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舉出國求醫 幸或不幸?

中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糾紛也越來越多,導致許多人出國求醫。
Getty Images
第148期
鄭仁武

過去十年間,中國人時興去韓國接受整容手術、去香港或者美國生孩子、去日本和新加坡接受醫療檢查。但美國醫療相關單位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出國治療致命性的疾病。

明尼蘇達州的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稱,去年該醫院接收的中國病人翻了一番。為此,該醫院目前設立了中文網站並提供中文翻譯。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屬醫院則表示,過去幾年中,中國病人以每年25%的速度成長。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去年接收了40名中國病人,今年預期將翻倍。

哈佛大學經濟學者蕭慶倫(William Hsiao)最近完成了一本研究中國醫療系統改革的新書。他表示,中國的醫院很難盈利,醫生薪酬低,因此接受醫藥公司的回扣很普遍,造成了對病人的剝削。過度依賴手術、藥品層層加價以及濫用醫療檢查,使得中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一些病人指責醫生誤診,甚至使用暴力。2013年,中國醫學會的一份調查顯示,許多醫生都表示,他們曾經被病人威脅或攻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和政策中心教授蔡江南說,中國的一些醫療手段並不是為病人著想,而是為了經濟利益。在中國,強調為病人服務的醫療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2008年以來中國人均醫療支出成長了一倍多。中國有一千多所「三級甲等」醫院,但是其評級並不能保證良好的服務。沒有權勢的人,無法在中國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光是有錢也沒輒,想要去最好的醫院看最好的醫生,還需要走門路。

中國海外醫療服務機構、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蔡強表示,中國的海外就醫人群集中在癌症、心臟病、神經系統等疾病,其中癌症患者居多,約占八成。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推出的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在美國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同時也是中國患者出國看病選擇醫院時的重要參考指南。

選擇到先進國家看病,對中國人民來說,究竟幸或不幸,確實讓人感到矛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翻開台灣美術史 「播種者」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新近推出「播種者-2023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49位院士中包括了海外院士卓有瑞、翁倩玉,精彩作品橫跨膠彩、油畫、水墨、版畫…
新老軍頭北戴河「開炮」 直指「最大威脅」
熟悉中共內情、以70萬字《紅太陽的隕落:千秋功罪毛澤東》一書批評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的中共黨史學者辛子陵,近日向外界爆料稱,…
該如何發展藍海行動?
金偉燦(W. Chan Kim)與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gne)兩人在2005年共同出版的《藍海策略》,在全球颳起了藍海旋風…
2-1. 真相大白(上)
本期登場人物: 吳金虎(集團副總裁):         165公分高但看起來很高大。趙東董事長的戰友。出身業務,老謀深算、思慮周詳…
阿原肥皂:以文案型塑品牌「文化資產」
網路時代中,人們越來越無法潛靜地大量閱讀,轉而重視圖像式的訊息傳遞方式。然而,文字的感染力始終不墜,當大量商品透過各種形式接觸消費者,…
糧食危機影響中國國力盛衰
中國經濟面臨外憂內患,除貿易戰、債務問題外,人口危機、糧食危機,更是從根本上決定中國國力的盛衰。今年中國糧食減產,各地糧倉卻頻發火災。「…
生活速寫
  泥土裡養出的芥菜 芥菜旁飛舞的白蝶 白蝶上穿梭的麻雀   木瓜樹葉鑲著露珠 露珠下半闔眼的橘貓…
跟著綠兔子 看見手作民具的永續價值
剛踏進「綠兔子」位於溫州街老公寓三樓的工作室,溫潤的香氣撲鼻,竹子、藺草、木頭等氣味混合揉雜。空間不大,加上四處堆放的竹編品與老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