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Thinkstock
第155期
艾艾子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寫一本動人的小說?

我想過。但是遲遲未曾落筆。前幾天看了一部日劇《彼得的葬列》,個人以為,編劇是以兩極化的方式來探討良心的議題。也就是,一個人的良心只在懺悔時展現,人終究得面對自我的良心。

 

刻畫一群現世的懺悔者群像

該劇的題目援引自《聖經》故事。原作是日本人氣國民作家宮部美幸。個人以為,作者用彼得這個使徒的故事來當主軸,構成這個故事的核心精神。如眾所知,彼得是耶穌的門徒,當耶穌受難時,彼得三次不認耶穌。而且,耶穌早有預言。後來耶穌復活,彼得宛如重生。他建立教會,最後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時,彼得在羅馬以身殉道。他要求行刑者把自己倒掛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自覺與耶穌不配。

彼得二字被當成懺悔者的代名詞。一個人在犯錯後,終究抵不住良心的譴責,最終試圖彌補罪過。作者傳遞的主要訊息在於這個。《彼得的葬列》,用意就是在刻畫一群現世的懺悔者群像。他們被惡所感染,如同惡性傳染病一般,一個傳一個,終究變成一艘犯罪者的列車。車上人人都有罪,這個罪不是法律上的crime,更多來自於宗教上的sin。作者主要探討的就是這個宗教上的罪惡感,也就是我們說的良知問題。

 

故事由一場劫巴士事件開始

本劇的第一集由一場劫巴士事件開始。這個劫車的犯人很奇特,他是個看起來溫和的中老年大叔,言詞都用敬語,既不要求贖金,也沒有真正動用暴力。要不是他以手槍鳴空示警,乘客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車上的乘客與他交談了起來,人們不自覺地被他引導,隨著他的節奏走,不知不覺把自己的生活都聊了開來。這個大叔不僅不要求贖金,相反地竟然說要賠償每位乘客的損失,支付一定的賠償金。

這麼巨大的劫車案,透露著這麼不尋常。中年大叔要求警方,帶來他名單上的三個人。就在等待之時,他繼續與乘客閒話家常。不料,忽然一陣濃煙,原來警方攻堅了。等到濃煙散去,人質全被救出,這個劫車犯竟在混亂中舉槍自盡。

被劫的乘客是無辜的,但真的是無辜的嗎?人的心思是不定的,特別是經歷了巨大的災難。原來是好人,可是在金錢的誘惑下,好人會不會變壞?這個人原來很貪財,可是在良心的驅使下,也許他放下了那個貪念。巴士上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作者試圖將他譜寫成一幅懺悔者的群像。怎麼呈現呢?

事件落幕後,乘客各自反應不同。有出現創傷症候群的,有躲起來不見人的,有出現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他們原以為生活該回歸平靜,想不到不久後,他們都收到了一筆錢,從三百萬到七百萬不等。這個不知名者所寄來的鉅款,一下子又把他們拉回那個事件中。

劇中男主角主張交還給警方,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精神撫慰金。每個人對於金錢的糾葛不同,不過唯一相同的是,他們懷疑乘客中是不是有綁匪的共犯?不然他怎麼把錢如實地寄給每個人?並且,如果不告訴警方,他們自己是不是有法律上的問題。這筆款項,就是作者用來鋪陳以下故事的利器。

 

用畫鋪陳 直指內心恐懼

小泉孝太郎演男主角杉村三郎,很有悲情的感覺。這部《彼得的葬列》是三部曲的第二部,各個故事互相獨立,但是又有延續性。小泉孝太郎在上一部《無名毒》中同樣擔綱男主角。這回他演出一個富豪家族──今多集團的女婿。太太是今多集團的會長的千金,不過是姨太太生的。他這個女婿自然不好當。他結婚前便與老丈人約法三章,自己得辭去原先在出版社的工作,轉任到公司內的編輯部門。這份工作注定是沒前途可言,不過身為會長的女婿,他所承受的壓力可不小。

故事的支線就是杉村和妻子的故事,中間殺入了一個迷人的女性間野京子。間野本來是美穗子的按摩師,因為婚姻破裂,過著半逃亡的生活。為了避開前夫,她幾度更換地點,最終還是躲不開糾纏。演出杉村的妻子美穗子的是國仲涼子;演出心靈外遇對象間野的則是長谷川京子。兩位都是當紅的一線女星,杉村在愛情中扮演懺悔者,不過最終以離婚收場。他隱藏了自己對於間野的感情,事實上已經是一種背叛。相對於後來妻子背叛了自己,他無力挽回,也無話可說。這個感情的部分,個人覺得說服力不夠,白白浪費了兩位女星的精湛演技。

編劇安排了好幾幅畫作,作為該集的次題,從〈聖彼得不認主〉、〈作弊者〉到〈紅龍與纏日之女〉。這些畫的涵義被巧妙地運用到該故事中,我覺得是很高明的作法。譬如,〈作弊者〉畫的就是一個牌局,其中有人出老千。如果那些乘客都是牌桌上的人,是不是背後有個出老千的作弊者?又譬如,〈紅龍與纏日之女〉是描寫聖母瑪利亞生產時,紅龍正張開口想吃掉嬰兒。作者用這幅畫來鋪陳間野的恐懼,直指內心的深層恐懼。

 

表達「不認神的人對罪惡沒抵抗力」

從戲劇的手法上來看,本劇借用宗教故事來表現人內心深層的罪惡。那是甚麼呢?就是不認主,也就是不信神。作者將之演化成一個畫面,不認神的人對於罪惡是沒有抵抗力的。該劇的劫車犯暮木老人就是代表人物。他擅長洗腦群眾,並以此心靈控制的方法獲得龐大的財富,可是他骨子裡知道這是罪惡,他內心深處有個回歸的渴望。一次瀕死經驗中,他看見了已經逝去的父母,他知道自己的罪孽。於是,他認為「奪走別人生命的人,也該以自己的性命償還」,暮木老人自己扮演了懺悔者隊伍的先行者。

遺憾的是,本人認為作者雖然借用了《聖經》故事,卻沒有更深刻地說服讀者:暮木的確懺悔了。他在劫巴士的犯罪行為,以及其後的自戕並不能證明他是彼得那樣的懺悔者。充其量,他只是想用死來洗淨罪孽而已。

該劇最後以一句話結尾:「我現在幸福嗎?當然幸福。不能過度奢望。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由惡毒、苦澀、不合理和一小撮的美好事物所組成。」

我覺得這是好看的電視劇,不過看完後的感覺卻不是太舒服。問題應該不是出在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後彷彿有一個黑手,它在廉價推銷一種叫做「懺悔」的精神。聖彼得的懺悔不是那麼泛泛的,也許戲裡戲外都必須重新認識一下人與神的關係,我覺得那才是懺悔的核心精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六):用O*NET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我們在前幾期花了一些篇幅,介紹如何進行自我評估,以找出自己的職涯性向。不過,光只是知道自己的職涯性向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
北京50外逃名單 凸顯「一國兩制」?
 在中國娛樂圈爆發逃稅風波之際,當局又掀起一波反腐潮。北京日前發布50名涉嫌職務和經濟犯罪的外逃人員名單,其中5人和香港有關。…
人生中的10個莫等待
俗諺云:「千金難買早知道。」當我們回顧過去種種,有些人不免有一種感慨:「要是當初怎樣、怎樣,就不會怎樣、怎樣了......」「早知道會怎樣…
史上最牛論文連環抄 16單位25人競抄
中國學界抄襲現象嚴重,被曝光的例子要一個比一個牛,才可能上得了新聞版面。最近被爆料的是一篇醫學論文,遭遇了16個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
媲美鹿兒島豬肉 連錦樹以40年功力養出「天麴豬」
三年前(2013年)的除夕夜,一通電話從台北打到了台中市靠近海邊的外埔區。這個陌生的聲音自稱是第一名店、香菇王的董事長王義郎。…
孿生兄弟?馬英九與李明博
馬「上」扁「下」,有些人忍了八年,總算等到「藍」執政「綠」在野。正當慶幸有好一陣子可以看不到與「綠」相關的字眼時,「綠」卻如影隨形,…
還我原色
為了避開假日的遊客,清早啟程前往這座建於清末的陽台殖民地樣式(bungalow)的住宅。爬上陡峭的階梯,拱圈迴廊映入眼簾,…
從台南大地震 看看您需要哪些保險?
  2016年的小年夜很不平靜,震央在高雄美濃的6.4級地震,讓台南永康維冠大樓瞬間倒塌,諸多家庭剎那間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