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傳出製造業佳音。景氣低迷時輪為家庭主夫的男性,再次重返市場的比率走高。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重申,將繼續削減購債方案。美國經濟真會有波大榮景,或者只是一番小確幸?從中高薪資流失,低薪崛起來看,後者成分恐居多。
日前BEA公布的每季產業別GDP數據顯示,民間部門成為最近幾季美國經濟復甦的火車頭,貢獻最大的是非耐久財製造業、房地產、農業和醫療照護等產業。非耐久財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受惠於景氣循環復甦,農業是大宗商品生產增加,醫療照護有長期增加趨勢,多少吻合了人口老化的現象。
在就業人口結構上出現有趣數據:小孩未滿18歲、雙親中只有媽媽有工作的家庭,2013年為145萬戶,比2012年減少約5萬戶,2009年有近179萬戶的高峰。這意味著許多在經濟衰退時期變成家庭主夫的男性開始重返職場,多屬於營建、製造業。在2007到2010年的衰退期間,男性失業比例超過女性2.6倍,因此產生許多奶爸型態家庭,占美國家庭比率達7.4%,去年這類家庭已降到6.3%。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景氣在未來一兩年有一番大榮景?從兩個跡象上觀察,恐非如此樂觀。
首先是,在歷經衰退後的5年復甦期間,企業新增工作機會以低薪居多。衰退期裁減的工作中,低薪占22%,中薪占37%,高薪為41%;復甦期間的新增工作中,低薪卻占44%,中薪占26%,高薪為30%。低薪職位有趨於主流化趨勢。新增低薪工作大多是餐館、行政及支援性工作等性質的服務業,占過去4年的新增工作的39%。
市場分析指出,這個趨勢是全球化低成本使然,恐將成為新的社會常態,不但使近2,500萬中產家庭不但無力儲蓄與投資,成為月光族,並將造成美國中產階級的萎縮。
再從美國電力結構來看,核電廠已減少建造、燃煤電廠陸續關閉,加上天然氣輸送管有限,限制了頁岩天然氣的優勢。專家預測,美國電價15年內將再調漲47%,在將本求利下,只能在薪資上打轉了。
美國緩步趨堅的復甦趨勢已定,但要期望出現榮景的空間不大,但小確幸的生活指數應可維持。