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常委?北京「虎頭鍘」伺候周永康、曾慶紅

前中共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中)在中央政治局任內主管國家安全事務,其權力橫跨警方、法院、檢察機關和監獄,如今淪為等待「虎頭鍘」伺候的階下囚。
Getty Images
第155期
李明

北京4月3日宣布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涉嫌「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祕密」三宗罪,將面臨司法審判後,引來海內外媒體持續關注。在猜測其庭審公開程度、判刑程度之餘,更探討起訴書內容,或牽扯出更多、更大的犯罪和更大的老虎。另一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有「慶親王」之稱的曾慶紅成為周永康後,輿論越來越關心的焦點。而近期持續升溫的器官活摘話題,成為周永康和當局難以迴避的夢魘。

 

習近平反腐運動的一次突破

中國最高法院院長周強此前曾表示,周永康貪腐案件,以及其他中共高級官員涉貪案件都將公開審理。香港官媒中通社報導,周永康將在天津受審,天津中院已經戒備森嚴,並在法院大門前馬路的高桿上安裝錄像監控設備。

《華爾街日報》指出,周永康在中央政治局主管國家安全事務,其權力近乎相當於美國聯邦調查局、警方、法院、檢察機關和監獄的總和。

英媒《每日電訊報》引用中國政治問題學者林和立的話分析,量刑將會非常重,可能是死刑或死緩。評論人士李昝憲認為,周案首次打破中共「刑不上常委」的潛規,是有實質意義的。一個潛規被打破,就不排除第二個潛規要打破,以至於更多。

政論評論員石濤分析,拿中國的「政法沙皇」祭旗,接受法律公審判刑,將是習近平對江澤民主政時期以腐敗治國的體制的最大否定。

 

「慶親王」曾試圖阻擊周案公訴

4月3日,中共最高檢正式宣布:被告人周永康在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公安部部長、國務委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等職務期間,「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財物」、「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機密」。

香港《東方日報》4日報導分析,周永康的罪行被追溯到20年前,其「邊腐邊升」,究竟誰一路提拔他?按照中共的有關規定,官員腐敗被查處之後,當初提拔他們的上級應承擔連帶責任。周永康與曾慶紅同為石油系統出道,從周永康的升遷履歷看,從中石油到國土資源部,再到中共四川省委書記,曾慶紅一直是其「上級」。曾慶紅被指是「石油幫」幕後龍頭,一手將「石油幫」的政治勢力推至巔峰。曾慶紅退下後,周永康成為石油幫「第一掌門人」。

報導引述消息來源稱:周永康被抓後,就交代了他與曾慶紅在2011年春夏之交的會面。周稱,他當時找到曾慶紅,跟曾商量並討論江澤民死後,立即把薄熙來調回北京一事。

曾於2007年大曝曾慶紅家族的貪腐數額達700億黑幕的「財新網」主編胡舒立,其旗下媒體3月25日再發長篇調查報導,起底政泉老闆郭文貴跟以曾慶紅的馬仔、中共國安部副部長馬建結成摟財同盟,建立起龐大的政商關係網「盤古會」,偷拍性愛視頻威脅、扳倒官員等情節。

3月29日,避難海外的郭文貴於其公司官網,公開發文邀戰胡舒立,第二天接受兩家香港媒體採訪,4月2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直接叫板王岐山。

旅美學者何清漣表示,郭文貴出面「反擊」,看來並未成功阻擊習王打擊國安系後台的步伐。周案還是按原來的擬定方案繼續,郭文貴的所謂「反擊」,只是展現了郭的後台「仍然在戰鬥」的姿態。

 

「老虎們」難逃活摘器官之罪

與此同時,美國之音、英國每日電訊和澳洲新聞網相繼報導了一部新的紀錄片《人體摘取:中國的非法器官交易》,披露中國每年非法人體器官交易額達到10億美元。

該紀錄片根據加拿大國際人權律師大衛‧麥塔斯(David Matas)和前加拿大國會議員大衛‧喬高(David Kilgour)對中國非法人體器官交易的調查拍攝。紀錄片製作人是加拿大華人李雲翔(Leon Lee)。

紀錄片中有一名武警說,親眼目睹一名女性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被摘取器官。而據幾年前的報導,該女子是一名三十多歲的教師,是在多名執法人員性侵後被摘取了器官,過程中,這位證人說:「先摘的是心臟,還是再摘的腎。當心臟的血管剪動一下,她就進行一陣抽搐,非常可怕的……哎呀……我不想再講下去了。」

2014年中國器官移植大會披露,2010年到2013年這三年內,公民死後捐獻器官的數量僅為1,448例。《鳳凰週刊》2013年11月指出,中國每年公布的死刑犯約2,000人,而僅官方公布每年全肝移植4,000例(實際數據可能多出3至4倍),就至少需要12,000至20,000個供體來挑選。

而記錄片記載的受害者大多數來自勞教所中,是一群不是犯人但同樣失去自由被強制勞動的人。這群人的器官,成為周永康的政法委系統、中共軍醫院和武警醫院,每年至少10億美元產業的原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創業者的三個盲點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六四與李旺陽離奇死亡 拷問良知
香港泛民與建制派的對立,往往出現在對六四的看法,尤其選舉期間,泛民政治人物拿六四來拷問建制派,幾乎無往而不利。…
通貨膨脹三度光顧大陸
1989年第一次通貨膨脹  千項建設停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北京當局在實行改革開放、推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急功近利,…
獨裁者的友誼值多少?
獨裁者這個名稱雖然有個「獨」字,但他們通常一點也不孤獨。正好相反,跟電影裡的黑幫一樣,獨裁者的生活往往熱鬧非凡、門庭若市。…
如何賺陸客財?發展特色才是王道
陸客來台的數量越來越多,旅遊的方式卻值得深思。「一條龍」的行程,不僅台灣店家沒有受惠,旅客也看不到台灣真正的美。讓人不禁思考,…
「紅色滲透」發酵 澳洲祭出最嚴入籍法
澳洲國家公共廣播機構ABC電視台6月初在其具影響力的「四角」(Four Corners)節目中製播了《Power and…
康熙心中的「世界大同」:避暑山莊的地位
清朝「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及乾隆皇帝在位的近一百二十年間,外侮難犯、經濟富庶、戲曲文藝活動繁盛,與西人交流頻仍,其中,…
梅克爾上任兩年 德七成民眾讚賞
德國首任女總理梅克爾上任近兩年,在國際上大力呼籲尊重及維護人權,甚至直言批評中共的對人權的迫害,贏得國際間的普遍關注及尊重。所謂「德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