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士滄的慈善之道:傳承價值觀

謝士滄行善是想傳遞好的價值觀給年輕人。圖為他頒發謝英傑先生獎助學金給台北大學學生。謝士滄提供
第184期
林平

事業版圖遍及兩岸三地的謝士滄,不諱言賺錢是為了花錢,也就是做好應用和分配。但他的目標和理想,可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想幫助更多的人。

「因為慈悲會給你帶來包容,包容會給你帶來氣度,氣度會帶給你高度,高度會決定你的格局。只要肯努力,你的格局一定不小,但是如果少了慈悲、少了憐憫,就算是有成就,也是小成。」這是謝士滄歷經人生起伏後的智慧之語。

 

慈悲》不被社會歷練跟煎熬扼殺

因此,謝士滄寧可吃虧受騙,也不願扼殺自己的慈悲。他緩緩講了一個最近發生的故事。一次到上海出差時,由於到得早,謝士滄在一個角落坐下等待報到登機。此時一個瘦弱女孩靠過來對他說:「先生,我碰到一點困難,你是不是可以買餐飯給我吃?」

根據社會歷練判斷,謝士滄警覺事有蹊蹺,於是道了聲對不起就閃身離開。走開不到幾步,旁邊又出現第二個女孩,叫了一聲「姊」。這個聲音,讓謝士滄感覺到自己錯了,因為那一聲的呼喚,好像妹妹在告訴她姊姊不要這樣子做。

謝士滄走幾步路之後,找個有人群的地方坐下來。冷靜思考後,他決定回去找那一對姊妹。他打算準備二千塊人民幣,放在一個地方,然後讓這對姊妹去拿,這樣就可以避開麻煩。謝士滄心裡想:「就算被騙也好,今天碰到就幫忙妳,但我不想被誤會惹麻煩。」可是回頭找尋時,那對姊妹已不知去向。

回到台北後,這件事情讓謝士滄難過好幾天。然而隨之而來的領悟,讓他釋懷並對自己露出笑容:「我發現,我的慈悲沒有被社會歷練跟煎熬扼殺。」然後他對自己做一個告解,將過程寫在簡訊上發給兒子。謝士滄誠摯地說:「因為我覺得這是個傳承。」他希望將自己堅持做慈善的志業,傳承下去。

走過人生的低谷與高峰,謝士滄體會到財富生帶不來、死帶不走,如何選擇人生價值,才是重點。對於孩子,他也不要求過人的成績表現,人生哲學、價值觀的傳承更為重要。謝士滄說:「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主要是只傳承了財富,沒有傳承價值觀。」


▲事業版圖遍及兩岸三地的謝士滄,賺錢是想幫助更多的人。葉俊宏攝影

 

行善》將價值觀傳承給年輕一代

在台灣與中國,謝士滄分別成立了「東馬教育基金會」與「上海青萃專項教育基金會」,專門幫助家境清寒的小孩。

「我希望幫助一些小孩子,讓他們不要因為機會不公平,被埋沒或者變壞。」謝士滄希望自己的作為,能啟發一些小孩,就好像他年幼時阿嬤給他的肯定和鼓勵一樣,「雖然他現在碰到一點困難,如我們能即時幫他,等到以後站起來時,懂得去幫助別人,我覺得這就值得了。」

謝士滄在上海的青萃獎助學金,覆蓋當地所有中小學,拋磚引玉後引來更多的捐助。頒發獎助學金時,他對小孩說:「你現在碰到小小的困難,但是你不要擔心,你要學會面對、拚搏與感恩。」

也有接受幫助的小孩寫信給他:「謝伯伯我如何以後報答你?」他回答道:「你長大去幫助別人,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對於專注於幫助小孩而非成年人,謝士滄也有一番見解:「幫助小孩,第一個他有未來,第二個他可以端正人心,可以為社會做更多事情。所以從效益面來講,我覺得我不是多有能力、甚麼都能做的人,但是如果我要做,我覺得從小孩做的效益比較大。」

謝士滄認為,財富真正的力量,在於善用,用在對社會有幫助、再創造資源的地方,而不是用來儲藏。

對於行善的要點,他十分注重「起而行」,堅持親自了解被幫助的對象。「你拿錢給廟公,是因為你想行善。但廟公怎麼樣使用錢,你知道嗎?這種行善不到位。」謝士滄認養無數小孩,都有自己的社工不斷走訪,從小學照顧到大學。他堅持把錢匯到小孩自己的戶頭,而非間接給予,避免所託非人後製造更多問題。

「行善」對於謝士滄來說,彷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覺得是緣分,我走到那裡,行善到那裡,但是絕對不要矯情、不要沽名釣譽,為了做而做。」

傳襲「與人為善」的家風,「一扇窗、一道門,走出一條路」,正是對謝士滄最好的寫照。

 

相關文章:

金融家謝士滄 樂當人生永遠的配角
謝士滄的致富之道:善用金融商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