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導者必須了解「人的本質」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如果想在公司經營上獲得成功,就得了解人的本質。Getty Images
第188期
本事文化提供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如果想在公司經營上獲得成功,就得了解人的本質……」許多企業經營者或是中高階主管,忙於策略大方向,或是細節事務,卻不小心遺漏了對人本質的了解。

2002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的藤田耕司,在2004年考取日本的會計士並進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LC)。2012年起獨立開業。他在執業過程中,接觸到許多企業的經營相關情事與商業事務,並接受過各式各樣的諮詢。或許你會以為會計師與記帳士會收到的諮詢內容,一般多半與數字有關,但是他說:「經營者要的不只是數字,他們追求的是能夠提供經營諮詢的對象……我從中感受到的,經營與商業的問題多半是『人』的問題。」

從高中起就對人心本質抱有很大興趣的藤田耕司,閱讀了許多心理學與腦科學的書籍,因此能與經營者、管理階層以心理學、腦科學的觀點分析問題,讓經營與商業誕生出新的可能性。於是他2013年設立FSG Management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代表董事;2015年設立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經營心理士協會,擔任代表理事,也擔任許多社長的顧問。這本《領導就要懂心理學》便是他的心得結晶。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

 


▲本事文化提供

書名:《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領導的50堂必修課》
作者:藤田耕司
譯者:郭書妤
出版社:本事文化
類別:商業、企管、經營、主管、領導
出版日期:2018年3月6日

我在商業現場運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克雷頓‧阿德佛(Clayton Alderfer)提倡的「ERG理論」,該理論是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編按:指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五種自下而上的需求)改良後發展而成。

 

改良自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ERG取自以下三種需求的單字首字母:

● Existence(生存需求):生存所需之物質性、生理性需求;食物與居住環境等需求;薪資、勞動條件、安全的職場環境等需求。
● Relatedness(關係需求):想跟家人、朋友、上司、同事、屬下以及其他重要的人,擁有良好人際關係並獲得認同的需求。
● Growth(成長需求):想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中提升能力並獲得成長,以及克服不擅長領域的需求;想讓自己變得具有創造力或生產力的需求。

阿德佛說明,在現代這種安穩的環境中,人類不會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明的那樣,在下層需求獲得滿足後,才會產生上層需求,也有三種需求共存的可能。

阿德佛的ERG理論比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簡單,並且更貼近商業現場。所以,對我而言也是易於運用的模式,它能實際在活化組織與改善人際關係上,發揮相當大的效果。

其中的關係需求、成長需求,與前文曾提及的討論結果第一、二項對應。
一、認同我、理解我等,給予我肯定評價而關係緊密的人。→能滿足自己關係需求的人。

二、會提醒我、為了我而責備我等,讓我成長的人。→能滿足自己成長需求的人。

將這個ERG理論置入經營與商業的人際關係來看,我判斷人們應該會從以下這種人身上感受到性格信任:能夠以令自己滿足的勞動條件支付薪水(生存需求),且彼此擁有良好關係,理解自己、認同自己(關係需求),並讓自己獲得成長(成長需求)的人。

實際觀察眾多公司後,我發現員工滿意度高的公司,其經營者都有以某種形式滿足員工這三種需求的傾向。

另一方面,高離職率公司的經營者則沒有滿足這三種需求的任何一個或以上。像是薪水太少;老是對員工動怒,吝於誇讚而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沒有給予成長的機會,只是讓員工做例行公事。這種對待員工的方式,容易使員工難以對經營者產生性格信任,結果導致離職率攀升。

要充分滿足生存、關係、成長這三種需求,絕非易事。但是,若經營者並非有意識地嘗試滿足這三種需求,沒有讓員工看見自己努力的模樣,就想讓員工對自己產生性格信任,這的確很困難。

這不僅適用於經營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也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

 

孤獨會帶給人類強大的壓力與不安

如何滿足他人的生存、關係、成長這三種需求?

首先是「生存需求」,現代人並無遭受外敵襲擊的危險性,只要付錢就能滿足食衣住行的需求,所以只要得到足以生活的經濟收入就能滿足生存需求。因此,協助他人獲得經濟收入,就能滿足其生存需求。例如,支付員工充足的薪水,可說是滿足其生存需求的行為。

接著是「關係需求」,這是人藉由歸屬於組織或集團以迴避孤獨,同時想在其中獲得認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求。

「人類」的日文是「人間」,也寫成「人之間」,代表著人類是社會動物,聚集形成社會並生存其中。

在太古時代,人類不具備可獨力與猛獸打鬥的腕力、尖爪與利齒,是一種脆弱的生物。因此,人類打造出聚落,彼此幫助、共同生活,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相互支持,以求在弱肉強食的時代中生存下去。表現出相互支持之姿態的「人」字,正是象徵這個意義。

因此,若遭到聚落排除,就意謂死亡。歷時數百萬年的歷史緣由,讓人類對孤獨感到強大的壓力與不安。

所以,人類會想要歸屬於組織或集團,並且不希望自己變得孤獨。

只是,在歸屬於組織或集團的情況下,若是被所有人忽略,反而會讓人感受到更強烈的孤獨。歸屬於組織或集團後,人就會開始產生以下這樣的需求:想要組織或集團成員將自己視為重要人物,把自己視為同伴並認同自己。

想獲得認同,具體而言就是以下這種需求:想要他人肯定自己、接納自己、稱讚自己、感謝自己、聽自己說話、對自己感興趣。這是極為強烈的需求,若無法獲得滿足就會產生壓力,甚至損及健康。

如果公司的上司、屬下、同事,朋友、家人等身邊的人,全面否定自己做的所有事,也不聽自己說話、忽視自己,這樣長期持續下去,會怎麼樣呢?大部分的人在精神上都會受不了,應該也有不少人會因壓力而生病,身心狀況變差吧!

吃進充足的食物並確保充分睡眠,人類就能健康地活著嗎?事實並非如此。人類擁有社會動物這樣的性質,滿足關係需求與生存需求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節錄自《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領導的50堂必修課》第三章,第72頁~第79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歐洲絕美小鎮:瑞士格林德瓦
瑞士格林德瓦(Grindelwald)矗立在歐洲中心,飽覽阿爾卑斯山上高聳的群峰與綠意盎然的微笑山谷,有著恢弘的壯麗,又有小巧細膩的可愛,…
全球野生動物 40年來減少一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9月30日公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報告顯示在過去40年來,全球人口將近增長了一倍,…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
VuVu野菜農園 原汁原味最健康
這是一個需要有熟門熟路的村民帶領才知道怎麼去的農園。達仁鄉森永村是台東縣最南端的排灣族部落,台九線從村外路過,沒有帶入川流不息的車潮,…
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 警車開道
近日,一張「浙江溫嶺大小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的照片在中國網路上熱傳。有網友1月8日在微博發帖稱,浙江溫嶺政府領導「騎自行車上班,…
谷歌不作惡?員工辭職明志
美國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9月報導,一名谷歌(Google)的高級科學家以辭職的形式,…
黑色星期五 美國店家出新招搶客
美國消費者的年終節日「黑色星期五」登場了。想要成功買到理想的折扣商品,通常需要瞭解商家的銷售策略,充分策劃並和朋友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