣時,李前總統說的18套劇本。台灣有多年面對鉅額出超及美國壓力的經驗,對出超的原因、傷害和對策有許多分析,也有許多人認為美國不少自由化及去除不公平政策的要求,是有理且對台灣有利的,甚至曾有報紙社論標題就是「歡迎美國的壓力」。這些經驗值得林毅夫學習及在中國推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透視四大奧運女將關鍵成功特質
運動員在競技場上激烈地競賽,體能與技巧表現得好或壞,完全反應出競技場外辛勤付出的多寡。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的汗水背後,…
美國務卿出爐 「美國優先」啟動
美國總統當選人在川普敲定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董事長兼執行長提勒森(Rex Tillerson)出任國務卿後,…
曼哈頓LV級房產 買家進場良機
這回金融風暴,曼哈頓金融業一下子被砍掉了4萬個工作機會,這項衝擊估計會持續到明年,這使得曼哈頓的房地產業也面臨艱難的局面。 一年以前,…
接手日本總代理 二代姊妹帶領森下仁丹數位轉型
來自日本森下仁丹株式會社的「銀粒仁丹」,或稱「翹鬍子仁丹」,是早年是台灣居家必備良藥,在傳統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
看蘇東坡超塵拔俗的精神境界
人世間的生死離別,使人痛徹心肺;塵世中的怨恨情仇,讓人煩惱不斷。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前總理朱鎔基出書 中南海嚴拒政改
卸任多年、在位時與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有過節的上任總理朱鎔基,近日出書《朱鎔基講話實錄》。有海外媒體指出,…
香港國安法首犯 醜類圍剿黎智英
根據香港警方數字,截至2022年10月31日,警方於各場示威共拘捕10,279人,其中2,915人已經完成或正經司法程序處理,其餘7,…
張良與黃石老人的故事
張良,字子房,是韓國(今河南中部山西東南一帶)人。據說他相貌俊秀,學識豐富,少年時代就胸懷大志。大家都知道張良為漢朝打天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