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小旅行

黃埔新村遺留的建築。
葉俊宏
第164期
葉俊宏
回味歷史的印記

走進眷村,窄窄的巷道上透進夏日的光線,徜徉在古今的時空縫隙中,老舊的紅磚牆與荒廢的日式建築所散發的氣息,融進了當地居民綿綿的話語,在歷史的洪流中,宛如一場夢。

以前,日本人在台灣建造眷村;日本人離開台灣後,國軍接收並提供給戰時的老官兵居住。屏東的共和新村與勝利新村都是日遺建築,有些眷舍還留有當年珍貴老舊的榻榻米,以及當時的警鈴與日曆。

 

共和新村日遺建築的內景。

桃園的馬祖新村的建築構造十分特殊,有別於其他眷村,它屬於二戰後國軍所建造,有天井般的設計與迷宮式的布局。結合當地文創藝術家共同打造眷村空間,並重新規劃改建後,讓眷村不再荒廢,附近還有保留舊時的幼稚園與新建的老電影展覽館,值得一看。

 

老官兵休息時,當徵詢其拍照意願,他們熱情地擺出動作,非常好客。

 

在遊歷高雄眷村文化館時,許多老兵、老將領坐在椅子上談論蔣中正時代的故事,總是對每一位遊覽的新面孔熱情地問候:「你打哪來的呀?」正好問到遊覽車載運過來的一群旅客,其中一位老年男子回答說:「我從北京來的。」相擁而泣之下,那些曾經在過往為敵、刀槍相對的時代記憶,剎那間在一陣熱絡的歡笑當中,宣告了歷史恩怨的落幕。

眷村文化留下了不同年齡層的回憶,除了老官兵外,還有從小在眷村長大的孩子。眷村小孩們昔日在此愉快地打著籃球,如今長大後遠居城市之中,在面臨拆除的壓力下,他們也紛紛為此而發聲。即使部分眷村已經強制不能住人、荒廢了,透過他們的行動,這片家園依然被殷殷地維護著。

 

勝利新村張其中將軍故居,如今已改建為簡餐咖啡屋。

 

在懷舊的氛圍下,大家開始重新思考眷村的價值。有人把眷村文化發揚光大,舉辦攝影展引起社會共鳴;或是將老眷舍改造成新的休閒場所、咖啡廳、簡餐店;也有人推動文化節與設置博物館,努力將眷村列為歷史遺產予以保留,傳承至後代。

眷村,是台灣獨特的資產,也是許多人不可抹滅的故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灑掃應對大學問
閩南語有句俗諺「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意思是說做事要有認真與負責的態度。草率地洗臉,洗過「表面」後,很可能就沒有清洗耳朵;…
異域的海鷗
記憶中曾和海鷗相遇三次,而三次都在國外。一次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搭船前往維多利亞島途中,海鷗正自在地在大海中盤旋飛翔;…
澳洲人如何看待達賴喇嘛?
歲末之際,達賴喇嘛再度受邀訪問澳洲。這雖然是過去三年內達賴到澳洲的第三次訪問,但所引起的媒體效應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七一遊行後的香港政改局勢
6.22的79萬人公民投票與七一的51萬人遊行之後,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如何回應,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按照共產黨的行事風格,其實大家也清楚,…
北戴河暗藏大戰 中共「老人干政」不再
中共高層8月召開的北戴河會議近日成為關注焦點。不過,多家媒體分析都認為,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不再是「新老中共領導人政治博弈之地」,…
訪菁芳園 現代桃花源記
北台灣的冬季,濕濕冷冷。但台灣地理環境的特色,讓我們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從平地到高山,也可以讓我們在幾小時之中,跑到中南部晒晒那久違的太陽。…
鋼琴詩人的音樂課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    *  *…
金融海嘯下的台灣舵手
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