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擁擠的交通,向來是都市人必須忍受的一大不便。在紐約市的曼哈頓城中區及周邊地區通往曼哈頓的橋樑及隧道,在周日上下班時間塞車相當嚴重。為了紓解塞車並減少空氣污染,紐約市長彭博提出徵收塞車費的方案,然而紐約市議會通過的方案卻沒能獲得紐約州議會的多數支持。
然而最近幾個月紐約市的行車流量倒是大幅減少,促使塞車問題稍微紓緩的原因,竟然是節節高漲的油價。
根據經營管理紐約及新澤西州商業及運輸的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港務局統計,自3月份以來,由新澤西州及紐約市的皇后區與布魯克林過橋到曼哈頓的車輛流量持續下降,而搭乘地下鐵的乘客數卻上升。
高油價的趨勢使得許多原本由各地開車到曼哈頓上班的人改變習慣。統計顯示,4月份搭乘地下鐵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5%,搭乘連結皇后區及布魯克林區的長島鐵路人次增加了5.5%,曼哈頓通往紐約北郊的鐵路旅客人次增加了4.3%,新澤西州與曼哈頓之間的路線則增加了9%。
紐約市的大都會停車場協會的資料顯示,最近停車客戶大約較一年前減少了10%。
紐約市的汽油價格,在5月間就漲到每加侖4美元以上。依照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趨勢,估計今年夏天的汽油價格可能漲到每加侖5美元。開車族改搭大眾捷運系統通勤的情況預期會愈來愈普遍。
高油價讓習慣開車通勤的人改乘地下鐵或是巴士,似乎幫市政府稍微解決了塞車的問題;然而,市政府雖然樂見市區行車減少,卻未能收取額外費用,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港務局反而減少了過橋費及隧道使用費的收入。
雖然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港務局經營的火車及巴士,因乘客大增而增加了收入,但是,在過橋費及隧道使用費減少,以及燃料費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兩相抵銷之後,營收可能反而減少。
這種情況不只是發生在紐約,高油價也讓曾經被塞車問題所困擾的洛杉磯高速公路變得暢通無阻,曾經奢侈的美國人愈來愈傾向於選擇大眾運輸工具。
在台灣也有類似情況,尤其是在台北,有人發現路上的機車數量愈來愈多了,因為開車耗油量大,許多人紛紛改騎機車或是腳踏車,甚至還因此炒熱二手機車和腳踏車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