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房市泡沫覆轍?

中國一線城市房市回溫,但三、四線城市房價仍處於下跌趨勢中。城市間走勢分化現象益發嚴重。
Getty Images
第164期
李彼得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中國總體房價持續上漲,開始逐步走出低谷。但城市間走勢分化現象益發嚴重。

一線城市看好 三、四線城市看壞

根據資料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簡稱「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和一部分省會城市漲幅明顯,特別是深圳逆勢大漲,去年一年內漲幅接近50%。與此同時,眾多三、四線城市房價則是處在下跌趨勢中,庫存大量堆積。70個大中城市中,總體房價環比(與上一年同期相比)繼續小幅上漲。二手房價格也在恢復小幅上漲。

過去一年,北京土地市場「地王」頻出,北京樓市呈現出六環內全城豪宅化的局面,而五環內買單套新房的價格已從2011年的450萬元人民幣上漲到今年約1,000萬左右。根據預測,未來兩年,高端住宅整體成交額會因為「麵粉」價格(指土地價格)的上漲,「麵包」(指房產)價格會繼續上漲,進入單價每平方米10萬以上的時代。

有中國國內知名大地產商表示,中國樓市是一個分化的市場,一線城市在二十年內一定是不斷上漲,原因在於土地供應有限,人口還在不斷流入。而三、四線城市,在過去的房地產黃金十年大發展的過程中,過度依賴土地財政,不顧自身的條件瘋狂圈地造城,導致供給遠大於需求。一旦經濟放緩,人口外流,大量房子賣不出去,將造成地方、中央政府頭痛不已的麻煩。因此,中共高層一再談及樓市「去庫存」問題。

 

「日本房市泡沫」的教訓

在過去幾年間,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專家不斷提醒,中國要吸取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教訓,從而避免對經濟的損傷。

日本在戰後經濟高速發展了三十多年,進入80年代中期後,由於貸款利率太低,造成資金泛濫,同時日元對美元升值一倍以上,由此對出口造成巨大衝擊。日本政府為了刺激國內經濟,完成外需型經濟轉向內需型經濟的過度,連續5次降低利率,放鬆銀根,利率低至歷史最低點。但是,大量資金並沒有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樣進入製造業和服務業,而是流入股市和房市,造成股市、房市價格雙雙飆升。

1985年以後的四年時間中,東京地區商業土地價格猛漲了兩倍,大阪地區猛漲了八倍,兩地的住宅價格都上漲了兩倍以上,日本的報紙稱:「東京一地的房地產價值超過全美國,我們是世界第一!」而在此期間,日本政府沒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任其自由發展。

為了攫取利潤和占領市場,日本上千家財務公司和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機構,紛紛躋身成為房地產金融企業,直接或間接向房地產貸款,為泡沫源源不斷輸送銀彈直至最後崩盤。在當時的日本,投資、投機成風,股市房市連動。日本和香港完全一樣,股市樓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泡沫的嚴重程度。當時日本居民從股市中賺了錢投資到房市中去,反之亦然,很多人賺的錢比一輩子工作賺得都多。

1985年到1988年,日本GDP成長16%,土地價值和股票市值則分別成長81%和177%。人們無心於實際生產,專注於投機。很多人辭職炒股、炒房。人們用證券或房產作抵押,向銀行借錢再投資房地產。所有的人包括銀行都認為房地產價格會繼續上漲。直到有一天,日元停止升值,經濟成長放緩,外資流出,日本政府收緊銀根,泡沫終於破裂了,很多人成了「負翁」,日本經濟從此低迷,一蹶不振了二十年。

 

中、日兩國房市有相似之處?

對比日本房市,中、日兩國有相似之處。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的過程,本國幣升值,刺激經濟的手段,都是由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內需。但不同的是:中國人口的數量遠遠大於日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人口二元化嚴重(造成人口大量流向大城市);中國人的高儲蓄率,以及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房產的喜好,老一代人對下一代人資金支持);中國政府對外匯的管制,對市場干預的效率和程度。

通過最近幾年的干預和房價控制,中共當局已經把投資房產者的心理預期改變了,投資房產已經無利可圖了。因此,單單看日本當年的泡沫破裂的過程,對比中國近年來的房地產的變化,就簡單判斷中國房地產會大跌,甚至泡沫破裂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如果要做出判斷的話,那麼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一線城市人口繼續流入,而且經濟越是下滑,收入越是降低,外來人口的流入反而會加劇,因為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高,服務業更發達,就業機會和工資收入更高;土地進一步稀缺,房子建造成本也越來越高,最終將推動房價繼續上漲。相反地,三四線城市則會長期在去庫存的道路上掙扎,房價下跌,人口外流,房價越是下跌,越是沒人買。所謂「買漲不買跌」,因此三四線城市前景很不樂觀,樓市去庫存將長路漫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灑掃應對大學問
閩南語有句俗諺「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意思是說做事要有認真與負責的態度。草率地洗臉,洗過「表面」後,很可能就沒有清洗耳朵;…
異域的海鷗
記憶中曾和海鷗相遇三次,而三次都在國外。一次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搭船前往維多利亞島途中,海鷗正自在地在大海中盤旋飛翔;…
澳洲人如何看待達賴喇嘛?
歲末之際,達賴喇嘛再度受邀訪問澳洲。這雖然是過去三年內達賴到澳洲的第三次訪問,但所引起的媒體效應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七一遊行後的香港政改局勢
6.22的79萬人公民投票與七一的51萬人遊行之後,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如何回應,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按照共產黨的行事風格,其實大家也清楚,…
北戴河暗藏大戰 中共「老人干政」不再
中共高層8月召開的北戴河會議近日成為關注焦點。不過,多家媒體分析都認為,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不再是「新老中共領導人政治博弈之地」,…
訪菁芳園 現代桃花源記
北台灣的冬季,濕濕冷冷。但台灣地理環境的特色,讓我們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從平地到高山,也可以讓我們在幾小時之中,跑到中南部晒晒那久違的太陽。…
鋼琴詩人的音樂課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    *  *…
金融海嘯下的台灣舵手
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