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小旅行

黃埔新村遺留的建築。
葉俊宏
第164期
葉俊宏
回味歷史的印記

走進眷村,窄窄的巷道上透進夏日的光線,徜徉在古今的時空縫隙中,老舊的紅磚牆與荒廢的日式建築所散發的氣息,融進了當地居民綿綿的話語,在歷史的洪流中,宛如一場夢。

以前,日本人在台灣建造眷村;日本人離開台灣後,國軍接收並提供給戰時的老官兵居住。屏東的共和新村與勝利新村都是日遺建築,有些眷舍還留有當年珍貴老舊的榻榻米,以及當時的警鈴與日曆。

 

共和新村日遺建築的內景。

桃園的馬祖新村的建築構造十分特殊,有別於其他眷村,它屬於二戰後國軍所建造,有天井般的設計與迷宮式的布局。結合當地文創藝術家共同打造眷村空間,並重新規劃改建後,讓眷村不再荒廢,附近還有保留舊時的幼稚園與新建的老電影展覽館,值得一看。

 

老官兵休息時,當徵詢其拍照意願,他們熱情地擺出動作,非常好客。

 

在遊歷高雄眷村文化館時,許多老兵、老將領坐在椅子上談論蔣中正時代的故事,總是對每一位遊覽的新面孔熱情地問候:「你打哪來的呀?」正好問到遊覽車載運過來的一群旅客,其中一位老年男子回答說:「我從北京來的。」相擁而泣之下,那些曾經在過往為敵、刀槍相對的時代記憶,剎那間在一陣熱絡的歡笑當中,宣告了歷史恩怨的落幕。

眷村文化留下了不同年齡層的回憶,除了老官兵外,還有從小在眷村長大的孩子。眷村小孩們昔日在此愉快地打著籃球,如今長大後遠居城市之中,在面臨拆除的壓力下,他們也紛紛為此而發聲。即使部分眷村已經強制不能住人、荒廢了,透過他們的行動,這片家園依然被殷殷地維護著。

 

勝利新村張其中將軍故居,如今已改建為簡餐咖啡屋。

 

在懷舊的氛圍下,大家開始重新思考眷村的價值。有人把眷村文化發揚光大,舉辦攝影展引起社會共鳴;或是將老眷舍改造成新的休閒場所、咖啡廳、簡餐店;也有人推動文化節與設置博物館,努力將眷村列為歷史遺產予以保留,傳承至後代。

眷村,是台灣獨特的資產,也是許多人不可抹滅的故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創業者的三個盲點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六四與李旺陽離奇死亡 拷問良知
香港泛民與建制派的對立,往往出現在對六四的看法,尤其選舉期間,泛民政治人物拿六四來拷問建制派,幾乎無往而不利。…
通貨膨脹三度光顧大陸
1989年第一次通貨膨脹  千項建設停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北京當局在實行改革開放、推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急功近利,…
獨裁者的友誼值多少?
獨裁者這個名稱雖然有個「獨」字,但他們通常一點也不孤獨。正好相反,跟電影裡的黑幫一樣,獨裁者的生活往往熱鬧非凡、門庭若市。…
如何賺陸客財?發展特色才是王道
陸客來台的數量越來越多,旅遊的方式卻值得深思。「一條龍」的行程,不僅台灣店家沒有受惠,旅客也看不到台灣真正的美。讓人不禁思考,…
「紅色滲透」發酵 澳洲祭出最嚴入籍法
澳洲國家公共廣播機構ABC電視台6月初在其具影響力的「四角」(Four Corners)節目中製播了《Power and…
康熙心中的「世界大同」:避暑山莊的地位
清朝「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及乾隆皇帝在位的近一百二十年間,外侮難犯、經濟富庶、戲曲文藝活動繁盛,與西人交流頻仍,其中,…
梅克爾上任兩年 德七成民眾讚賞
德國首任女總理梅克爾上任近兩年,在國際上大力呼籲尊重及維護人權,甚至直言批評中共的對人權的迫害,贏得國際間的普遍關注及尊重。所謂「德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