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奇遇記

朝陽。劉惠宜攝影
第182期
劉惠宜
劉惠宜 |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我曾經很愛問:「為甚麼?」問得自己困擾不已,行動裹足不前,還不一定有答案。現在知道了,生活裡很多事本來就不合乎「邏輯」,人的智慧能理解多少?所以,沒有答案,是正常的。

在考慮是否自己到京都旅行前,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關於「旅行的意義」的文章,我差點又要一頭栽進去研讀。

「滴!」

滑鼠一點,我當機立斷關閉這個網頁。

「出發吧!」

這是我現在唯一需要做的事。

星期日訂了到日本京都的機票、飯店,星期一清晨到機場。說走就走。

出發那天清晨,我第一次被天空「紅」醒。黎明前,臥室裡突然射進奇異的色彩。拉開落地窗簾,陽台外的朝陽,竟燦爛勝夕陽。

 


▲大德寺外的餐廳

 


▲精進料理


第一次造訪大德寺院區。

搭乘洛巴士(Raku Bus)抵達時,已是下午兩點多,尚未進食。在院區前找了間飄著日本傳統音樂的餐廳,在榻榻米上安靜地休息。我細細地欣賞廚師對食材的處理,外觀、配色、擺放角度、食器的選擇等那樣講究,好像在設計庭園。

我慢慢地、專心地用餐。食物待我以慎重,我自然也以敬重待它。以後,我也要好好地吃飯,不囫圇吞棗,不一心二用。

大德寺院區遊客稀少,十分清靜。一進來這裡,身心頓感清靜。笑容,由心而發。

院區裡有22個塔頭(寺院),織田信長葬在總見院。大部分寺院沒有對外開放,但光是路過門口,就使我駐足良久:大門就是一幅畫了。

 


▲大德寺院區

 


▲大德寺院區一景

 


▲ 德禪寺大門

 

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是著名的一休和尚。這位奇僧長於詩書畫,〈春衣宿花〉是他15歲時的作品:

吟行客袖幾時情,開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風寐耶寤,一場春夢不分明。

進入龍源院,日本最古老的方丈建造物,以枯山水庭園著稱,也有日本最小的壺庭「東滴壺」。方丈,指的是住持和尚的住處。

 


▲龍源院枯山水庭園

 


▲龍源院一景

 


▲日本最小的壺庭「東滴壺」

 

室內,掛著「日日是好日」的捲簾;園子裡,景物都有其寓意:岩石代表著鶴、龜島嶼或仙山,整片的細白石則象徵海。

來到大仙院,裡面禁止攝影。我在牆上看到一段以日文書寫的書法,旁邊有英譯:

Each day in life is training
Training for myself
Though failure is possible
Living each moment
Equal to everything
Ready for everything
I am alive—I am this moment
My future is here and now
For if I cannot endure today when and where will I?

這段話我看了很久、很久……甚至使我熱淚盈眶。裡面的管理員突然向我走來,比手畫腳半天,約略明白她說寫這段話的老和尚想見我,示意我跟她走。我詫異地跟在後頭。

老和尚一見我,馬上問:

“Do you speak English?”、”Where are you from?”

我忙著擦眼淚、擦鼻涕地回答,而他似乎對我的狼狽一點兒也不意外:沒發問,也沒安慰,處之泰然。他英日交雜地說,他來過台灣等等。接著,便全部是日文了!他看著我,講得那樣誠懇,眼神那麼鄭重,可惜我一句都猜不出來。

我在院子裡流連,直到閉館。

出寺前,一轉身,老和尚突然冒出頭,像個頑童似地用標準的中文,對我唱起歌來:

「有位美麗的好姑娘,住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的眼淚,又這麼撲撲簌簌地掉下來!

感謝這年輕歲月殘存的衝動,讓我得以此刻身心浸潤於此。年紀一大,各種枷鎖不問青紅皂白自己主動往身上披掛,也不問是否真的必要。一身的沉重,美其名為謹慎,其實是膽子變小。

帶著莫名的「總算見到面了」的釋懷,出寺,我在安靜的街道漫步,直到天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經營蔬菜育苗場 「農一代」戴銘億B2B與B2C通吃
沒有農二代擁有的前一代資源,自己赤手空拳走進農業、能存活下來、且有一片天的,為數不多。在新竹新埔設立「振華育苗場」的戴銘億,是其中之一。…
紐約擁擠交通 因高油價舒緩
大都市擁擠的交通,向來是都市人必須忍受的一大不便。在紐約市的曼哈頓城中區及周邊地區通往曼哈頓的橋樑及隧道,在周日上下班時間塞車相當嚴重。…
第19集:新的慢 熟的快
「小王!你寫報告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越來越好了耶!」 「當然,士別三日,我早已非吳下阿蒙了。」 「跟你之前慘不忍睹的報告完全不同了,…
楊慎詞裡的「三國」 ──天地為家 來去寫意
  世人都道《三國演義》的開卷詞寫得好,但知道這闕〈臨江仙〉的作者是楊慎而非羅貫中的人卻不多。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
成都宜商宜居全球第一 網民吐嘈
最近一篇〈宜商宜居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勇奪世界第一的消息,被中國媒體競相轉載。據最近出版的中國《商務旅行雜誌》2011年2月的一篇〈…
夫妻攜手 締造充實人生
對於社會關懷駕輕就熟,李麗容經營咖啡屋卻始終處於虧損狀態。先生陳如琢和她開玩笑說:「你好厲害喔,經營了8年還沒倒!」李麗容則有另一番解讀…
北京政局:兩個中共中央在角力
從2012年4月下旬陳光誠出奔美國駐華大使館事件出現後,有關薄熙來家族腐敗的放風戛然而止,此後圍繞陳光誠事件,明顯出現兩個「中共中央」…
進退維谷的在華外商
可以預言,Google退出中國將成為外商在華投資道路上的一個指標性事件。在Google事件發生之前的2009年11月至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