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看台灣傳統產業

Thinkstock
第153期
林平

要了解台灣的傳統產業,首先需定義何謂「傳統產業」。在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中,主要將產業歸類為「農、林、漁、牧業」、「工業」(礦業、製造業、水電燃氣業、營造業)以及「服務業」等三大類,也就是一般俗稱的一級、二級、三級產業。

不過,一般產業中,哪些屬於「傳統產業」?實際上並沒有統一說法。有學者將勞力密集度高或技術密集度低的產業,或屬於「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中之「成熟期」與「衰退期」之產業,稱為傳統產業;或以反面定義方法,將電子工業、金融保險業、電機機械業及營建業以外之其他產業類別歸為傳統產業。根據經濟部2010年制訂之《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方案》,將傳統產業定義為「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以外的其他產業」;也就是除了經濟部根據2009年制訂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選定的「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效益、風險性高且亟需扶植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外,均屬傳統產業。

據此,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年提出的《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中,將「傳統產業」定義為「傳統製造業」、「非知識密集服務業」以及「農、林、漁、牧業」全部等三大類(參見表一)。

 

表一:傳統產業一覽表

資料來源:經建會2012年《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

 

在《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中,根據台灣每五年一次工商普查資料與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資料,統計出了三類「傳統產業」的產值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重,我們將之綜合整理如表二。由其中數據可知,傳統產業產值占台灣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63.32%逐年遞減至2006年的53.93%,可見傳統產業確實在逐漸萎縮當中。

 

表二:傳統產業生產毛額占GDP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991-200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工商普查報告與國民所得統計資料。


 

傳統產業雖然產值雖然逐年遞減,但其重要性真的下降嗎?我們從傳統產業的「企業家數」與「從業員工數」的趨勢變化(參見表三),或可窺見一二。

 

表三:傳統產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經建會2012年《傳統產業維新策略之研究》報告。

 

由表三大致可看出,從1991到2006年的15年之間,台灣「傳統產業」相對於「非傳統產業」來說,在企業家數和從業員工人數的比重上,確實逐年降低;但在絕對數字上還是呈成長的趨勢。

以幾乎全部屬於傳產的農林漁牧業來說,雖然從業人員逐年下降,但在1991至1996年以及2001至2006年間,企業的家數卻呈現增加的趨勢。

就製造業來說,傳統產業所占的比重,一直維持在90%左右,顯見不僅十分重要,且其重要性並沒有顯著衰退。在1991至1996年以及2001至2006年間,傳統製造業的企業家數,還分別呈現增加的趨勢;從業員工數在2001至2006年間,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就服務業來說,傳統產業所占的比重,也一直維持在90%左右,而且不論是企業家數或從業員工人數,從1991年到2006年之間,絕對數字也一直在增加當中。
從以上數字分析可知,「傳統產業」並非一般人印象中的「夕陽產業」。尤其台灣企業在製造實力和營運彈性在全球競爭中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文化、設計、創意等軟實力的表現也不容小覷,如何在經濟體系中重新定位,找到源源不絕的發展生機,值得業者重視與努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共內部利益之爭終成政治鬧劇
2018年3月北京「兩會」討論的修憲問題,因為取消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幾乎舉世共討之。但聲討隊伍卻是非常奇特的組合:西方媒體、…
和興有機文化村絕處逢生
來到和興村,置身於這個四面環山、綠意盎然的山中小聚落,蝴蝶和蜻蜓迎面飛舞,一小群雞、鴨、鵝,還有幾隻兔子悠閒漫歩,十分自在。…
核心戰開打 「習核心」逼宮「江核心」
2016年元月起,中共11個省和直轄市的書記先後喊出「習核心」的說法,喊破了中共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舊核心未死、新核心登場」的局面,…
有一種花可以治療鄉愁
金黃色夕陽裡搖曳的蓮花,可以治療鄉愁,因為晚風中飄著蓮花的芬芳。 南台灣故鄉蓮花嬉鬧的夏季裡,採蓮婦女白天在田裡忙累了,…
億元設備 賣百元魚 傳統漁業大升級
灣人超愛吃海鮮,每人每年能吃下34公斤。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台灣人的平均海鮮消費量,超越全球平均值一倍,僅次於中國、日本、…
制約中共的美國戰略
在台灣內部為要不要跟對岸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而激烈爭論之際,美國學者卡普蘭(Robert Kaplan)在5月號《…
從複雜適應系統談經濟預測
過年前,有雜誌社找我談經濟與股市的展望,就是要預測今年的行情,供讀者參考。對於經濟方面的東西,我從不相信預測,也不去理會預測;…
奇人異事
花6年按下72萬次快門 只為這完美的一張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46歲男子艾倫‧麥克法迪(Alan McFad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