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第一志願,然後呢?

卓爾傑

兩個禮拜前(2014-06-24),新竹一位罹患憂鬱症的媽媽因為女兒沒有考上第一志願,跑上頂樓,不聽勸阻,就在女兒面前跳樓身亡…「唸什麼學校」真的定下了一個人的生死。

哎,對台灣人而言,學歷的觀念深植人心,釀成悲劇。然而,名校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我們的社會好像已經習慣把事情看成兩種極端,有人主張學歷無用論,早早放棄升學;有人卻將學歷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非第一志願不唸…事實上,人生不會因為進入名校就從此無往不利成為贏家,也不會因為沒考上就注定變成「魯蛇」,這是大家理論上都知道的事實。

然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多數人都未曾好好思考過的問題了。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促進人類心靈與精神繼續不斷的成長;德國教育學者斯普朗格﹙E.Spranger﹚則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於文化價值的傳承與創造。

對於一般人而言,除了能夠習得專長換取薪酬,接受教育的成果應該是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人生。而在金錢報酬之外,我們的人生還需要什麼?該如何取捨?又該如何去取得?這答案因人而異,也特別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個人的周遭都看到或聽到過這樣的例子,就算成功進入第一志願,仍然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於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人到中年,又忽然質疑起人生,產生中年危機,覺得「這一切都不是我要的…」

台灣的教育沒有讓下一代真正學會在人生路上碰到各種難題時,應該怎麼去面對──自己的職涯要怎麼規劃?工作是否能與興趣、專長結合?遇到朋友、戀人背叛自己時該怎麼辦?在團體中遇到與自己看法不同的強勢領導人時,該如何自處?遇到不同立場的人,該如何說服對方或與其談判?面對道德灰色領域時,如金錢、型男美女、毒品等誘惑,該如何堅守原則?

過於強調考試成績的後果,是培養出了很多IQ高但MQ(道德商數)跟EQ低的成人,於是就出現了許許多多「模範公務員」葉世文們、認為賄賂官員有其正當性的企業家趙藤雄們、「白手套教授」蔡仁惠們…

人生中有許多大哉問,答案不是第一志願的學歷和未來的高薪;教育的本質,應該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能力去思考人生中需要什麼,並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商業用途嚴禁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我的前半生》 浮華世界的生命難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北京剛下檔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替這句話下了最佳的註腳。這部都會時裝劇演的是老哏:外遇、三角戀等,…
H1N1新型流感傳播太快 世衛不再統計
根據世衛組織網站最新發表的公告,H1N1新型流感病毒的傳播速度幾乎是其他病毒的10倍,創下流行病毒傳播速度的最快紀錄。…
始終如一的「正藍營」 程凱力不願妥協的反共之路
在台灣民眾掀起大罷免行動的時刻,一位來自深藍體系、卻選擇自我突破的政治人物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他是程凱力,現任「中華保台反共復國黨」祕書長…
羅孚慶壽 龍蛇混雜
1月6日晚,香港有一宗為報壇前輩羅孚92歲的祝壽活動,除了家人與舊部外,還有經歷過「否定之否定」的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金庸),愛國世家出身、…
《厲害了,我的國》vs.《看見台灣》
展現中國「舉世矚目成就」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3月初在中國一上映便登上中國票房冠軍。這部影片運用大量空拍畫面展現所謂中國特色,…
分配不均和權貴資本主義帶來的危機
近幾年,分配不均的問題在全球早已引起高度的重視和紛爭,反全球化運動、占領華爾街運動,乃至於我國的太陽花學運,都和分配不均的問題有關。…
那一年 我們一起走上街頭的「自由之夏」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陳為廷,7月28日在電腦前氣憤地看著那幾天的新聞,「走路工」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他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轉貼文,…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記錄鄉土「讓年輕人回家」
這堂課,陳柏銓教你──「人生的路並不窄,生命有無限可能。」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