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找不到人才,該怎麼辦?

Thinkstock
第153期
戴士杰
「如果一句話可以改變一間企業的命運,我願當說那一句話的人。」

不論您是企業老闆、中高階主管、團隊領導者,還是小小的基層工作者,在公司遇到的一切大小問題,都歡迎您來函提問!《看》雜誌特約企管顧問戴士杰將竭誠提供您創新的見解!

問:21世紀以降,科技業、服務業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年輕人也特別偏好這些產業。因此,許多傳統產業的員工平均年齡都日益高齡化,「找不到人才」是許多傳統產業的心聲。對這些產業來說,究竟該怎麼辦呢?

答:

我相信,許多傳統產業的經營者一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心有戚戚焉;但說實在話,有類似問題的經營者可以思考一下,「您對人才的觀念是否正確」。

這問題背後的邏輯,跟「正妹都喜歡高富帥,我是一個宅宅,找不到好對象怎麼辦?」其實是一樣的!

首先,「人才都擠到科技業」應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台灣都是「傳產」,新一點的叫「文創」(但獲利模式還是很傳產),哪裡有科技業?(醒醒啊,老闆!)

再來,「正妹」不一定是「好對象」。

就跟「喜歡去科技業的年輕人」不一定是「人才」,一樣的道理。

清醒一點了嗎?

如果您打算解決人才問題,我建議可分為內、外兩個步驟:

 

1.    向內找:釐清自身需求

不同的職務上需要的人才不一樣,不同企業文化適合的人才也不一樣,我們先說明第一點。

假設我給您一份求職者的心理特質分析:講話不實在、見風轉舵、喜歡說服人、巧言令色、喜歡追求刺激、不喜歡穩定的工作、上下班不準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您覺得這傢伙能算是人才嗎?(我彷彿看見您搖頭了)

可是我告訴您,不少頂尖企業的一流業務都有這樣的特質:他們有創造力、想像力、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巧妙的解決問題。

可是這樣的「人才」放到生產線上,可能就是糟糕透頂的廢材。

所以,並非是「溫良恭儉讓」就是人才,也不是「高學歷、有企圖心的年輕人」就是人才。而是您必須清楚您的企業「需要甚麼樣的人」:要轉型,就要找一些有想像力的瘋子;要守成,就要找嚴謹而保守的人,把對的人放到對的地方。

很多老闆比較像老師,誤解了「找對的人上車」的意義,以為「找一些可塑性強的人來教育他們」,然後這些人指的就是「高學歷的年輕人」。

事實上,把一個90分的人調教到95分比較容易,把一個60分的人調校到65分是很浪費時間和成本的,而且可能讓一個人才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感到受挫、沒有成就感(除非,貴公司最重視的就是在職訓練,有辦法系統的培訓出最適合自己企業的人才)。

另外一個問題是企業文化。請老闆們捫心自問,您是想當皇帝?還是領導者?如果是前者,那請您找奴才就好。

所有的人才,除非他們只是來學經驗、剛好經濟上有缺口、甚至竊取貴公司的機密,所以可以忍氣吞聲,否則他們是待不久的。

最後,是改善貴公司的福利環境。

之前,曾與國內某藥皂界龍頭的主管同桌吃飯,聽了他們公司的福利、文化與老闆的為人,當場其他科技業的主管都感到心動不已,也才發現自己對該品牌有太多刻板印象!良禽擇木而棲,把自己的「福利條件」整頓好,人才自然願意入住。

 

2.    向外找:主動出擊:

待在家裡自怨自艾,永遠不可能交到理想女友。

傳統產業既然可能讓人有許多刻板印象,就更應該主動出擊,去人才聚集的地方「釣魚」,展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方法實在很多,不管是利用行動科技、利用社群媒體,或者是勤勤懇懇地去學校辦說明會……這裡就不多加說明。

但如果您的第一個反應是「唉呀,我們哪有預算(時間)做這個事情。」那麼我只好懷疑您對追求人才的決心:一朵玫瑰花都不願意買的人,怎麼可能抱得美人歸呢?

 

戴士杰簡介: 他,看多了企業內反覆發生的故事。 24歲,寫了第一本管理書,從此開展專欄作家生涯。 25歲,放棄念博士,創辦顧問公司,並在多家知名企業、大專院校授課。 33歲,看見自己的侷限,離開自己創辦的公司,現任軟體業策略長一職。

「當局者迷,說破了,其實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提問信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CEO 印度裔為何完勝華裔?
他們有搞笑的口音,在電影、電視劇裡常常被模仿;他們吃辛辣食物,不辣不爽;男人戴著大大的包頭,女人穿著鮮豔的紗麗。他們,…
南橫公路頂端的人間仙境
想體驗漫步在雲端,和雲霧攜手共譜森林舞曲的夢幻滋味,海拔2,320公尺的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應該是最佳的選擇了!…
江鳳英背後生生不息的愛
楓樹社區的靈魂人物江鳳英常說,自己只是一根繩子,把願意付出的人串在一起,就像樂曲演奏,只要起個音,把各種音符串起來,…
三國戰將趙子龍勇冠三軍的奧祕
古代的三國雖然是動亂的時代,但在這個時代中出現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感動了後世許多人。尤其是現代的商人更看出其中的商機,推出了許多電玩遊戲,…
補助托育政策是不是政策買票?
二十多年來我國出生率逐年下降,少子化問題嚴重,但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對策,近年來甚至連百萬徵求一句口號這種方法都弄過而沒有甚麼效果。…
外界對中國的三大誤判
過往國內外對中國的觀察經常是「中共團結穩固、中國經濟崛起、中國社會穩定」等樂觀說法,可是事實上,早已有所轉變。…
透視四大奧運女將關鍵成功特質
運動員在競技場上激烈地競賽,體能與技巧表現得好或壞,完全反應出競技場外辛勤付出的多寡。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的汗水背後,…
暌違兩年 中美重啟人權對話
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人權對話於5月13日和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這是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雙方首次舉行人權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