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成功演講 技巧大公開

打從你站上台、拿起麥克風、開口說第一句話,觀眾就已經在評價你的演講了。演講要讓觀眾耳目一新,其實有許多技巧。
Fotolia
第178期
康沃斯

根據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報導,7秒內就能決定對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也顯示,1/10秒就能決定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這意味著你演講不管幾分鐘,打從你站上台、拿起麥克風、開口說第一句話,觀眾就已經在評價你的演講了。

 

【掌握第一印象】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演講要讓觀眾耳目一新,有幾種作法:

1.    破題法:將「XX是OO」,變成自問自答:「甚麼是XX?XX就是OO!」

2.    提問法:「你知道米除了有白色、黑色、棕色,還有紅色嗎?」

3.    引詩詞、名言佳句例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4.    講小故事或笑話:以自己親身經歷最為佳。

5.    引用數字:例如:愛生氣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心胸寬大的人的20倍。

 


【基本功:6W1H】

What?我的核心概念是甚麼?

請嘗試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一套邏輯、一句話、一個字詞、一張圖或一張表,將內容化繁為簡。這不僅能幫助自己抓住演講重點,也能讓聽眾快速理解。盡量不要鬆散,也不要沒有組織架構或邏輯概念,令聽眾抓不著頭緒。

 

Who?我的聽眾是誰?

不管是同事、上司、客戶、社會人士、學生等,演講時一定要了解你的對象、在乎你的對象。可能同樣的內容,因為對象不同、所切入的角度不同、態度不同、語調不同、用字遣詞不同,會起到不同的效果。演講最忌諱的是,講者自顧自地講,結果卻是台上一頭熱,台下睡倒一遍。那又能怪誰呢?

 

Why?為何我要說的話對你而言有幫助或很重要?

要主動告知聽眾他們為何要聽你的演講,你的演講對他們有何價值、重要性或幫助,又有何特別之處或是有何不同的觀點。這就在幫助聽眾建立與你演講的「連結」,讓這份連結變得有「意義」。

 

Which?如何安排內容排序?

在演講內容的安排上,不見得一定要開門見山,馬上就進入主題,分成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等。這種方法固然清晰有條理,但不一定最有「效果」。其實,有時兩點最近的距離不是直線,而是繞了好幾圈才到另一點。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講故事」,例如:「很久以前,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北方,住著一位老人,養了許多馬,突然有一天,有一匹馬不見了……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我們:XXX很重要,公司的OOO也是如此……」

 

How?我該如何傳達我的理念?

從外在的服裝、儀態、姿勢、眼神表情到聲音的抑揚頓挫,這些都是傳達的方法。當然現在都有投影片,但那只是輔助,絕不能喧賓奪主,除非那是你要的效果。

「感覺很重要!」你決定給人甚麼感覺相當重要,甚至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People won’t remember what you said but only what you make them feel.”(聽眾不記得你講甚麼,只記得對你演講的感受。)這跟第一印象是同個道理。不見得每個人都要講得慷慨激昂,但必須具備正面的個人特色,例如讓演講感覺很「值得信賴」、「很親切」等。

 

Where?我是全場的焦點!

“Don’t be shy. Step into the light!”(別害羞,站到亮處!)確保自己的位置是全場的焦點,能持續吸引觀眾的目光,讓聽眾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衝擊聽眾的五官感覺,烙下深刻印象。千萬不要躲在講台後,不要躲在投影片旁邊,不要躲在昏暗的燈光中演講。

 

When?停頓一下再繼續。

千萬不要試圖「塞滿」你的演講。很多人因為緊張與害怕,或是擔心自己的講得不好,就拚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講出來。殊不知演講是一場「身心靈的音樂會」,有收有放、有快有慢,而不是補習班上課的填鴨式教育。適時地利用「停頓」(pause),也就是講者突然停頓個幾秒鐘不講話了。這樣可以吊觀眾胃口,可以吸引觀眾目光,或是請觀眾思考問題。

 

【加分技巧】

通曉上述6W1H後,締造一場成功的演講就不困難了。以下技巧,則能讓你的演講更加有力。

1. 深度化:

運用學術理論、研究報告、名言佳句、詩詞等。例如:「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報告指出,當前全球最重要的議題有17項。」馬上就能顯現出你知識的淵博與信度。

2. 具象化:

也就是要做比喻。例如:「領導一家公司就像做人一樣,脊椎要正,抬頭挺胸,走起路來落落大方,眼光放前,有雄赳赳氣昂昂的神姿。脊椎要不正,就東倒西歪,勞心勞累,事倍功半。」

3. 立體化:

使用道具小物品,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例如獎狀、產品等。

4. 數字化:

善用數字,講得越精確、具體,就越能讓聽眾深有同感。例如:「公司年出產的量是XXX,可以塞滿小巨蛋,是全台第一,亞洲第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五色鳥的「巧鳥二窟」
暑假又到了,老爺爺帶著從台北回來度假的小孫子和小孫女到市郊的公園遊玩,在綠意盎然的樹蔭下,清風徐來,7月的酷熱暑氣全消。…
綽號大作戰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幾個綽號,我不能免俗,也擁有數個。 教育職場的第一個綽號是「鴨毛」,是學生從我名字創意翻編出來的。我比同事朱高章老師幸運…
羹湯 有典故的營養湯品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首唐代詩人王建所作的〈新嫁娘〉,其中所提及的「羹湯」…
找尋人生的絕對座標
前幾天跟一位友人閒聊,引出了我們兩人之間一段有趣的對話。 我說,現在的人很多人把惡當成好,自身幹著壞事,可是你跟他說,…
你我都可成為「公民記者」
李惠仁獨力調查禽流感疫情,並拍攝紀錄片揭發政府隱匿疫情。他的案例讓更多人發現,原來一個人所發揮的力量可以很大,一個公民也可以撼動官僚體系…
北一女校友會長李芳惠 戀戀綠衣時
現任北一女校友會長李芳惠女士是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的夫人,目前也是中華民國婦女協會理事長。談起北一女的三十重聚,李芳惠雍容優雅的笑容益顯燦爛…
地球與人體的驚人巧合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認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生命體,包括地球。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宇宙中的生命雖然種類不同、形狀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