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四紀念爭議 活動百花齊放

2016年6月4日晚,12.5萬香港市民到維多利亞公園悼念六四事件27週年。
王偉明
第169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今年香港的六四紀念活動,年輕的本土派與由傳統泛民組成的支聯會再度爆發齟齬,而且比往年更加激烈。原因是往年參與六四燭光晚會的學聯宣布退出。去年,是退出學聯的一些大學學生會不參加,學聯仍然參加,如今連學聯也不參加。這顯示學生的本土與獨立意識越來越擴大,而把支聯會的紀念活動視為大中國意識。

 

年輕學生本土意識持續擴大

其實,學生不參與維園的燭光晚會,在學校裡還是組織小型的紀念活動,亦即他們不是認為六四不應該紀念,任其遺忘,而是不認同紀念的方式,尤其是「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認為建設民主中國並不是香港人的責任,香港人應該把捍衛本土價值作為優先。因此應該說,雙方是有分歧,但是並非敵對,有妥協的餘地。但是一方有比較激進的言論出現,另一方則是固執己見,不願修正口號,並認為另搞活動就是另有目的,因此相互爭辯,最後還是各搞各的活動。

今年新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的孫曉嵐就比較嗆辣,一上任就表達對港獨與暴力抗爭的看法,支持港獨,抗爭以不傷害他人身體為底線。這次對紀念六四,她認為「以大中華愛國主義為出發點」的悼念可以畫上句號,卻被媒體炒作為「紀念六四畫上句號」,引發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的強烈反擊。其實,港大學生仍然舉辦紀念六四的活動,並未畫上句號。問題是這個紀念活動並非出於「愛國」,而是人權與普世價值。

然而樹仁大學學生會編委會總編吳桂龍於該會臉書專頁發表文章,指支聯會一方面要求平反六四,另一方面卻向中共獻媚,就如妓院的鴇母龜公,誘拐少女受污,上貢暴徒土匪,期望他滿足獸欲後,浪子回頭,施恩賞賜、寵幸一番云云。這種說法顯然太過分,引發許多批判。不過這些爭議反而引發人們對六四紀念活動的關注,也激發人們的參與。

維園燭光晚會那晚,將近8點時,一批身穿黑衣手持支持「香港獨立」及「Hong Kong is NOT China」旗幟的香港民族陣線成員衝上台,與義工發生激烈衝突,多人倒地,一人更上台高喊港獨口號及「不要建設民主中國」。這種「踩場」的做法,也引發許多不同意見。因為要宣揚自己的理念,不必採用這種手段,而是應該相互尊重。

 

香港「天下三分」

六四前的星期天,也是支聯會舉行遊行的傳統做法,今年參與人數支聯會說有1,500人,實際上不到1,000人。因此很擔心燭光晚會的出席人數,不過在對付中共獨裁方面,香港人還是很顧大局,所以雖然是這幾年人數最少的一次,支聯會說還有12萬5千人。

而籌款數字則是大增,從去年134萬元(港元,下同),增加至174萬元,足足多出40萬元,金額是近5年來第二高紀錄,甚至比2014年有18萬人參加的25週年集會再多出4萬元,也是自從支聯會有公布籌款金額以來的第5高紀錄。其原因除了是中國政府與特區政府更加蠻橫導致港人反共情緒的升高以外,也可能因為9月要舉行立法會的選舉,捐款也包含了選舉捐款的成分。其中,由「雙學」(學民與學聯)部分成員黃之鋒、羅冠聰新成立而投入選舉的新團體眾志,就籌到45萬元,是主辦單位支聯會以外得款最多的政黨與團體。也可見香港人對這些年輕人的支持與期望。

 

 

2016年6月4日晚,12.5萬香港市民到維多利亞公園悼念六四事件27週年。孫青天攝影

 

雖然表面上看,紀念活動是「分裂」了。客觀上卻是「百花齊放」,可謂「因禍得福」,並不如某些人所認為的「別有用心」。香港著名的評論員練乙錚在他的《信報》專欄裡寫了一篇〈天下三分 六四悼念不再疲憊〉,對維園、港大與中大的不同紀念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年輕人的創意。他說:「維園燭光如海大體依舊,中大港大的另類悼念內容則比去年更豐富,論壇上老中青猛將如雲,媒體的採訪也非常有效出色。過往,六四翌日各大報不外在年年如是的燭光照上方打出參與人數再加一些小訪問便幾乎是全部,但今年的報導不僅深入詳盡,還抓到了路線分歧背後的根莖枝葉,如《明報》之在維園、立場新聞之在中大港大。」

其實就是天安門母親,從丁子霖到尤維潔,都尊重香港紀念六四的多元活動,並不強求統一。這點也可以作為中國未來民主運動發展的新思路,包括如何提升紀念六四的口號。口號除了必須增加香港意識之外,我們思考中國的民主出路,也可以提出以自治與獨立運動來瓦解中央集權的政權,由下而上朝聯邦或邦聯制邁進。

試看當年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與辛亥革命後聯省自治運動時中國思想界最活躍時期,連毛澤東也主張中國應該分裂成為27個國家,包括建立湖南國在內,那麼現在除了台灣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以外,在中國境內也有藏獨、疆獨,乃至港獨的活動,將來其他少數民族,甚至粵、閩、滬等省市,都可能展開自治與獨立運動,並且以自由民主爭取民心,這才是結束一黨專政的中國民主化希望。

至於練乙錚說的「天下三分」,指的是香港的三種勢力,即建制派、傳統的泛民,以及新興的港獨、本土派,後者是香港新形成的第三勢力,以年輕人為主。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已經初試啼聲,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是更大的考驗,他們與泛民的整合可能很困難,自己的整合也不容易,因而可能有利於親共的建制派,這是不少人憂心的問題,然而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