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救的夢想正在實現

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門更名為「自由廣場」,也標誌著台灣自由民主的演變過程。
Fotolia
第147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整整五十年前的9月,台灣發生了一個爆炸性新聞:當時深得政府器重、曾被評為「十大傑出青年」的台大政治系主任彭明敏教授與兩名學生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結果三人被逮捕判刑。

五十年後回顧這個宣言,更令人感到,這是一份勇敢的宣言。在當時那麼嚴酷的白色恐怖下,彭明敏們竟敢喊出推翻國民黨專制,建立自由台灣。其勇敢,其英雄氣概,在嚴重缺乏英雄的今天再回首,更加倍令人欽佩。

這也是一份智慧的宣言。五十年後的今天來看,宣言內容不僅沒過時,反而更具前瞻性,可作為台灣方向的綱領文件。因為第一,它明確指出台海兩岸是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第二,它首次呼籲台灣人拒絕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在國共之外尋求「第三條道路」,即台灣人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第三,它強調普世價值,提出目標是在台灣「使人類的尊嚴和個人的自由具有實質意義」。它不是從國族血緣出發,而是信奉自由主義理念,這跟美國建國先賢傑佛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一個價值軌道。

半個世紀過去了,彭明敏等代表的台灣人民自救的夢想,實現了多少?

雖然那個逮捕彭明敏們的黑暗時代已經結束,台灣人民用選票「推翻了」國民黨一黨領政,但隨著對岸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崛起,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和統戰更為強化。台灣內部的統派又跟北京遙相呼應。彭明敏們五十年前那個「台灣自救」的夢想,好像仍遙不可及。

 

外省人國家認同的變化

 

但透過表層的迷霧,深入觀察台灣這些年的變化,可清楚地看出,這塊土地不僅正發生巨變,而且是朝向彭明敏們的「自救之夢」。這從十年前(2004年)法國學者高格孚(Stephanc Corcuff)在台灣出版的專著《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中的統計數字,跟今天的做個對比,就更可清楚看出。

這本書是高格孚根據在台灣做的問卷而寫的博士論文。該問卷調查跨度有十年(1987-1997年)。調查顯示,高達50.3%的受訪者認為,兩岸統一是政府應該絕對堅持的政策。問為甚麼要統一?有72%說台灣屬於中國,62%認為台灣太小,51.4%回答是為了讓中國在世界上揚眉吐氣。

雖然當時的台灣居民對中國的認同那麼強烈,但敏銳的高格孚還是發現了細微的真實之處。他預測台灣正發生「本土化轉折」,因為強烈的統派中,老人居多,越年輕的,越偏向本土化。即使統派人士,「也僅在表達政治理念時才出現統獨之爭;在日常生活中仍是以台灣本位為主。」例如問卷結果顯示,最主張統一的人士,他們心目中最優先的關切對象,還是台灣的經濟穩定、政治民主自由、台灣的安全。環保問題、生活質量、社會治安等則列為次要優先,與中國大陸統一等問題,則被列在優先次序的最末位。也就是說,生活與事實上的認同是一回事,到了選舉時刻,如何選擇又是另一回事,這有很大的差別。由此高格孚得出這樣的結論:「外省族群有無可避免的台灣化趨勢。」

 

柏楊的兒子「根在台灣」

 

當年在他這本新書的發表會上還有個小插曲,也印證他的預言:出席的作家柏楊致詞時說,他在台灣是「外省人」,但回到中國大陸,他又成了「台灣同胞」。柏楊認為「省籍問題早晚會隨著時間過去」。他說曾要求兒子到中國河南「尋根」,看看他父親的墳墓,卻被兒子拒絕,兒子說他是台灣人,「根就在台灣」。柏楊對此「憂喜參半」:「憂的是怎麼可以不去看我的父親、他的祖父墓呢?」喜的則是兒子認同台灣(雖然他本人到死都是統派)。

高格孚可謂高瞻遠矚,他的書發表距今十年,其預言已被現實證實。台灣過去這些年的民調,贊成兩岸統一的比例一路下降。今年有兩個重要民調,一是3月份《遠見》民調:只有10.7%贊成兩岸統一(其中4.4%認為先維持現狀再和大陸統一、6.3%表示台灣應盡快和大陸統一),高達61.0%不贊成統一。另一組問卷中,有49.7%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獨立,31.8%不贊成。

今年7月台灣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發表的關於族群認同和統獨問題的民調更說明問題: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升至60%,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3.5%,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32.7%。

高格孚做台灣民調的時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占80%以上,現降至3.5%。那時主張跟對岸盡快統一的占50%以上,現降至6.3%。這兩組數字,展示台灣的巨大變化。

 

「閾境性」與台灣主體

 

在高格孚做調查的90年代,即使那些贊成統一的外省人,涉及選舉等政治議題時,有強烈統派意識,但在平常生活中,仍是台灣意識優先。而今天,這種台灣優先、這是自己家園的認知,即使在外省人中也相當強烈。像柏楊的兒子那樣不去中國拜祖,而認為自己的根在台灣的年輕一代,更是普遍認同台灣。

高格孚2011年底又推出研究兩岸關係的新著《中華「鄰」國》,再發預言:台灣對中國具「閾境性」(閾是門坎的意思),因台灣的獨特歷史、人民認同變化、地緣位置(兩岸隔有海峽)等,使台灣跟中國交往中,無法被邊陲化或邊緣化。「閾境性」讓台灣可以成為自己決定未來的「主體」。也就是柏楊兒子所說的「根在台灣」。高格孚認為「根很重要」,這是主體,預示著台灣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這個選擇,不就是五十年前彭明敏等人提出的台灣自救之道嗎?

所以,雖然表面上國、民兩黨都在向中國靠攏,但在真實的台灣社會,在台灣人民心中,五十年前《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中所追求的夢想,不就正在成真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鄧文迪:華裔女名流的非典型案例
高齡82歲的國際傳媒大亨、全球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董事長梅鐸(Rupert Murdoch…
需要的不多 想要的很多
七竅通了六竅,最終還是一竅不通。《黃帝內經》的養生,從起居有常到飲食有節,還有「不妄作勞」,才能共奏健康之道,七竅通達,讓「形與神俱,…
不被天命所限的推拿小師父
初次見到黃豊程,一頭俐落短髮,很容易讓人誤會她是小男生,其實她是「小師父養生會館」的負責人。因為容易流汗,…
天然鹼性水的推手 賴發雲翻轉商業模式
從小貧困長大賴發雲希望不再有窮人賴發雲出身自台東關山的一個貧困家庭。國小時住在東河鄉深山中,家裡種稻及洋菇維生,放學後及假日要下田工作,…
重返人間 《山河令》墮落天使的自我救贖(二)
由龔俊與張哲瀚主演的陸劇《山河令》,捧紅了兩人,也在豆瓣締造了8.6的評分,是2021年初紅極一時的網路劇。 該劇講述鬼谷谷主溫客行(…
北京為何不救歐盟了?
近幾個月以來,國際媒體的熱門話題是中國是否準備出手救助歐盟,以及救助的金額將有多大。這條消息成了支撐歐元市場的重要因素,…
聆賞湖口老街百年風華
趁著秋意未濃,陽光依然熾熱之際,約了朋友輕裝前往新竹縣湖口鄉,一訪有全台灣保留最完整老街之稱的「湖口老街」。  餐館古意盎然居民真誠…
飛雁計畫 協助女性創業者展翅高飛
隨著女性主張自我實現的比例增加,創業人口大幅提高,身為母親的創業者也越來越多。女性堅毅細心的特質,對創業是一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